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根据诗友建议特设:

好诗和好诗探索、评论专帖!

以利切磋提高!

请大家围绕新诗或推荐、或评论畅所欲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流派微诗]荐与《新导向微诗集结号》第1辑:可怜的世界
(请大家注意格式:1加“作者:”以免干扰题目;2加微评。)

它被天空押走
作者:神青赶

乌云献出闪电和雷声
献出自己苍白的血液和泪滴
已一无所有

它还想献出自己灰色的囚衣
却被天空押走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丑角!


山鹰
作者:王军山

不动
成岩石的一部分
天是天。地是地。命是命

振翅
一切界限消失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名角!


十五的月亮
作者:刘远望

儿子在几十层楼上
给小区的居民装空调
月亮从高处爬下来
把那根安全绳
用手紧了紧


严家威微评:可怜父母心!


叶子
作者:章威华

水果店的主人
在一堆葡萄叶子中挑了几枝
放在一串串葡萄边
这大概是叶子
最后作出的贡献

2022.9.10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叶子!


一只蝴蝶
作者:关门雨

漫无目的地扇动着翅膀
广场空空,河岸静静,街道也是……  

窗口。一双乌黑的
大眼睛长出了
翅膀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孩子!


自我激励
作者:神青赶

风鞭打一下小树
小树就动一下
风有些愠怒
离开了风
小树就不知道自我激励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小树!


旗子上的蚂蚁
作者:神青赶

一只蚂蚁
顺旗杆爬上旗子
旗子迎风招展
蚂蚁置身惊涛骇浪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蚂蚁!


我的失望
作者:神青赶

狂风来了
一棵树摇动
两棵树摇动
成千上万棵树摇动
没有一棵坚定的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小树!



作者:神青赶

你的脸
升起了鼻子
像一座寺庙
里面住着的应该是神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神!


狼和羊的上空
作者:神青赶

狼在吃羊
狼的残忍是狼的欢喜

在狼和羊的上空
我看到魔鬼
魔鬼让狼抓到了羊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狼和羊!


魔鬼
作者:神青赶

他是魔鬼
但他不能死
他死了
好人会互相残杀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魔鬼!


有人希望下圣旨
作者:神青赶

雨越下越大
越下越大
可下来下去还是雨
不是圣旨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老天爷!


老房子
作者:逸川听风

风一敲屋门,那些生锈的往事
就搀扶着走下墙壁的影子,喊出声来

而我,至今还一遍遍涂改着行程
不敢上前答应一声,生怕它们嗫嚅着
突然认出,门外那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22.9.28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老房子!


蜘蛛
作者:明烛江南

网络
洞穴的全盛时期却又充满了神性
让隐喻失去了象征

大洋彼岸传来一丝颤动
引发了一场虚无的海啸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世界!


雨季,如果万里无云
作者:关门雨

一定是贫瘠到了极点
裸露的一定是干枯的河床
打蔫儿的草木

风,一遍遍传唤
无人到案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受害者!


农民如是说
作者:万壑雷鸣

从时间里拎出鸡鸣、狗吠、炊烟,
剔除忙碌、汗水、意外,
日子出奇地平静。
你所谓的田园,所谓的诗意,
其实是坐吃等死,有什么意思?

2022.09.27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富豪!


寒衣节
作者:刘远望

墨尔本的刘大毛
离开家好多年了
五岁的儿子刘小毛
把一件棉衣裳
穿在了澳洲小黑身上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出国者!


房价
作者:李文学

就像美女身着的吊带裙
眼巴巴地看着就要往下掉了

结果
又被无形的手拽了上去
空欢喜一场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湿人杜甫!

           
打虎的人
作者:李文学

一边打着老虎
一边吃着老虎肉喝着虎骨酒

打虎久了
自己也成了一只
大老虎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进化!


《子夜》
作者:晓夕

潜出水面
打破封印多年的惦念,在无人处数了又数
月光啊,轻薄浅白的情人

饮酒,赋诗,与剑共舞
扯下整片黑色幕布,盖住余下大把时光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情人!


归去不再来
作者:雷鸣

捡几行诗,插进我的人生
一路遥行,诗成了负累

当日落时光,晚霞老去
接幕的星星,一片茫然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诗人


路祭
作者:金色海洋

一把人间烟火里,我似乎
看到了您,直到眼前一片灰烬
人间病了,我无法去看您
知道您也来不了,可我还是
要到路口,等一等您
它们发出闪光,无助的求救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后人!


“同题诗大赛”第三十九周:看不见的手
作者:严家威

宣纸上,毛笔在涂……
地球上,黑、白,棕、黄色笔头在涂……

笔舞,相互抹划
国家的头是笔头,小国家笔细

资本、硝烟、民情,雾般弥漫


严家威微评:可怜的手!


2022、10、22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庞德《地铁车站》23种译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罗池)
  
  2.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钟鲲)
  
  3.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成婴)
  
  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李德武)
  
  5.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
  
  6.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
  
  7.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裘小龙)
  
  8.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
  
  9.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张子清)
  
  10.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江枫)
  
  11.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郑敏)
  
  12.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流沙河)
  
  13.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余光中)
  
  14.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洛夫)
  
  15.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颜元叔)
  
  16.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 (李英豪)
  
  17.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  (周伯乃)
  
  18.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
  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张错)



  19.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查良铮)





     20.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一枝潮湿、黑色树干上的许多花瓣。(张祈译)



     

    21.人群中这些幻影般闪现的面庞;

  湿而黑的树枝上花瓣片片。(赵洁陆译)





  22.这些脸在人潮中明灭

  朵朵花瓣落在

  湿润的

  黑粗树枝上(陈彧慜 译)




  23.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面庞,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辜正坤 译)

  



























在一个地铁车站



〔美国〕庞德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译,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赏析】1



庞德作为意象派及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他的诗歌作品及艺术批评理论受到20世纪文学界的极大注视。《在一个地铁车站》是他极有代表性的意象派作品。



这首诗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据诗人回忆,在巴黎一个地铁车站上,在人群簇拥之中,突然闪现的一个又一个美丽妇人的面孔,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诗人将这种印象先写成了一首31行的短诗,一年后经两次删改,完成这首仅仅两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意象派早期发轫者们曾提出了并非“神圣禁令”的三条原则,简单地讲就是:直接处理,用词简洁,应用音乐旋律。庞德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原则,这首诗给我们以直接的感触,有如电影的镜头由远推近,突然呈现的感觉打入了灵魂中久已的渴求。庞德讲:“‘形象’是在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情绪。”在一个地铁车站上的感觉在诗中所体现出的已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视觉印象,意象的叠加,互相幻化,把人的内在心理的复杂性给予了表象化的表现。



这首小诗题目也是内容的一部分。题目向读者交代了下面两句诗出现的环境及地点。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庞德受东方诗歌影响的痕迹。“人面桃花”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语言意象,“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也带有浓郁的东方水墨画的韵味。(林莽)







【赏析】2




关于这首诗,庞德1916年在《高狄埃-布热泽斯卡: 回忆录》中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站,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以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这)日本和歌式的诗句。”




从《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成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庞德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把他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突然间看到的事物和产生的感受写下来。庞德的诗歌创作受中国诗歌形式和理论的影响很深。他倡导的意象派运动从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中国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含有无穷的意味,并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描述。而且中国诗歌经常在前后两句诗句中并置两个表面上看来并无直接联系的形象,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吐丝的春蚕和淌烛泪的蜡烛,表面上看来并无多少相干之处,但是上升为意象之后,这两者都意味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至死不变的执著精神,从而使两者前后呼应,传达出含有哲理意义的思考和深如大海的情怀。这也就是庞德在回答意象是什么时所说的“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和情感的复合”。




就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庞德得到了美国诗人、东方学家费诺罗萨跟随日本学者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所做的笔记。这些笔记包括150首汉诗,每首诗都有汉语原文、日文读音、每个汉字的英语译义和串解。庞德凭着他的诗歌天赋,并借助于费诺罗萨的注解,很快就从这些汉诗中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意象并置,靠意象意味的内在联系的一致性,而不是靠形象之间表面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诗歌意义的深化,这是庞德深得中国诗歌真谛的重要方面。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这种方法的长处,于是把这种方法引入到他的意象主义诗歌创作中。




《在一个地铁车站》就是把幽灵般显现的面孔和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意象并置。面孔和花瓣作为形象来说,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逻辑联系,但是作为意象,就包含着内在意味的一致性。地铁车站里人头攒动,像幽灵一般不断地冒出一张张新的面孔,而且不时夹杂着摩登漂亮的女人面孔和焕发着稚气和聪颖的孩童面孔,这是现代大都市特有的景象,也只有在像巴黎、伦敦、纽约这样拥有庞大地铁网和繁忙地铁车站的大城市里才能看到。庞德作为美国人,又在伦敦待过,在巴黎的这个地铁车站看到的景象对他来说也许并不新鲜。但是,即使司空见惯的景象,在一时之间的冲动之下,也会有不同寻常的感触,更何况把这样的景象作为诗歌题材,毕竟是一种与以往诗歌表现领域不同的新尝试。这是他为发掘都市之美而做出的努力。




但是,要表述都市之美,千言万语说不尽。如何在诗歌中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最丰富的感情、最深的感触表述出来,是庞德思考的问题。中国的诗论一再强调“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诗歌中又有那么多用有限语言来表达无限意味的实例,这对日益感到语言贫乏的20世纪西方文人来说,无疑触发了他们新的灵感。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原则”要求作品的文字和其含义之比应该像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出在海面上,八分之七隐藏在水底下。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也要求读者从确定的文本中不断发现许多不确定的含义,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有限的文本中发现无限的意义。当然,要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无穷的意味,还需要文字本身的张力。这就要看作者的文字素养和艺术素养。庞德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和感受能力,因而能悟出自己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开始他将这首诗写成了三十行,但他羞于将文字上缺乏张力的作品拿出来,于是将它销毁了。6个月以后,他将诗写成了十四五行,但还是感到不满。因为人们一时的感触往往尽在不言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总还是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可是如果言少了,没有找到真正具有张力的语言形式,势必难以使人领悟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无穷意味;如果言多了,即使你已经找到了具有张力的语言形式,也会使这种形式的张力受到限制。所以,庞德经过一年的推敲和琢磨,终于写出了这首只有两句诗句的诗歌,并置两个意象。




诗歌的第二句“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是一个明暗色调形成鲜明对照的造型。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是暗色调,是花瓣的背景。去过巴黎地铁的人都会明白,巴黎的地铁站不像北京、上海的那样,建筑宏伟,灯火辉煌。相比之下,巴黎的地铁站显得幽暗、潮湿。这正是一张张显现出来的清晰面孔的模糊背景。这句诗中的花瓣,诗人虽然没有道明什么颜色,但是按照常规的理解,花瓣总是颜色鲜艳、色彩斑斓的。所以这亮色的花瓣在暗色调的背景衬托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尤其是湿漉漉的枝条意味着刚下过雨或至少树枝和花瓣上都浸透着露水,这时的花瓣会显得格外水灵,格外可爱,格外有情,就像中国诗人能在带水珠的芍药花上看出“有情芍药含春泪”那样。用这样的美好事物来比喻庞德一刹那之间在地铁站的过往行人中看到的美,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其中所包含的张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歌咏城市繁忙喧闹的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可以理解为暗示成天在钢筋水泥建筑中奔波的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现过往人群的动态美中所包含的花瓣一样的静态美,还可以理解为……总之,两个意象的叠加,产生了无穷的意味。(杨恒达)







诗赏读|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找思想者——简明谈诗歌

导语:文学为什么会衰败?这是因为,诗人作家们已经或正在丧失思想领导者的显赫地位——思想先行者才是时代的潮头,它将引领人类的文明和方向。
  
  1
  艺术鉴赏,是个性对个性的激越发现,激越感召和认知。如同馒头喜欢红豆腐,而大葱喜欢白豆腐一样。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经验的“嗜好”。
  
  2
  诗歌的殿堂不是用形容词堆砌而成的,诗歌与形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诗歌是连体的意象,是诗意与诗意之间的联盟,是一个名词与另一个名词所组成的神秘“王国”。然而,我们常见的却是:一些立志想成为诗人的人,他们总是不得要领地推着满满一车的形容词,像农人推着粪车,汗流浃背地奔向诗歌的田野。
  
  3
  病句往往在“大处”遵循文理,在“小处”破坏文理。病句的制造者不是低能,就是大师。诗歌其实就是:放对了地方的病句。
  
  4
  一首诗的风貌,如同一个女人的妆面。我们见过太多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在身体不该凸凹的地方,增添凸凸凹凹的点缀;在应该“高洁、齐整、清爽”的地方,肆意进行“山川起伏”的描绘。
  
  5
  惜墨如金,对诗歌而言远非恰当的比喻。诗歌的“赘肉”,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段或一句多余的文字,甚至仅仅多余一个字,都是那根致命的压死骆驼的“稻草”。诗歌的“赘肉”不是荒草,它只是长错了地方的私欲,它生长在乳房上甚至就是诗歌。诗歌的“赘肉”更像城市里修剪得体的“装饰树”,规规矩矩活着,却失去了生命活力。而真正的诗歌,应该是那把修理“装饰树”的剪刀:通体锋利,完美简便,象征着技巧之美。
  
  6
  创造力决定诗人的资质。创造力“形态”既有锥形掘进式:远远走在同行前面的思想先锋,以及搭载这些思想的卓绝作品;也有扇形拓展式:源源不断的流淌的才情,似乎永远无法停止的耐力;耐力也是一种天分。
  
  7
  用“飘逸”比喻诗歌的神性,如同用“绝色”赞叹美女。“飘逸”是一种“神态”尺度,而不是“形态”尺度。“飘逸”是非凡的超度,“绝色”也是。
  
  8
  诗歌与小说散文最大的不同是,小说散文可以建设在几乎任何一种叙述材料上,而诗歌只能建设在诗意上;只有当诗人们使用非逻辑或非理性的方式发现了诗意,阅读者才有可能借助逻辑或理性经验,分享和丰富诗人们的发现。反之,诗人们只能自噬其尾。
  
  9
  图灵奖以英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阿兰·图灵的名字命名,是世界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享有“计算机界的普利策奖、诺贝尔奖”盛誉。图灵十分欣赏迪斯尼公司著名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两句暗示意义极其深远的诗句:将鲜红的苹果浸入毒酒,/让死神的酣眠悄然降临//。图灵在42岁时,终于吃下了那只苹果;连浸入苹果的氰 化物,都是图灵自己亲手提炼的。匪夷所思吗?诗歌只杀天才,是诗歌杀死了伟大的天才阿兰·图灵,像海子被诗歌杀死一样。
  
  10
  减的精义,不仅仅体现在减字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留字上。减去一个字或一个词,这不是减;减去一段话或几行诗,这不是减;甚至于,把一首诗全部减去了,这也不是减;减光了,如何体现出减的意义呢?减,呈现的不是一个量化过程,而是一个“优化重组”的升华过程。减很容易做到,留却不易为之;减的意义在于留:减去多余,留下精华。
  
  11
  用解剖尸体的方法,横七竖八地来解读诗歌作品,是粗暴、愚蠢、外行的通常作派。艺术作品的审美完整性,与一座楼的建筑整体性一样,你不可能把地板、楼梯、窗户等等局部构成,从楼体的庞大浑然中,抽刀断水似的分离出来,仅仅指出:地板是欧式的,窗户是古典的,而直上直下的电梯,代表着最新科技成果。这样的指引和导读,非常浮浅、可笑和自以为是。因为人人都知道,大象的鼻子,只有“安装”在大象身上,才是出类拔萃的。
  
  
  12
  诗歌凭借其内在的韵律,跳跃成行;而不是靠所谓“诗”的意念或意志,分割成行。
  
  13
  诗歌艺术,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具有无限变量或可能性的词汇,使之远离混沌状态,使之澄明圣洁的艺术。诗歌拒绝乘法和除法,乘法只不过是加法的重复,而除法只不过是减法的重复;而诗歌,喜欢古老而优雅的“手工”方式——这与真正的绅士——喜好是相同的。
  
  14
  剪裁,就是剪裁掉一件上衣或裤子以外的布料,成全上衣或裤子。也许这块布匹足够大,足够裁剪出三件上衣或两条裤子,但那是下一次下下一次的剪裁。对诗歌的剪裁,并非为了使诗歌更像诗歌,恰恰相反,需要剪裁掉的是:更像诗歌的那一部分。
  
  15
  黑格尔说:“从散文的观点看,诗的表现方式可以被看成走弯路,或是说无用的多余的话。”哲学家惯用危言耸听之术,但黑格尔的话不无道理,诗——就是绕过“散文”、“小说”已经到达过的地方,说出“散文”、“小说”没有说出的话。
  
  16
  诗人的博客就像诗人的衣领或腰带,几斤几两几钱,揪住衣领或腰带一“拎”,就清清楚楚了;而小说家则不然,别说博客盛不下“连汤带水”的鸿篇巨制,就是“连水带汤”的中短篇小说,也不合像田鼠一样东窜西窜的闪客胃口,小说家“晒”在博客里的文字,多为闲笔;而诗人“晒”在博客里的是:灵魂。
  
  17
  在人类的视觉经验中,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往往能够产生更强的冲击力;人类以自我的形体为视觉参照,要么仰视,要么藐视;这种“自我中心论”的价值取向,让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貌似强大的事物,并不一定真的强大;貌似弱小的事物,也并不一定真的弱小;比如跳蚤,跳跃能力盖世无双;比如蚂蚁,一生都在奔跑,让人类惊恐。最渺小的往往才是最伟大的。这是因为:如此渺小的事物,却依然顽强存在,这难道不是伟大吗?
  
  18
  诗歌的悖理,与数学的悖理或科学的悖理一样,都有着深邃、诱人的光芒;数学家说:一个证明如果需要五个条件,它肯定错了;真正优秀的思想都能够简化,并能够解决原定义之外的问题;科学家说:假设一个与金字塔相同大小的钟,1年敲一下,1000年后,钟里的布谷鸟才会自己飞出来;评论家说:辨论术设法让对方闭嘴,钓鱼术设法让对方张嘴;外交官说:为了瓜分女人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而为了瓜分天下的战争才是正义的。如出一辙。
  
  19
  按照德国现代派理论家瓦尔特·赫斯的说法:“绘画宣布和一切历史化的,思想观念化的内容决别”;现代派画家塞尚说:“诗——或者可放在头脑里,但永远不该企图送进画面里去,如果人不愿意堕落到文学里去的话”。现代派画家和理论家们反对绘画倾向文学和诗,排除一切绘画以外的各种因素,企图建立一种纯粹的美术性。其实,肯定美术中的思想与文学,决不是把美术变成思想与文学的图解,而是把已被历史掩埋的、被岁月忽略的人类有价值的思想,以及把作为一切艺术的探路者------文学的前期掘进,掺入更直观的色彩、线条和图案逻辑中去,用美术视觉来提示,甚至强调另一种阅读可能性的存在。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勒的《拾穗者》、波堤切利的《春》、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等等。
  
  20
  媚俗是人性中最难抵御的物质动力,而诗意是人性中最难洞察的精神闪念,它们分别解构了人性的两端。
  
  21
  臃肿的词藻,如同一个人身穿三双皮鞋、两顶礼帽,招摇过市;它们在诗歌或诗意建设中虚无缥缈的装饰性,滥用了词汇的修辞功能,铺陈与传达的本末倒置,非常有碍观瞻;正如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最忙碌。
  
  22
  习气是生长在身体表层的肿瘤,异类,刺眼,鬼鬼祟祟;诗歌创作中的习气,则是生长在语言之外的肿瘤,招摇,媚俗,喜欢扎堆;习气是恶意模仿与低能杂糅的产物,因为原创基因的缺失,它们像流感一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依赖性;那么,什么是诗歌创作中的习气呢?“愤青”,“花痴”,“知识分子”,“假洋鬼子”;还有无病呻吟者,好为人师者,“为赋新诗强说愁”者,“天老大,我老二”者,等等;诗歌创作中的习气,通常走“上三路”与“下三路”,“上三路”攀龙附凤,自称“上半身诗人”;“下三路”则纠缠于裤腰带之下,自封“下半身诗人”;“习气病毒”腐蚀文章风骨和个性差异,破坏传统的美学和价值体系,粘染者难成大器。
  
  23
  高贵不是贵族。高贵拒绝虚伪、低劣与粗俗,不拒绝真实、贫穷与世俗。高贵呈现内心的向度。高贵并非精神元素中必不可少的惟一要素。更多的人吃着喝着,活着笑着或哭着,无所谓高贵卑贱。人,可以不高贵,不可以不吃不喝;诗人可以不吃不喝,但不可以不高贵。高贵不是诗歌建筑中的必需品,她更像奢侈品。对诗人而言,你也许一生都不会与她相遇,但你作梦都想着那一刻。
  
  24
  人类是非常情愿被引领的。食物、水源、旗帜、暴力、诗歌,都曾经充当过人类的引领者。羊群的盲从,是因为它们热衷于低头啃草;而人类的盲目,则因为在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大脑,热衷思考。
  
  25
  诗歌不排斥形式。诗歌依赖旧形式,繁衍新形式,周而复始。所有的艺术都是形式化的思想。风格即形式。惟有形式,能够使流动的事物成为神物。形式具有繁简语境的双重功能。因为语言本身,是更高级的形式。形式,就是用相同的手段,差异相同的事物。
  
  26
  语言的可能性是立体的。平面的词汇一旦被打开被激活,它就会上下翻飞,随风舞蹈。它就会有形体、有光亮、有灵性。它就会不可抑制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彰显语言本身的欲望和诗意。但,澎湃的潮水,终会遮蔽事物的本来面目。
  
  27
  细节与细节之间,不仅构成时间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构成逻辑关联。即便如此,细节仍然是时间流程中,最具参考价值和独立品格的。平庸,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复。惟有细节是无法模拟和重复的,细节刷新生活。
  
  28
  中国人历来把诗歌视为智慧的象征。诗歌传达着生活经验中往往只能意会的部分和审美发现。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歌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了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
  
  29
  故土这一词组,是由极为丰富复杂的社会元素组合而成的,生物、地理、文化、宗教、种族等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历史记录,造就了这一词汇在人类进化史中独特的生命含量、符号意义和原始象征。文学在对“故土”这一历史象征物的不懈挖掘中发现:文学不是“故土”的装饰,而是生命的自省,对“故土”的关照与反思。面对“故土”,诗人不是迫不及待地为了表现雅致,而是迫不及待地为了表达血脉的原始忠诚和生命的冲动初衷。
  
  30
  诗歌是人类理想的风帆和思维的马达;思想源于脑,而发自心,心劲是世界上马力最大的动力。
  
  31
  认识论将人大体分为两类:对于真理,第一类人或多或少与之保持一段距离,表现出一种思想高度上的谦卑或行为逻辑上的迟疑,这种人居多;第二类人则千方百计寻求与事物同步的可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洞察,这种人极少。他们终因出众、超群、责无旁贷,而成为诗人。
  
  32
  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我,二是自我所面对的一切。自我是一面易碎的镜子。有时自大,纯平之心可折射三维天下;有时量小,一丁点儿杂音便会应声破裂。当然,破碎是灵魂的花朵,开放在躯体之外的峰巅。
  
  33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伟大的,它的伟大体现在根本上:不可改变的个性和顽强的生命耐力。也许这个民族只有一个人,但是,一个人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也许这个民族最荣耀的姓氏还不够响亮,但我相信,这个不够响亮的姓氏,终将成为一个活着的伟大的姓氏。
  
  34
  女人总是比男人早一步抵达自我。这并不因为,她们的感官装备,优先于男性“升级”;而是因为,她们不像男人那样胃口粗糙,满世界炫耀武力,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享有主权。女人是天生的诗人,她们更专注于自身的感受,更倾情治理心灵的行政区——心智,并不仅仅居住在大脑里。她们在心灵的闺房里安居乐业,风情万种或者忧郁而终;她们天生就是完美、神秘、诱惑、刺激与诡辩术的追逐者;她们喜新厌旧,不求经典,只逐新奇——这恰好契合了现代诗歌——这个艺术浪子的脾气。
  
  35
  诗歌其实是这样一种文体,它的神奇和玄妙就在于:只要与它相遇,注定被它打动。
  
  36
  在感受到的所有现象中,透进一束思想的光亮,这就是所谓的洞察。钉子和蚊子,就是这样做的。
  
  37
  诗人是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人,同时,也是用另一只眼睛看自己的人;对诗人而言,看世界功在感性,看自己功在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用一只眼睛观世,用另一只眼睛察己。
  
  38
  哲学抽象着诗人的感性经验,并使它们抵达——诸如黑白、内外、大小、高低这样纯粹、朴素、简单的二元境界。
  
  39
  象征与暗示是艺术表现能力的终极手段。暗示的对面是镜子,镜子里的那个人叫:象征。
  
  40
  不要认为:小说就是把欲说的话,分成段落;而诗歌就是把这些话,分成行。小说叙述的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它所叙述的故事,也许永远不会发生,但它套用了已经发生过的情感场。而诗歌,必然会突破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通道,叙述时间价值与情感价值之外的念头或思想。
  
  41
  诗歌之精要,就是一个字:减。把“一篮子”水果摆上桌,则“一篮子”是对果园之减;取一只苹果、两枚香蕉、几颗草莓,制成果盘,则果盘是对“一篮子”水果之减。诗的技法就是十行去九行。智力不够的人,才将事情搞得很繁复。
  
  42
  在语言学背景下,诗歌语言就像“无私的政客”或“纯情的***”一样自相矛盾。句法是语言学的深奥部分,名词往往是语言学的肤浅部分。但作为诗人,名词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名词的具象功能远远大于其它诸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往往是联想、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段的“首发”,就象诗人往往是小说家、散文家的“前身”一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么说:诗人,就是精通名词的人。
  
  43
  闲笔,不是一件艺术品中的主体构成。它们更像石器上的不规则花纹,甚至玉器上的斑瑕,它们绝对是柔软的,炫目的,天赐的——闲笔不闲,瑕不掩瑜,境界就出来了。史上所有的文学大师,都是闲笔大师。
  
  44
  任何想法,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都具有方向和指南意义。想法,其实就是先入为主的观念,甚至就是意义的俗称。
  
  45
  词,不是诗人的唯一工具。词在诗歌中是有生命的。应该这样认识诗歌的肌理“要素”,那就是:
  活的,呼吸的,运动的,恋爱的,贪生怕死的。在诗歌中,每一个词组都充满着生命的变数和活力。
  
  46
  现实距想象有时相差甚远,有时竟然一模一样。找到现实中不可的细节根据,就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点:具有独立品质的语境。
  
  47
  写作是一种思维运动状态,生存是一种生物运动状态;生存与写作不构成逻辑关联;生存不是写作的延续,写作也不是生存的理由。写作由强大的思想体系推动,而生存的背后,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
  
  48
  好端端的一句话或一首诗,为什么会变成废话呢;这是嘴巴的错误,还是耳朵或眼睛的错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有人听的话叫话,无人听的话,还叫不叫话;有人听懂的话叫话,无人听懂的话,还叫不叫话;在语言传播的途中,是什么力量,消灭了它本身所承担的使命和意义呢?一首好的诗歌,不应该是废话垃圾箱,而应该是废话过滤器。
  
  49
  最聪明的人,往往被最愚蠢的人打败;问题不是出在愚蠢上,而是出在聪明上。
  
  50
  品德首先是一种“自我建筑”和“自我修行”;同时,品德还具有“群体建筑”和“群体修行”的奇迹或奇观,如同树与森林,沙与沙漠;吃一条卑鄙的鱼,或一条高尚的鱼,并不改变人的品德;鱼的品德不会主宰海洋的色彩;但是,人的品德却主宰着社会法则的纯度;这是因为,品德是人类的另一张脸。
  
  51
  一口其貌不扬的锅,却暗合着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这是我所料不及的;锅,担当了人类的两种道义,一种是生的道义,一种是死的道义;不过,死亡作为一种道义或者担当的意象,只有当一口锅倒扣的时候,才能凸现,它指意了人类的忘我境界,即混沌或澄明,臆想或禅思;其实,人只在一种情况下,能够真正的忘我,那就是——当世界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
  
  52
  女人一生成熟两次,第一次想得到偶像,第二次想得到奴隶;一次使男人享受成功,一次使男人横遭毁灭;而一个好女人,应该两件事都试试。
  
  53
  预言家在事件发生前说话,评论家在事件发生后说话。诗人往往会越过事件本身,在更高的旨意和境界上,开口说话。
  
  54
  最“前沿”的诗歌,就是刚“出笼”最新鲜的诗歌,这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刚刚发生的观念、思维、角度和价值体系的变化。“前沿”最具“破坏力”,同时也最具创造性。循着这些新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文本意义上的新走向,甚至于诗歌表达形式上的新变革。
  
  55
  与其说绅士精神是男人文化,莫如说是一种贵族文明;买一匹价值1万英镑的马,置一副价值3万英镑的鞍;纽扣的象征意义,永远大于西服;形式高于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绅士精神。
  
  56
  男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文明前的习俗”,在一些比如机场、宾馆、影院等公共高雅场所,女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男人的殷勤,却不屑道谢;歌德说,女人引领我们上升;歌德还说,修养是教育结的果。修养靠培养而不靠喂养。那么,文明的逻辑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女人与丈夫上床,可以叫 床,但不用说谢谢;女人与别人上床,可以不叫 床,但必须说谢谢。话糗理不糗。
  
  57
  “下半身诗人”由于文化、观念、条件资源等制约,他们对女性身体的了解,从来都是急迫而一知半解的,他们靠性幻象来充填先天的缺陷,靠性经验来完成探秘和创作。因此,他们关于女性身体的作品,总是不可抑制地弥漫着下 体的气味。他们在女性面部、颈部、腰腹、四肢等充满诗意与想象的部位,总是缺乏自信、修养与好奇心,显得很“处男”。相反,他们在女性的双 乳和臀部上,却显出“野心”,表现出一种夸张的“暮年之渴”,好像他们只热衷于女人的屁股。难怪西方心理学界有一名言:女人的屁股是男人的夕阳。
  
  58
  女人的品相有三大看点。一为手,二为颈,三为腰腹。手是女人身份的象征,素有女人名片之称谓,观其手,可知修行;颈是通天之径,观其颈,可知天资;腰腹上接丰乳,下连肥臀,是女性最神秘的领域,观其腰腹,可知私欲。
  
  59
  男人与女人是一种“上”与“下”的结构体;“上”行外宽,而“下”行内窄;“上”行远谋,而“下”行近夺;“上”行志,而“下”行惠;“上”行观,而“下”行察;“上”行通达,而“下”行湿心贴己;男人与女人最大的不同是:女人直面自我,而男人直面世界。
  
  60
  常规武器实际上是一种“日常操守”或生存之道,它不象潜规则,被少数人奉行,而让多数人不耻或“找不到北”;常规武器是“阳光下的战术”,是“国际公约”下的领土,是“血缘传承”下的伦理道德;比如男人和女人:女人的常规武器是舌头,男人的常规武器是拳头。比如飞禽走兽:鹰的常规武器是飞,豹的常规武器是跑;猪的常规武器是:懒得飞也懒得跑。
  
  61
  漂亮并非女人成为诗人的必需品,甚至聪明也不是。但我们既然强调了诗人的性别,就不必道貌岸然地回避性别特质。一个女诗人既漂亮又聪明,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正因为,令人愉快的事情太少,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太多,我们就更不该忽视,或者忽略不计。
  
  62
  一位女作家对我说:女人可以不穿底 裤,当外面有一条长裤的时候。我会意了——因为底 裤不是底线,长裤才是。
  
  63
  自由,不是让聒噪的乌鸦成为诗人,亦不是让诗人成为浑身长嘴的刺猬。自由是一种精神成果,是自由概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自由是诗歌理想的最大化。
  
  64
  一首诗,不需要涵盖所有的情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发现,足以证明诗人存在的必然和不可替代的心智:诗歌,其实是更纯粹的寓言。
  
  65
  比喻的意义,不在用一个事物拟指了另一个事物。而在于,唤醒或激活了两种毫不相干事物之间的神奇联系。
  
  66
  人人都知道直线是最便捷的传递。但未必人人都能在语言或叙述过程的曲线中找到直线。
  
  67
  读诗阅人,把玩的是趣。诗无趣无相,人无趣无品。
  
  68
  发现一个诗人的创作潜力,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工作。这是因为:潜力,不是考量这个诗人已经做出了什么;而是考量这个诗人还将做出什么。心智的评估是一件模糊的、偏好的,危险而复杂的预测。创造力具有无穷无尽的变数。
  
  69
  沉默是诗人的矛,也是盾。诗歌是由激情、爱与梦幻汇成的河流;它不像海,大腹便便,包容一切。大海拥有无数的入口,而诗人的内心却只能拥有一个出口。多思而少言,激情却内敛,诗歌选择的是冲击与突破——它在激越中矜持,在节制中爆发。只有当你站得比它高时,才能看到它的急流和远意——汹涌中的平缓,甚至冷静。
  
  70
  纵观人类从野蛮蜕变、逐渐文明的漫长历史,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当食欲战胜了性 欲,禽兽才适合圈养,它们才有了固定的食物、水源、主人和家园;当性 欲战胜了食欲,艺术才得以萌芽,思想才找到观赏的母体。由此看来,是食欲将形而下推向终极,是性 欲将形而上推向极致。事物的发展往往这样,在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又关上了另一扇门。食欲与性 欲,一个“形而下”,一个“形而上”;一个极端“物质”,一个极端“精神”。
  
  71
  诗人,必然在被少数人激赏,多数人置疑的精神层面上找到撞击与制高点。一件好的作品,不怕找不到知音,就怕找到懈怠和漠然。如此,诗人的价值和荣誉,甚至连一天都无法存活--诗人是靠流淌在血液中的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气质站立的。
  
  72
  诗歌只与诗人建立灵魂通道,并通过诗人传递、暗示、扩散、感应信息和经验。如果说,诗歌是一串串灵魂的密码,那么破译她们的钥匙和权力,始终并且永远握在诗人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评价诗歌的人。
  
  73
  一首诗,无论长短,真正有发现意义或核价值的段落,绝对不会超过三行。其它部分,要么迎合形式,要么狐媚词汇。
  
  74
  毋容置疑,一个人所有的成就都建设在忠诚和专注上。忠诚,就是忠诚于自己对某一种事物的热爱;专注,就是专注于自己心智倾覆的事业。
  
  75
  肉身的成长,来自母乳和大地的恩泽。而内心的成长,则来自痛苦的反复眷顾。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大过一颗“懂得了痛苦”的心。
  
  76
  一个成熟的诗人,必定是一个情感和精神磨砺的大成者。或者说,成就诗人的,往往不是他飞扬的遐思;而是他的精神跋涉和心灵历程。
  
  77
  一个人身上最体面的东西是什么,是高官厚禄,是显赫名望?不是,一个人身上最体面的东西是:思想。思想是乞丐头上的皇冠。一位记者问法国《世界报》创始人梅里:你一生写了多少文章?梅里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只计算思想。
  
  78
  所有的能够影响人一生的思想,都易于认识,难于发现。如果诗人不能说出旁人无法说出的思想,最好什么也别说。
  
  79
  诗歌看历史的三个层次是:近距离看,能看到急流;中距离看,能看到河流;远距离看,只能看到开阔——思想的脉络。
  
  80
  诗人从他们的心灵劳作中发现:他们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必须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庸常的,另一个是幻想的。
  
  81
  倡导诚实生活和诚实写作,不仅仅针对“不诚实的生活和写作”;诚实不等同老实,诚实是一种姿态,具有向外界发散的影响力;而老实,只固守本分的底线。诚实的意义在于,深刻地热爱、思考、理解和感受生活,并将生活的馈赠,源源不断地反映到作品中去;比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地高度体现了作家对历史对现实的良知与忠诚,以及对历史与现实,良知与忠诚的深度挖掘。
  
  82
  给一个人的内心投入一粒种子,仅仅一粒,无需拓荒深耕,无需风调雨顺,这粒种子顷刻间就会变成浩瀚的森林。这样的人,母本神灵丰饶,是天生的诗人坯子。她的内心既通透开放,又封闭幽深;既习惯沉默,又渴望声张。在她日新月异的倾吐开始之前,她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粒种子、一个出口、一个使命:对于创造奇迹,诗人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83
  游戏精神是诗歌的第二重天,这绝非虚张声势,或标新立异;诗歌是传统精神的继承者,这是第一重天;同时,诗歌又是传统精神的破坏者,这是第二重天;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凭空而来的“白发三千丈”,极度奇妙的夸张;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自我介绍:“长不足七尺”,而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同样奇妙的夸张;游戏精神不单指在语言传统逻辑上的大逆不道,更重要的是指精神境界上的大逆不道。
  
  84
  最深刻的距离不是——上下,而是——前后;这是因为:上下往往标记着幻境中的距离;而前后,提示的是——现实中的急所与利害。
  
  85
  悖理是一种思想极端,它超越思维,如同冰峰上的雪莲,孤高凌驾于世,它的绽放不是为了炫色,而是为了绝尘。在悖理背后,深邃往往以幽默乃至荒谬的方式,替代逻辑。
  
  86
  英国诗人艾略特(1888-1965)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读到美国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的小说《幽谷》中的几句诗:“在那里等我吧,我一定不会,/忘记到幽谷中,和你幽会……”。诗句中忧郁的节奏,令艾略特非常痴迷。艾略特说:我从此找到了抒情的基调。直到艾略特写出了《荒原》和获得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四个四重奏》,他一直把那次的阅读往事,视为“鬼魂附身”。
  
  87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的诗集《草叶集》出版时,美国《评论报》认为:“惠特曼不懂艺术,正象畜牲不懂数学一样”;“除了给他一顿鞭子,我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由于惠特曼第一次把高贵的诗歌视线,放在了赶车人、铁匠、船夫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小说家詹姆斯批判惠特曼“冒犯了艺术”;《草叶集》里还有两首被称为“大逆不道”的诗,一首叫《给一个普通妓  女》,一首叫《一个女人等着我》。惠特曼因此丢掉了在美国联邦内政部的职位。《草叶集》从一版至九版,历经坎坷,激烈的争论持续了100多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全世界所有的文学大师,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向《草叶集》行过注目礼。
  
  88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以象征派诗人领军人物的头衔蜚声世界。波德莱尔发现:“大名鼎鼎的诗人,早已割据了诗歌领域中最华彩的省份,因此我要做些别的事”。1857年,波德莱尔出版了《恶之花》,震惊世界,《恶之花》一举成为“颓废派”诗人的圣经。法兰西帝国法庭以“有伤风化”和“亵渎宗教”双罪起诉波德莱尔,并查禁了《恶之花》。但是波德莱尔的声誉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遣憾的是,波德莱尔的私人生活,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他患有梅毒,沉迷鸦片,成为波德莱尔无法完成宏篇巨制大作品的障碍,最终摧毁了他的天分。
  
  89
  俄罗斯诗人谢·叶赛宁(1895-1925)被称为“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因为除他之外,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按照俄罗斯的方式敞开胸前的衬衫”,叶赛宁甚至自己谴责自己,他“真诚的自咎更甚于自傲”;叶赛宁的生命中闪烁着同普希金一样的天才之光,叶赛宁的天才,反射在他对故乡土地的“宗教”和“忏悔”态度上,正如他在诗中写到:“一条腿的老械树/守护着蔚蓝色的俄罗斯”。1921年10月,27岁的叶赛宁与欧洲最著名的舞蹈家,42岁的“手势皇后”邓肯一见钟情,但他们的婚姻像闪电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0
  怎样甄别一首好诗?我常常使用这样一个比喻:剔骨的肉与剔肉的骨;语言为肉,诗意为骨;技巧为肉,思想为骨;赘肉裹骨,那是一只羊、一头猪或者一头牛;反之,赘肉剔尽,骨肉分离,则是科学、数学、化学,甚至医学;诗歌其实就是:科学加一只羊,数学加一头猪,化学医学加一头牛。
  
  91
  诗歌赐给语言灵性,如同《圣经》赐给教堂肃穆和庄严。当诗歌将其所能调动的语言完美地镶嵌在诗意里,那些被调动的词汇,才会因为有了恰到好处的位置,而闪动智慧之光,成全妙境;词汇之间才会因为有了神奇的呼应和关联,而达慧通灵。语言之于诗歌,正如搭建一座教堂所需要的木料砖瓦,它们只有被放置在指定的地方,才能承载圣宗教义。
  
  92
  人类是需要时时刻刻被提醒的,或以灾难的方式,或以战争的方式,或以宗教与诗歌的方式;以诗歌触动人类心灵是其中最温和的方式。
  
  93
  一个人的秘史正是一个人内心的全部,一个民族的秘史正是一个民族内心的全部。诗歌写的是个人的秘史,小说写的是民族的秘史,散文写的是:诗歌与小说的秘史。
  
  94
  真正的诗歌都藏有诗人精心埋设的情感“暗钮”,找到并且转动它,阅读才有可能被导入私人化的经验暗道中去——阅读不是寻找所有的诗性装置,而是打开唯一的修辞“铁门”。
  
  95
  口号能够使多数人振奋,而诗歌只能让少数人会意。会意是表达与领会之间所达成的心灵的契约和共守的秘密,会意是文学的——快感。
  
  96
  文武之道,自古便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是唯一能够替代战争而具备刺激性观赏价值的。文学与体育的区别,实际上是程度与境界的区分,体育追逐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一切都以结果论高下;体育的精神在于“放”。而文学拿捏的是,多一寸则多,少一寸则少;文学没有第一、第二之说,只有一流、二流之分;文学并不在“体力”上交锋,文学的境界在于“收”。但是无论文武,剑走偏锋都是才华的无奈之举。
  
  97
  诗歌的“自由体”是一剂叙述毒药,它就像一架在高空中失控的飞机,谁都无法阻挡它向地面的俯冲;这部失控的说话机器,不分昼夜,喋喋不休,渴望打动所有靠近它的人。形式制约力的失灵或变相纵容,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泛滥的毫无节制的表达,垃圾语言的倾泄,以及虚无飘渺的内容。
  
  98
  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自己的内心;二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而宇宙的无限容量,把一切强大的内存,都变成了宇宙自己的内存;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相互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融,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99
  世人正以不快或不屑来鞭挞思想者:那些正以尖刻的思想鞭挞市侩流氓的人;那些秉承和仰仗正义与正直,无情鞭挞庸俗浅薄、麻木自私的人的人。
  
  100
  最深的痛苦不是来自体外,而是来自内心。在一个诗人情感洪流的奔腾与喧泄中,最宽敞的出口和最牢靠的堤坝只能是故土,故土养诗人,正如母爱牵游子。
  
  101
  童年是诗人的摇篮,童年教会了诗人用力哭和笑,用力喊。童年让诗人长出一颗一颗乳牙,然后,再让蛀虫把它们一颗一颗的捣毁。童年的记忆是诗的源头,每一位诗人都写过一首杰出的处 女作,叫:童年。
  
  102
  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怀疑自己的权利;实事上却恰好相反,因为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怀疑别人比怀疑自己更重要。
  
  103
  对诗人而言,语言上的洁净与舍弃,相当于皇帝舍妃子。
  
  104
  最渴望倾听我们心声的人,不是别人,也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最漠视我们的人,距离我们最远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像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或微生物一样,把毕生的热情和蛮力,全部使用到应对外部的宏观变化上,从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细微体察和探寻。真正害怕了解自我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感到恐惧,越束手无策,越选择逃避,我们像自我的告密者一样,害怕承担。
  
  105
  每一位诗人都无法回避这样的双重窘迫:一个是现实人生,另一个是诗歌人生;一个是现实自我,另一个是诗歌自我。在诗人眼里,现实既是日新月异、别具一格的;同时又是千人一面、平淡无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们才有了自己义不容辞的承担——将那些沉淀在日常生活中的、常常被忽略的、意味深刻的部分甄选出来,以警示世俗的人们和平庸的现实;现实中的人们已经变得像猪一样麻木不仁了,这不仅仅是诗人的道德批判和不疼不痒的人文关怀,而应该是文学对人类高贵精神的千呼万唤。
  
  106
  胡言乱语正在作为一种非典范的审美,或非典范的诗意,被郑重其事地命名,并被郑重其事地分行排列。胡言乱语不代表语言的时尚,或时尚的语言,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现象背后的意义。在特定的现代诗歌的语境中,这种分行排列的胡言乱语,似乎并不完全出自语言逻辑的混沌和思想逻辑的混沌;一般而言,混沌预示着无意识的初始状态,它们通常只能无依无靠,随波逐流,自生自灭。然而,我们在今天崭新的语言关系中所看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那些带有先锋性质或者意愿的“活蹦乱跳”的话语,充满了勇气和心灵的故意。
  
  107
  诗歌与油画其实是一对同父异母的胞兄胞弟,它们互为依据,互为出口和入口,它们既排斥又兼容,它们在表现欲与思维方式上同宗一脉,在逻辑结构上极为接近。艺术家之于诗歌与油画,犹如雄狮之于它的母狮和领地,一个真正的创造力非凡的“独裁者”,是绝不会满足于一次胜利和旧有的领土的。
  
  108
  沉默证明的是:我已经说过了,或现在还不到要说的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发声——在闪电之后,这种奋不顾身的朝前追赶的声音,更具备穿越的欲望和倾轧的能量。
  
  109
  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死之于年青的生命是一个奢侈的事件,而之于诗人则是一个普通而节俭的故事。诗人就居住在死神的隔壁。诗人仙逝了,但是留下了他的灵魂,这是诗人毕生的荣耀。
  
  110
  写作呈现的是一种思维运动状态,而生存呈现的是一种生物运动状态;生存与写作之间不构成逻辑关联;生存不是写作的延续,写作也不是生存的理由。写作由强大的思想体系推动,而生存的背后——什么也没有。
  
  111
  简单相对于一部交响,并不等同单声,复杂也并不等同多声;简单相对于一首诗歌,同样不代表诗意的略寡,复杂也不代表诗性的繁华。但有一点是无须置疑的,那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之,或将简单的事情复杂之,两者都需要非凡的才能。
  
  112
  阅读是人类的文明求证。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实际上就是这个民族的文明史。音乐,绘画,诗歌,是人类文明的悠远天空;科学,宗教,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坚实大地;繁衍,生存,进化,每一个优秀的民族都必须懂得:要像传承自己的文字和优秀基因一样,敬仰人类文明的一天一地。
  
  113
  诗歌是两个完全陌生的词汇之间擦出的火花,而小说则是几个互不相干的事件之间搅起的涡旋;诗歌似闪电,小说如天空;诗歌似一见倾心的爱情,小说如白头偕老的婚姻。
  
  114
  所有的艺术都产生在自给自足的阳光和水土里。艺术史告诉我们,在任何历史时期,艺术都是不需要救赎的,诗歌当然也拒绝;无论是人类荒蛮、文明萌芽的初始,还是荷马时代、唐诗宋词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这是因为,一切艺术都发自人类的内心,需要救赎的只是人类的精神空间和艺术家的良知。
  
  115
  对文本的剖析和深度解读,应该着眼对文本寓意的再挖掘、对文本内涵的再发现。解读不是为了“读”出诗人说了什么,而是为了“读”出:诗人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
  
  116
  如果一个诗人活着,请赐给他天才;如果一个诗人死了,请赐给他时间——时间是最伟大的天才。
  
  117
  诗歌不是小说或散文的“袖珍版”,长句式不是,短句式也不是。小说划分为长篇、中篇、短篇,这种划分是文学艺术早期的不洁或“实用主义”,可能与“古话本”的取费标准相关,即:以小说的长短或以“实”计量;散文效仿之。诗歌有自己源远流长、独成系统的词牌区分,缜密严格,只论高下,不论长短,以“意”计量。
  
  118
  诗人不是救世主,诗人只是诗意的发现者。诗意具有抱月含羞的天性,常常会被身边簇拥的华美意象与词汇所遮蔽,就像金子藏身在沙中一样。诗意是生活的结晶,而不是意象与词汇的结晶,正如金砂只是沙的一种,而非金的一种。只有当金与沙彻底分离后,金子的意义才能确立;但无论金与沙分离或者不分离,沙子都永远是沙子。
  
  119
  我对网络诗歌骨子里所表现出的“民间的自由向往”和“精神的火焰”,是推崇褒奖的;但对它偏颇无度和泼辣无忌的一面,也心存疑虑;过度的虚张声势是内心空虚徘徊的表现,旺盛的虚火终会导致艺术品质的内外兼泄。文学史上,无论低谷高潮,从未有过任何时期像当下网络文学这般的虚荣和不可估量。
  
  120
  诗性是人性的闪电,而不是道德的硕果——诗性,是更高层更纯粹意义上的道德,诗性照亮人性,超越人性,指引人性。诗性是人性稍纵即逝的灿烂,是人性独一无二的浪漫;在人性的天空中,诗性绝不会选择朗日和风时出现,在暴风骤雨来临前,诗性才会横空出世。
  
  121
  诚恳是诗人的良心——诗人的劳动,多半取之天意。那么诚恳和感恩,就是诗人唯一的命定。
  
  122
  一首好诗的最原始的基因图谱应该是这样的:诗因子在诗体内部自由弥漫,它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它主宰生命品质,却隐身沉潜在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中,并通过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的朝朝暮暮,坚定传达自己不可篡改的意志。
  
  123
  尽管玄学中可能掺杂着大量的诗意成分,但诗歌绝非语言的玄学。诗意只是人类瞬间的非分闪念,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只有找到语言这个五彩缤纷的附着体,如同灵魂找到了肉身,才不至稍纵即逝,这种境遇就像孩子把他们的涂鸦粘贴在白墙上。
  
  124
  诗歌不是语言的“意外”,而是“意外”的语言。
  
  125
  回忆是一种反向想象。反向想象不是重新经历曾经的体验,而是重新体验曾经的经历。重新经历曾经的体验,你得到的依然是旧有的;而重新体验曾经的经历,你将收获全新的认知。
  
  126
  指认历史是作家的使命和荣誉,指认现实是诗人的良知和本能。诗人的首要应该是拒绝平庸;其次还应该是拒绝平庸。平庸是阳光照在皮肤上的“庠”,不伤身,不泄气,不图财害命。但是,诗人更应该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像胡杨生长在沙漠中——平庸是诗人的天敌。
  
  127
  诗人不是讲故事的能手。一个好诗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好故事的引子,如同酒头之于佳酿,如同药引之于汤药与病灶;诗人更擅长发现或者“激活”一个故事,然后由别人去讲述。
  
  128
  一首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作品,往往成于诗歌中的核心喻义;大量的分行文字,为什么像树叶一样随风而过,难以进入阅读者的记忆系统呢?这是因为,这些作品还没有发现或找到事物之间的神奇关系,还没有发现或找到事物的诗性价值,还没有发现或找到事物的诗性的核动力;这些作品如同行尸走肉,缺失灵魂。
  
  129
  有的人,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却越过了大多数人;有的人,做了许许多多,却依旧停留在原地。为什么?原因很是简单:第一类人,一生那怕只做两件事,甚至两件同样的事,第二件事绝对是要站在第一件事肩膀上的;而第二类人,做一件事,与做百件事一样,目光永远只停留在自己的鼻尖上。一个不能够越过自己鼻尖的人,又怎么能够超越别人呢?不断有人问我:什么样的诗人是好诗人?我认为,第一类人中间会产生好诗人。
  
  130
  文学为什么会衰败?这是因为,诗人作家们已经或正在丧失思想领导者的显赫地位——思想先行者才是时代的潮头,它将引领人类的文明和方向。
  
  131
  没有任何人能够逃避生活,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生活。生活不仅能够改变人的容颜,更重要的是,生活将会改变人的胸怀和心律——人与生活所结构的关系是这样的,你给它时间,它给你成长;你给它年轮,它给你心得。
  
  132
  我尤其喜欢,从容又敏捷的叙述,像凛冽的秋风,一夜之间就把树扒得精光。
  
  133
  批评是价值观差异时的碰撞,或近似时的交融和激赏;批评的前题是,批评者必须建立或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评价同一或另一独立的价值体系;只有这样的批评,才是学术的、促进的和公允的;反之,“旨在建设”的批评,就会变成“旨在攻击”或“旨在献媚”的口水和性器,批评的过程就只有性 交,而没有性 爱。
  
  134
  
  艺术上,企图走“捷径”的人,像生活中的“捷径”爱好者一样,“捷径”被认为是一种聪明的线路。其实,最笨的方法才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
  
  135
  感染是一种慢慢深入心灵的养料。只有诗歌,具备这样的效能。
  
  136
  想象力之于诗人,正如“喜鹊嘴”之于喜鹊,“乌鸦嘴”之于乌鸦。想象力之于诗人之手,就是“四两拨千斤”的神助;想象力之于诗人之脚,就是“日行千万里”的神抵。
  
  137
  速度不是诗歌的节奏,速度是诗歌的能量。诗歌的速度,是意象组合的“仿真度”,是“言外之意”以怎样的频率出现,以及具备怎样的杀伤力。
  
  138
  最强力的诗歌,是那些像现实一样粗砺而运动着的诗歌——运动是生命的核力,完美是运动的终极,而“粗砺”则散发出“活”的气息。因此说,残缺之美是一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朝阳之美。
  
  139
  只有一种素养具有普遍性,它既不排斥诗人,也不排斥凡夫俗子;它能够被所有的人感受,被所有的人呵护,被所有的人相互传递;这种像空气一样适合所有人呼吸的素养叫:真诚。
  
  140
  传统的并非陈旧的,传统的也并非不时尚。相反,唯有传统,能够最本质体现血脉的传承和根的力量。经典,恰恰就是没有被消灭的传统。
  
  141
  无论蚂蚁还是人类,都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卑微生命,或小或大,殊路同归;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破损之处才是锋利之处或巩固之处,比如病毒与抗体,比如断骨与断骨再植;万物拥有同等神圣的天赋与尊严。
  
  142
  每个人的头顶上,都高悬着不止一颗太阳,我们往往热衷于歌颂太阳的光芒,而忽略了发现另外的奇观和培育发现新事物的机能。要知道,头羊其实并不比其它的羊走得更快,区别在于,其它的羊埋头啃草时,头羊正在赶路。习诗的道路与此相仿,在诗歌的眩目光环中,虔诚者,投机者,跋涉者,往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不同的是,有人能够抵达,有人半途而废。



来源:简明新浪博客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天之前
王士勋

夏末的最后一场阵雨
给暖色调的风景打个结,挥了挥手
走向生命的深黄

嘶哑的蝉鸣声,沧桑而辽远
筋骨粗壮的芦苇,掏出些许白发
捧着蜻蜓,在上面静默阅读
深沉又宏阔的时光

晚风微凉,拂净夕阳欲坠的汗滴
卑微的草木昂起头颅
遮望眼,在苍穹深处
银河流淌着岁月

而一个青年向秋天欢快地跑着
他前面,一枚彩蝶如梦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冯新宇

慢点儿,我的瓶
我做着一个大观园的梦
生怕盛世稍不太平,有帽妖摘走你的吊坠
像经历圆明园大劫

我的瓶,出身富贵
和别人的不一样
是国色天香的腴脂美人
它,有不为人知的大秘密
唯独没有雀斑一样的心
像一个细嫩的词语

我爱我的瓶,它没在历代
的兵戈中献出小蛮腰
但是不能轻易触碰
如果碎裂,就扎伤胸口
流出,高贵和无绝的挽歌

我的瓶充满离奇
小口大腹里装着大风大浪
泪水,和我一样往外流
心还在唇口数着甜蜜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举起星光   
王士勋

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了一天
鸟鸣,蝉歌,蛙鼓……每场音乐盛典
都被月色合进一部诗集里
满天繁星,传情达意

溪流在山石的腋窝处,稍做停留
仿佛考虑前行的路,是否
绕过那棵千年老榆树,抑或穿过它
本就疼痛的身影

此刻,风掠过尘世,有空灵苍茫之音
小草挺了挺腰身,晃了晃脑袋
仍然抓紧脚下的泥土
抱紧自己

在晨曦抵达之前
所有的水流声都当做命运交响曲
高举一怀星光——这苍穹间
忽明忽暗的灯火

然后,扶着半片月色
继续跋涉,在人间的低矮处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麦芒
文/长河一叶舟

是不是阳光的骨,被风打磨,由青变黄
是不是看到它的本色,会刺疼我,也会刺疼你

日子比树叶还稠,生出
六月额上的小脾气

多少日日夜夜,多少针尖对麦芒
当我们手握镰刀,放倒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

就会清楚,把锋芒举过头顶,是阳光布下的一场
虚张声势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容器

文/木子桥(河南)

时间差不多了,满了的事物
已经被黑很久
和蜘蛛网对峙
时间在它们周围
游荡,一点也不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容器念叨
很久,也顾不上说
悲伤这个词

有时,它做梦
被解封,满满的事物各自逃离
回家
容器重回桌面
堂堂正正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严家威 发表于 2022-8-12 13:51
这个夜晚需要一碗汤药慰藉

须是黄昏,小火慢煮

作者:赤心木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钟摆

翟永立


钟摆,是光阴的秋千
荡来荡去之间,人们便从童年
跨过少年,青年,奔向中年和老年
钟摆总是一丝不苟。它抡起自己
不停地绘制着每一条抛物线
最后,它和钟表一样,都成为卸磨后的驴子
钟摆只是一个部件,它的结局
雷同于人类的某些悲哀

2022.08.01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