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空灵部落

诗人对盐的理解总是有所顿悟的,尤其是盐都的诗人则更为敏感和觉悟。自贡诗人刘蕴瑜对之于诗歌,是在他摄影、书法成家之前的原初所爱,从市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又在向着他的青春而回归。读到他的《骨子里的盐》,仿佛读到了他的墓志铭。

刘蕴瑜是盐都的儿子,骨子里的盐是命定的,远比人们所论的血脉更有沉寂的稳重和坚忍的特质。骨子里的盐“与钙一起/在骨子里奔跑”是诗人生命的律动,这也是他留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不止于热爱生活,而是将自贡的文学艺术一浪高过一浪地往前推,都让人有目共睹。而亦师亦友的他对于我的诗歌之路和我单位工作上的支持都不能忘记。诗人的经历十分丰富,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不无帮助,因而骨子里的盐“与灵魂一起/在尘世/抵御风风雨雨”是客观的现实所在,也是他对自我命运的安顿所作出的判断与总结。作为一个人,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大抵都要去想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之所以说这仿佛读到了他的墓志铭,是因为他对骨子里的盐有了“骨头成灰”的明确交待。这首自画像一样的诗十分易懂并打动人,其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轮回的敬重都坦诚相对,因为骨子里的盐起到了它的特殊作用,这是家族的传承和盐文化的传承在同一个经纬线和时间轴上的运转。当读完诗的最后一行,觉得戛然而止是诗人最终的选择。好奇的是,引起了我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难上加难的短诗结句有多少种可能性而进行了管中窥豹的思考。我想这还是与诗人的诗性观念有关: 现实主义的诗人重在表现,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逻辑思维定式,正相关地获得结论,这有它的正确性;但是,诗歌不是共性的产物而是个性的张扬,由此有了悖论写作,它的结果是逻辑的对立面表白,这是不少大师级人物在否定之前的大师作品而获得的成功之道,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践行者;象征主义和隐喻文本的大行其道,是在获得“道法自然”的启示,其诗也就成为了启示录;然而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忽然觉得不是人间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于是进行解构作自我性毁灭,将诗歌的结句作断崖式的坠落,依然能够惊心动魄;当然,艺术地说诗歌要有结构,但现实与灵感都是碎片化的,后现代的局部化、碎片化就给诗人表达狭隘与偏执提供了艺术的可能性;而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寓言化和荒诞性则是更为高阶的写作,由主观反应客观,虚构指向现实,艺术的反叛即是创新,但是这都有进入的门槛,显得更加小众化而高处不胜寒。

诗歌的写作没有对与错,但也有例外。尊重自己的内心写作才是诗人的写作,看他人脸色的写作则是面具化写作。再回头读《骨头里的盐》,发现诗人刘蕴瑜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了,也许这也是他“获得新生”的意义所在。

2022.11.17于苏州金鸡湖畔

附诗

骨子里的盐

○刘蕴瑜

与钙一起
在骨子里奔跑
与灵魂一起
在尘世
抵御风风雨雨
即便,有一天
骨头成灰
也要
渗进泥里,与万物一起
获得新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