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本帖最后由 海外频道 于 2022-10-11 17:55 编辑

海外以华语写诗的人不少,各自已有自己固定的发表交流诗歌的圈子和渠道,改弦更张到一个陌生的诗歌网站以新人身份开始交流需要很大勇气和动力。

燕紫老师是通过世界诗歌网海外频道群最早一批支持世界诗歌网的海外诗人,她在海外频道发自己的首发作品,在翻译频道发自己的双语诗歌,在诗歌频道参加擂台赛,现在又热情支持“海外诗人大家评”!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不会让燕紫老师失望,也真诚感谢她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希望这是愉快交流的一个开始,也希望得到广大诗友的支持,并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和反馈。


燕紫简介:
原名傅晓燕,80后澳籍华语女诗人。作品散见于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地区报纸和杂志。2021年个人诗集获得澳纽南溟出版基金资助得以付梓出版。
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昆州华文》主编,《中国日报》副刊《华人周刊》海外编辑。《昆士兰我的第二故乡》,《南十字星空下》华文征文比赛评委。曾在昆州举办《现代诗的发展与审美》,《中国文学之美》,《东西方哲学比较》系列讲座,文学理论功底深厚。

诗观:
行走世间,太阳下谋生谋爱,月亮下沉思默想。
诗歌是亲生女儿,字字血肉,培育多年,既有诗人的影像,又有其独立的生命。望其美好,丰盛又卓尔不群。


1.苍鸟
     
这一夜无梦,耳边总是聒噪
风啸,窗嘶,修桥的重型机械
在河上轰鸣。我正暗暗诧异
怎么听不到桥下的流水声?

江舟渔火,你转过身来
手中的狼毫笔 饱蘸的墨汁
恰好 滴在我铺开的宣纸上
两只苍鸟  呼啦啦从船头飞起

此刻,我收起了一双黑色的翅膀
收起了红树林,群楼,故事桥和烟火的气息
收起了平流层攀登和对流层翱翔的记忆
在河边的崖壁上 筑巢
栖息

此刻,你收起了调色刀和挥舞的画笔
收起了玉兰花,三角梅,蓝花楹
以及热带雨林里那峥嵘呼喊的光影
那在五色高空盘旋过的精魄
此刻,停留在睡莲池畔
另一只苍鸟的身体里

黑色的汉隶排成竖行 振翅飞起
清晨的河面上 仅仅留下
这一帧 前世铺好的空白诗笺
昨夜的薄雾轻岚 渐渐消散

2.乳房记事

乳房成为心事
无关她是否饱胀着乳汁
她无可触摸的骄傲
高举在诗歌古树的枝头
以明月,以葡萄闻名
那隐匿的绕指柔丝,如攀爬的藤蔓
将好合香囊与许愿卡片挂满

抚弄千遍
濡湿许多夜晚
也无法打开乳房里的神秘书法
是谁 以血以肉结绳
记事?

不可言说的骚痒和痛楚
在月映楼心日出海面的时刻
就要喷涌而出
又因语词的匮乏,终归
平息。乳房,如果饱读诗书
也有馨香。而心事
是落不了地的石头。堆积

胸口的丘壑难平,山峰一样挺立
大海的波涛难息,余波
还在更深的深处
而疤痕总要深埋

甲骨文是雕刻在乌龟背壳上的神谕
而乳房里的结节
是难以解读的身体密码
医生只会说,不是癌
不必切除

沉默了两千年的乳房,终由
一双看不见的手 打磨成了
一对坚硬的石像 藏在
《石头记》里。翻开葬花 焚诗那几页
就淌出泪水 哗哗作响


3. 姜

“今年冬天姜很贵
我种了一些拿给你。”
她说着就递给我一个袋子
郑重的样子,像交出她自己

这个叫姜的女子,此刻
泡在热气氤氲的玻璃杯里
微辛,稍辣,拙朴
她姜黄色的面庞,不美
却暖人肚腹

她把自己深埋在土里
姜花开放的短短数日
突降一场炸天烈地的暴雨
清白带雨的一缕清雅,就这样
被夏天突降的爱情虏去

此刻的黄姜,老而丑
像极了我的母亲
老母亲说 天冷多吃姜
生姜枸杞 平肝明目 驱寒温脾


4. 父亲

父亲,是一口井
井口矮小
常年沉默
却,咕噜噜地打出水来
一天天灌满灶房的水缸
又在旱季,浇在田间的玉米地里
那是,一家人一年的生计

父亲,是一把二胡
一根木头
两根胡弦
却,悠优地拉长了童年的炊烟
紧凑处,也闻马蹄声声长嘶啸天
终于,在陪伴孩儿神思远游长大离家后
独自,挂在了老屋斑驳的墙上

父亲,是一张机票
一场瘟疫
阴阳两隔
再坐一趟国际航班
八小时后,机身一晃
就能紧握那双颤巍巍伸出的手
却只见,眼前这张渐渐发黄的纸张
是我多少次回乡的诺言
无法兑现


5.《听风 》组诗三首

1.
玻璃震动
地板轰鸣
屋瓦齐唱和声
如果掀了屋顶,我便学杜甫
唱大庇天下寒士之歌

2.

打开大门
他从门缝中涌入
一个寒冷的推搡
便让你哆嗦着后退
不是一个魔鬼,呼啸而密集的子弹
分明是有埋伏

凛冽是一把尖刀
趁着倒抽的冷气,侵入肺腑
蚀骨,剥魂,只剩一具失去思考力的肉体
要么从冷冻中苏醒
要么永远蜷缩门内
这一天,或者这一生

3.
你看枯叶在大地上飞旋
其实,那是被寒风摇落的所有梦幻
正如一群蝴蝶在阳光下死去
尸体如外圆内鼓的榆荚叶片
哗啦啦的铜钱凭空而来,也终将
随风而去
2019/6/4气温四度,有风

642AB711-3D8D-4834-8B96-B8584DBE19BB.jpe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燕紫 发表于 2022-10-15 23:21
西单客就是很诚实也很认真的诗人,勇于表达自己,挑战同行的同时,也在挑战自己原有的诗歌创作理论,目的是 ...

这会儿本想上传一首中英文对照的双语诗歌,手指一划,才发现手机版本的评论回复,居然有十七页之多。。
总结一下,第一:非常感谢各位编辑、诗友、资深人士对这五首诗歌的关注➕评论。时间就是金钱,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花时间来评论,代表对我诗歌的足够重视,起码,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有意义。
第二,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比如语词的跳跃性,语句之间的大幅度跳跃性,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体验, 集中反映在《苍鸟》一诗中。看来,这是一首相当有深度的诗小说。其实,读者的评鉴能力高下立现……平流层攀登和对流层翱翔,是大气分层的初中知识,飞翔的苍鸟经过的不同阶段,书写苍鸟,白描,也描绘了灵魂双双飞翔的过程。读不出来的,是文科生连初中物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不过,猜也猜得出来。 这就是现代性的体现,你可以用镜头记录苍鸟在高空上升和御风翱翔,而诗人用词汇表达这个过程。古人不用这样的词汇,因为他们没有,所以做不到如此准确、精妙。 😜
第三,对同一个热情参与的评论者,我表示感谢🙏。 比如力夫,工作之余,手机打这么长字,辛苦啦。 力夫的诗集《纠缠》出版,邀我写评论,我用了两段话,不到200字,他很惊喜,我居然可以如此准确地给出他认为中肯而积极的评价。 我对力夫的书写风格相当熟悉,我本人也写过不少这一类型的诗歌,每当力夫看到这样的诗歌,他就觉得找到回应和肯定,其实是对这一类白话诗书写的肯定。 但是,我的写作不受任何人任何风格的局限,跨越了古体诗的障碍、现代诗的不同流派,大胆地尝试,勇于探索,力图最大化地为表达诗意和观点服务。文以载道,文,饰也,外在形式是为了传达观点与心声,传达美学和哲学价值,为了达成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手法,所以这五首诗,每一首都不同。甚至《听风》组诗三首,也有不同,但,内在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成为组诗。

最后,希望诗友多读多写,既能评论,又有优秀作品。诗歌流派纷呈,优劣高下,不是简单地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单一标准的。古往今来,诗歌都是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可以书写民间疾苦哀乐,但必须讲究凝练性和思想高度。否则,无以伸张社会理想,也无法伸张个人胸中报复,分享高级之美。简单也可以是美,小也是美;质朴可以美,复杂、豪放、华贵更是美。“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这是我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要求。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也问过自己吗?自然之美,有小草有热带雨林;有小溪有瀑布有大河,有一马平川也有群山如巨龙蜿蜒,你们能抓住多少呢? 灵魂之踪吧,你的灵魂去过哪里,终归何处? 飞翔得有多高多远,是否问候过帕拉图和老子,见识过古今中外的历史风云,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气大为? 没有灵魂的深刻经历,如何去写去品《悲惨世界》中冉 阿让最后的救赎? 哎,诗歌的爱好者们,都是一群单纯善良真挚的人,以文会友,互相学习。 感谢编辑老师们的辛苦和付出,感谢各位诗友的热忱评论。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詹金健 来自手机 中级会员 2022-10-16 20:11:54
朋友们好,下班咯。看到燕紫提到了我,作为彼此熟悉的文友,我觉得也有责任再简单说几句话。一般来说,现在我往往不会主动去读风花雪月云山雾罩的文字。我有20多年不读书也不写字了,缺课很多,欠账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有限。每个人的局限性都是有的。这个可能要慢慢才自知,因人而异。  还是说“大家评”吧,不管在昆华群还是频道群,我一直希望有一种互相理性探讨交流的氛围。人云亦云,你好我好,顺水人情的话,人人都会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于文本的探讨,不说则已,要说一定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隔靴搔痒。有关《苍鸟》的中间部分,我前天已简略提了,这里也不必再过多细抠文字。像平流层对流层这些貌似“现代”的词句,如果没有内在的发掘与支撑,终究流于表面的词藻堆积。等等。作者也一再强调,一首深刻的作品检验品鉴者的功底,读者水平高下立判。这个真的是,懂的自然懂。多说无益。我今天在两个群里看到了作者本人发的澳华新文苑版的《苍鸟归巢》和诗日历版的《苍鸟》,我惊讶地注意到,包括诗歌频道大家评这个《苍鸟》版本,第四节的第一句分别是: “此刻,你收起了画笔和挥舞的刀具” “此刻,你收起了毛笔和挥舞的画具” “此刻,你收起了调色刀和挥舞的画笔” 一把现代的调色刀,(有可能)被老编和小编改成了古朴的画笔和毛笔。这个是鉴赏力的问题。土豆所见略同。当然,老编是马铃薯。我还注意到,诗日历的小编居然把《苍鸟》的最后一节调整了模样。读起来整首作品一以贯之的气韵到最后感觉有点偏弱了,这个是我的管见。  又说一个问题,现时的人,拿笔的时候少之又少。大家写分行,哪个不敲回车键。分别在于,一些人敲出了朵朵时代的浮云,一些人敲出了尘世间,悲怆的鼓点。  嗨,我和燕紫认识3年了,她是推动我重写分行的一个贵人,我是她直言不讳的一个诤友。她的学习能力很强,我常常会看到她的变化。但是我得说,我有担心她在文艺女青年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也真切地祝愿她,浪漫主义的苍鸟,越飞越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詹金健 来自手机 中级会员 2022-10-16 20:18:55
报告结束,下一个节目,二雷子妹妹,敬请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燕紫 来自手机 中级会员 2022-11-5 23:42:57
對力夫的忠告:從此可以不要讀我的詩,並且不要在任何人那裡替到我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女人诗,女人一样的涓涓细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詹金健 发表于 2022-10-17 23:39
朋友们好。 本来我觉得讨论已经结束了,我们可以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下一个上场者。现在我又只好啰嗦几句。我 ...

与您无话可说,还是陈谦那句话:那就不要说。按您的理论,您最好把您的诗写给你太太,写给你女儿,获得她们的认同,才是您最大的成功。祝您成功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明松 发表于 2022-10-17 16:47
燕紫老师,感谢赐教!我觉得只凭一本诗歌的论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国的现代诗歌有争议的地方还很多。 ...

各家之言,不尽相同。人民是方向,是无产阶级文艺观的一部分,在大陆兴盛,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说到这里,再明确,就木意思了。 唯有一点:人民不能投各类艺术大奖的票,这就是明证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永年 发表于 2022-10-11 21:57
来读好诗,慢慢欣赏。

谢谢张永年老师,期待读到您的大作。也当慢读,细品,当陈年佳酿,品出个中层次来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树春 发表于 2022-10-11 21:59
读了燕紫老师的诗,感觉每首都出了新。
把汉隶的一撇一捺比作仓鸟的两个翅膀。
乳房记事写得更是新奇。

感谢梁树春老师,致意!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詹金健 发表于 2022-10-16 20:11
朋友们好,下班咯。看到燕紫提到了我,作为彼此熟悉的文友,我觉得也有责任再简单说几句话。一般来说,现在 ...

回复一下:1.《苍鸟》结尾的不同版本,是我自己不停修改的结果。有时候不小心给出了旧版本,绝非编辑们更改的缘故。    编辑们一字未改,照单全发。这也是编辑们的可贵之处,诗人用词自是字斟句酌,哪有轻易用错之理。2. 诗歌本事就是词汇的艺术,在词汇中构建意象,故事和哲理,用词不同,成就不同风格,领略到了美和复杂的回味,就在于词汇构筑的大厦。有人建个简易房,或者小木屋,那是别人的选择。 3.  不读书就多读书,诗歌到最后拼的是哲学和价值观,这些都是精神世界的高层。否则,不仅理解不了较深沉复杂的作品,还要党同伐异,本身就是人性弱点之一,值得反思并写出诗歌来。
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詹金健 来自手机 中级会员 2022-10-17 23:39:45
朋友们好。 本来我觉得讨论已经结束了,我们可以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下一个上场者。现在我又只好啰嗦几句。我不善于自我表扬,我做自我批评吧。记得1985年我读技校的时候参加《诗刊》刊授,写的都是“风在吼,马在啸.......”之类感叹句,辅导老师(李任)每次批复我的作业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空泛”,“空洞无物”,等等。作业两个月交一次,一次两首诗。我就这样折磨了李任老师两年。我青春的时候,一写诗就千年万年,以至现在我看到别人的一千年两千年,就神经过敏,以为和我一样假。这个是我肤浅了。2019年初,我看了国侨办的四海同春慰问演出,节目很精彩。演出非常成功。观众很激动。我回家写了搁笔多年来的第一首分行,发了朋友圈。很多人吓了一跳,纷纷表扬我。韵律优美,意象典雅,家国情怀。我自认为写得很好,后来发给一位我一直敬重的老诗人,请求指点。老先生患眼疾,无力阅读,被逼无奈,只说了一句话:“一首优美的歌词......”。几年来,我的朋友圈有上百位写诗的人,我也再没有向别人请教过。只是默默地看看。我很感谢那位获首届鲁奖的老先生的金玉良言。他说的,我明白。郑南川先生的诗论那天我也读了读。不要拔高。认同。只是做起来真难。我说过,不到万不得已,决不痛哭流涕,决不放声歌唱。不象征,不隐喻。修辞身外物。但是往往写到最后,总要留一个抒情的尾巴。有点难堪。我喜欢那种平静视角的叙述,安安静静的温暖和悲悯。在海外我现在关注到行悦的文章,赵小北的诗作。她们是我学习的方向。我想她们应该会像我一样崇敬张新泉老先生的真言:向民间的事物俯首,理解并亲近他们......最后,作为一个诤友(争友),我是真的更愿意看到诗人燕紫写出自己,陪客户如何声音嘶哑,饥餐渴饮。做为一个女儿,如何想烦请友人顺路替在几百公里外做工的老父亲捎去一瓶喜爱的烧酒。写写十指连心的生活吧,而无须一出门就看见月亮,一看见月亮就想起古人.....确实很辛苦。.也许我说的你确实都懂,也许你说的你懂的,鹰眼的锐利,我确实都不懂。那么,还是我肤浅了。套用一句席慕容的句子来结束这曲冗长的探戈吧:如果你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 ,那一只,决心不再开口的撒鸟......[闭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燕紫 发表于 2022-10-17 10:32
大明松先生好! 感谢不吝赐教,关于现代诗的发展方向;请您参考《现代诗的发展与审美》,主编心会那里有 ...

燕紫老师,感谢赐教!我觉得只凭一本诗歌的论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国的现代诗歌有争议的地方还很多。做起码的一点,要明确我们的读者是谁?诗歌最明确的思想性,就是要喊出人民的心声,所以必须朝着人民的方向,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才有希望,才能兴盛!历史证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诗歌都是从老百姓中流传千古的。其他的我也不知道很多,就从这一点上就应该明确诗歌的发展方向了。很高兴与燕紫老师讨论交流,如有不妥,还望谅解,并交流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