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杨瑞福 论坛元老   /  2022-1-19 09:42  /   299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1
建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鹳雀楼
如果不是因为八百年前的那场大火
这座楼不会失踪至今
眼巴巴等待盛世的重建

一座楼的命运,似乎
也影射着一个国家
或一个民族多难的遭遇
毕竟,死去比活着容易得多

王之涣为楼所题的一首诗
硬气多了,无论遇到怎样的火
都无法让那首诗毁尸灭迹
诗歌比楼更坚强

2
最初的北周朝,这座楼
目的不是用来游玩或炫耀
镇守蒲州的将军宇文护
让,它来进行军事上的瞭望

只是初唐的大诗人,王之涣
不愿意让这座楼沾惹战火
登楼远眺多好,看西山落下的太阳
也看向大海奔去的黄河

至于鹳雀楼名字的来历
这是由于,经常飞来楼顶栖息
那一群嘴尖腿长的灰白色鸟
人们称之鹳雀,为此,楼再三表达谢意

3
王之涣到鹳雀楼
肯定不是去关心军事
他是去散心的,唐朝的时候
没有旅行社,只能自由行

从他二十个字的诗歌里
没有看到调皮的鹳雀,诗句里
也只有一个字提到了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实对楼的外表和结构
不感兴趣,他只是以一座楼的名义
抒发诗人应有的视野和胸怀
迫使后来的我们,不敢再随手题诗

4
鹳雀楼在1997年重修
离它焚毁的1222年
相隔了七百多年,这也好
至少没有像同为四大名楼的黄鹤楼
不断地重修,然后不断地毁灭

重修的楼,肯定不再是
王之涣见到那座楼的原貌
白日还在,黄河还在
历史的遗篇早已物是人非

当我登临鹳雀楼的时候
不想在大诗人的身后
模仿,甚至抄袭他的诗意
我会忍不住祭告天地——
每一位后辈都有权叹息

5
与王之涣同时代
还有一位诗人,名叫畅当
他也写了一首诗
与王之涣的诗同名:《登鹳雀楼》

必须在查资料的时候
我才能知道有这样一首诗
写过鹳雀楼:“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楼高出了世尘
人依然是尘土

王之涣的一首诗
被人称作为千古绝唱
畅当同名的一首诗
被人彻底遗忘,用现在的话说
千万别与名人同框

6
能和大诗人王之涣
隔空喊话,这是十分有趣的事
唐朝是一千年前的盛世
我活在今天的盛世
写不出王大诗人惊艳的诗

除了天赋,一定还有很多的诀窍
你应该生前找到传承的人
王昌龄摇摇头说,这不要紧
去亲自登楼吧,找一下千年前的鹳雀
除非你,不再想让自己看得更远

真的站在鹳雀楼下了
也想挤几句歪诗,只是
青睐王之涣的黄河
丝毫不理睬我,头也不回
把灵感随身都带走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17:47:49
道一声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17:47:43
已是迎春时节,祝诗友春意加诗意,向春天进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12:19:03
道一声午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12:18:52
午间读诗时分,来访诗友,祝安好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06:28:44
道一声早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3 06:28:37
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2 19:00:33
道一声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石城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2 19:00:28
周六晚上,来访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少国的点亮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