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白杨林
作者:北君


河边的白杨林铺满了落叶
穿林的斜阳打在上面
呈现出斑驳黄褐色,一些叶片
向内弯曲,兜住一隅残雪
更多的叶子顺从于风
堆积在林中低洼的背风处
像是逃避,更像是随遇而安
我走过,白杨树三缄其口
只有脚下的叶子发出了
细碎的声响,那是卑微的事物
才能喊出的疼痛,就像
我骨骼里轻微的脆响
就像头顶悄然而至的一场大雪
那么醒目,又那么薄凉入骨

2021.12.01



白杨林里的故事
——简析北君诗歌《白杨林》


文/齐凤艳

古今中外,以树为抒情对象和缘起的诗作层出不穷。人们热爱树,树因其挺拔而与人相似,树以种种显而易见或隐秘深邃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比如它扎根于我们对生命的原初感受中,对童年的回忆中,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中:我们常常以树林或树为“镜像”反观世界与自己。北君的诗作《白杨林》就是这样一首通过对白杨林的描写呈现人类生命经验,生存面貌的一首诗。白杨林的“纯粹外观”里面充满隐喻,全诗不仅有稳固的形式,且内容丰富的思索。

“河边的白杨林铺满了落叶,穿林的斜阳打在上面”。起首两句既包含着地点和时间因素,又开门见山地将读者带入物象具体、时空间充盈的诗歌场景。河流与河边,落叶与夕阳都是汉语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而读此诗,我瞬间就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水的流逝内涵与落叶的飘零意蕴互相掩映,并与后文的雪一起营造了一种萧瑟冷凉的气氛,于是夕阳显得颇无力。

然而,阳光真的无力吗?当它是岁月的脚,谁能挡住它的步伐,当它织起网,哪一个能在其外?美国诗人 华莱士•史蒂文斯在他的诗作《文身》中写道:“光像一只蜘蛛/在水面上爬行着/在雪的边缘爬行着/在你的眼皮下爬行着/并在那里铺开它的网”。阳光下,春天里,我们看见叶子萌芽,秋天里,我们看见叶子飘落。阳光下,我们看见自己从童年到暮年。阳光下,我们从外物更清楚地看见我们自己,阳光下,白杨林里遍布人间岁月痕迹和诗意的隐喻。

河流、树林、落叶、夕阳、雪。美国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他的名篇《自然》中说:“自然事物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最真诚的并且有无限意义的经验。它们锻炼了人的理解力和理性。每一种事物本身都是一所训练理解力的学校,……于此同时,理性又通过类比的方法让人们意识到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北君写道:“一些叶片/向内弯曲,兜住一隅残雪/更多的叶子顺从于风/堆积在林中低洼的背风处/像是逃避,更像是随遇而安”。向内弯曲的叶子,就像人的掌心,企图握住一些什么。而随遇而安不也是一种选择,虽然常常是无奈的选择。或者修炼出一种辽阔的心境,抵达片刻的宁静,是人生路途上另一种补氧和对自己的善待。“走过的路径,不可重新来过/断舍离后,把自己掏空/可以躺平,让出半生辽阔/打开若谷的虚怀/放牧白云苍狗,静养寂寞”,这是北君诗歌《半生辽阔》中的句子,那么,三缄其口的白杨树,是在“放牧白云苍狗”,自制辽阔吗?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都摆出坚强的姿态,而身心中的痛真的被覆盖了吗?北君接着写道:“脚下的叶子发出了/细碎的声响,那是卑微的事物/才能喊出的疼痛,就像/我骨骼里轻微的脆响/就像头顶悄然而至的一场大雪/那么醒目,又那么薄凉入骨”。说出痛!从脚下,到周身,到寰宇,让痛弥漫!谢谢叶子窸窸窣窣的响声吧,它解救了被压抑的疼痛!被捆绑的感觉终于释放出来……

读北君的《白杨林》,我置身感知与意象的树丛。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与自然物的交往、感发中获得审美趣味、创作灵感的。在自然面前人的感知、情感、情绪、精神、意志等明晰和生动起来。并且,所有精神事物一经用自然象征来表达就充满了诗意。而一切,最后是不是都要溯源到诗人的善感、睿智与语言功夫呢?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老师好,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