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前几天在本频道发布了《乡村校园的篝火》,这首诗的确太直观了,用的也是大众非常熟悉的词藻和语句,我还觉得有点粗浅,但不知为什么?我的许多同事、朋友却很喜欢,也许他们只是设身处地、深有感触罢了。我也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不爱读诗歌杂志上的诗,却偏向于读我这首诗?他们说,读诗歌刊物上的诗感觉太高深难懂了,而你的诗一读就知道在表达什么,就有对某事物的感触。他们的话也对我感触颇深,我也知道在对诗歌艺术的认知上,我还非常浅薄,但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写诗到底是给谁看的?我觉得不可否认的诗歌的读者应该是人民群众。所以我写诗尽量避免过分夸大诗歌的想象力,而是尽量让人们有直观而切合实际的感受。我认为,大众化并不是浅薄粗糙,专业化也不是莫测高深,它们应该是相融的。个人观点,这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各位老师肯定对诗歌的认识很深,还望不吝赐教,谢谢!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大明松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23:00:35
西岛老师说得对,要结合自身,找到一条健康正确的路子,才是关键,如果走偏了,走错了,其他就无法谈起。现在新诗看似圈子在扩大,实则圈子越走越窄。为什么会这样?是该反思一下了!靠古怪的感觉臆造深奥难懂的诗,也只能几个少数人在那里唱和,这样的诗是没有前途的。还误导着无数诗歌爱好者去学他们,让这种“曲高和寡不断漫延,从而让这种形式恶性循环,大家一想就知道后果很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岛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22:07:13
所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岛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22:05:28
大道至简与精益求精不矛盾,如何结合自身条件,找到一条路子,是最为困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岛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22:03:58
诗歌必须创新,无论表现手法、写法,还是内容,都在变化,才是正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岛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22:03:03
古人造的房子很美,现在人住进去一定会不适。古代的歌曲也动听,都去那么做只能是仿制,并且也就不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才有利于诗歌健康发展。
新诗迄今基本逃不出小众化,很难走向大众化,圈子越来越狭窄,这与从事诗歌批评的人也有责任。批评家与诗人关系太密切,互相吹捧,没人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欣赏精彩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悠然心会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11:48:13
高亮支持对诗歌的探讨,谢谢大明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悠然心会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0-28 11:47:27
лл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