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作者简介:

浪行天下,原名陈志传,1971年10月生,福建惠安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安县作协主席。参加过全国第十二届散文诗笔会。入选各年度《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年选》《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闽派诗歌(诗歌卷)》《福建文学创作六十年选》等60多种选本。著有诗集《高处的秘密》《情海泅渡》。




打石谣


必须在錾凿声中,把它们区分开来:
泡沫、浮沤、浪花、咒骂者
与赞美者;必须在弥漫的尘粉中,甄别出
青草的气息、粮食的芬芳、牛羊粪香
芸芸众生里人渣的恶臭;必须
在这些沉默的石头中,找到花朵、灯盏
被禁锢的佛和圣人;必须在
越来越像众生的雕塑中,辨认出梦魇
呓语者、疯子和醒来的诗人
是的!必须在声声慢的锤打中
让梦中坠落的死鸟,重新长出羽翼
让记忆中的落叶,一一返青
这浩大的打石声,多么像汤汤流水
在最后的荣光前,仔细清理好
石头中腐烂的肉身,那不再含钙的骨骼
找到核,找到舍利子般的诗句
——哪怕,月光照耀大地一样,一无所获!




………………………………………………………………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了解福建泉州的惠安县,你就会知道那里有充满传奇故事、衣着奇丽的惠安女,你就会知道作为小城名片之一,历史悠久的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工艺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最早期,惠安石雕的根本宗旨主要是宗教功能,它本身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诗人浪行天下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一切早已镌刻于骨血,也只有这样的诗人才能写出《打石谣》这般声浪如洪,寓意深远的诗来。诗人的诗句本身就像一把雕刻刀,一丝丝一缕缕,或錾或凿,或镂或摘,将人间生死场与打石谣完美熔化一起——

“必须在錾凿声中,把它们区分开来:
泡沫、浮沤、浪花、咒骂者
与赞美者;必须在弥漫的尘粉中,甄别出
青草的气息、粮食的芬芳、牛羊粪香
芸芸众生里人渣的恶臭;必须
在这些沉默的石头中,找到花朵、灯盏
被禁锢的佛和圣人;必须在
越来越像众生的雕塑中,辨认出梦魇
呓语者、疯子和醒来的诗人
是的!必须在声声慢的锤打中
让梦中坠落的死鸟,重新长出羽翼
让记忆中的落叶,一一返青”

        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这首诗里的“泡沫、浮沤、浪花、咒骂者与赞美者”,“青草的气息、粮食的芬芳、牛羊粪香、芸芸众生里人渣的恶臭”,都是各种表征以外部具象或词语的形态出现在我们能感知到的每一处。诗人认为它们是含混模糊的,人们难以从表面将它们的内质辨析清楚。生活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被世俗中的约定俗成所蒙蔽,服从于各种意识形态作用下的社会秩序,但诗人却以不容置疑的句式,以“必须”的坚定,要我们将它们一一区分开来。“必须在这些沉默的石头中,找到花朵、灯盏 / 被禁锢的佛和圣人;必须在越来越像众生的雕塑中,辨认出梦魇 / 呓语者、疯子和醒来的诗人”。一首《打石谣》象征着人生意义的追寻,它包含人性表达,包含真理、天道人文等等。在诗中,它不仅仅属于惠安石雕的创作过程,它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适用于芸芸众生,“是的!必须在声声慢的锤打中 / 让梦中坠落的死鸟,重新长出羽翼 / 让记忆中的落叶,一一返青”。

“这浩大的打石声,多么像汤汤流水
在最后的荣光前,仔细清理好
石头中腐烂的肉身,那不再含钙的骨骼
找到核,找到舍利子般的诗句
——哪怕,月光照耀大地一样,一无所获!”

        打石的过程亦是修行者的过程,他需要内在的直觉、灵感和确信,更需要真正的觉知,才能体验到光明、智慧和喜悦,才能像诗人浪行天下一样,找到舍利子般的诗句。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故乡石雕工艺的写照与赞颂,也是对自己以及众生对应人生修为的鞭策和激励。它的语言精确形象,表现具体生动,在思想的推动下,《打石谣》似大海般层层涌动,如浪潮激情澎拜,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正如诗人最后的句子,“哪怕,月光照耀大地一样,一无所获!”,那也是明心见性的过程,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这也正是诗人与故乡互赠的最神圣的礼物。




胡翠南
2020-10-8
IMG_20220410_180911.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胡翠南 来自手机 版主 2024-1-3 18:28:33
问好梦泉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