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评洛夫的《金龙禅寺》
文/老家梦泉

金龙禅寺位于台北市内湖区,一九六七年底,洛夫从越南返回台湾,就住在内湖区,经常冒雨上山到金龙禅寺,这首小诗就是那时期写的。

洛夫深受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后又回望中国古典诗词传统。对佛教亦有研究,特别是对佛教中的禅宗更是痴迷。在洛夫看来,诗和禅是相通的,诗和禅都是一种神秘经验,但都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禅诗,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
下面简单阐释一下这首禅诗:

小诗开头两句就一鸣惊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晚钟是听觉,小路是视觉,从语法解释角度看,无论如何也连不到一起,但从心理解释角度去看,就是通的:由诗题知这是寺院的钟声,在催促游客下山,钟声婉转悠扬,小路也曲折迂回,加上禅院晚钟这一古老意象的思归内含,在遥远联想的作用下,晚钟就成了游客下山的小路。这是意象的变形,也是洛夫“无理而妙”诗学主张的精彩体现。接下几句由听觉转为视觉,由中景转为近景的聚焦,细节及意象的变形更加精彩: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下去”

下山小路边一定还有别的植物,作者偏偏聚焦这个“羊齿植物”,其原因就在于这个“齿”字,由齿可联想到牙齿,由牙齿的白可延伸到石阶的白(当然还有第二段的补足),再由羊齿联想到咀嚼,由此展开化植物为动物,化静态为动态,化无情为有情的意象变形。另外,这个“嚼”字也很有品味的空间,“嚼”即品味,回味,引伸到到寺院禅道的感悟和体味。试想,参禅下山的游客是否也在咀嚼、回味禅道的奥秘,有一种被清洗被熏染的清爽。
      
第二节就一句:

“如果此处降雪”

可谓承上启下:承上补足“沿着白色的石阶”一句,因为石阶一般为灰色的,不可能是白色的,尽管有羊洁白牙齿的一路咀嚼,但还是小不覆全,有了“如果此处降雪”这一幻象补足,就周全了,合理了。启下拓展了小诗意境的层次和空间,使幻境的雪与尾节灯火的实景形成一冷一暖的鲜明对照,增加了小诗的感染力及虚实交错的诗艺魅力。
      
尾节由近景、中景一下拓展到远景,就像游客(也包含作者或者就是作者)通过一路咀嚼,忽然顿悟,一下除却欲念,点亮心灯,身心像被飘舞的白雪清洗了一样,轻松、干净、清爽、自在。从诗艺上讲,也非常奇妙,一个微小的灰蝉被惊飞,游客回望追踪中,忽然发现山中的灯火在暮色中一盏盏亮起,就像被灰蝉点燃一样。这是意象的幻化和错位。另外,灰蝉的灰和晚钟里暮色的灰形成前后呼应,灰蝉的蝉和禅悟、禅寺、禅诗的禅形成谐音双关,寺院的寺与禅思的思形成延伸双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
      
纵观这首小诗,只有十一行,五十四个字,比一首八行律诗还少两个字,真简;其情亦真,其意亦深,其境亦纯,真妙;其变形之神奇,其错位之别致,其创新之自然,真绝。不愧是一首傲视群雄的扛鼎之作。最后用作者的一段话作结:“这首小诗就是我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技巧,结合禅的妙悟心法所做的一次诗歌美学的实验,我所要表现的,乃是根据我的物我同一观念,尽量消除个体的差异而使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当灰蝉惊起而鸣,掠过暮霭中的树枝山岭,山中的灯火也全都给吵醒了,点亮了。这时你会顿然感到内心一片澄明,突然惊悟,生命竟是如此的适意自在。”

2022.1.26


附:
金龙禅寺
文/洛夫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飞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一九七○·七·六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