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近于口语,妙在节外生枝
——简评崔哥诗三首

空灵部落


诗人崔哥以短制为标配,有感而发乎情,止乎礼。近来读了他不少诗,近于口语,妙在节外生枝。我常看到一些诗人的大制作,大题材,也获得大版面,我不能说有什么不好,毕竟林子之大,百鸟朝凤,各自鸣响,自有耳朵听梵音。但诗歌终究属于心灵之物,语言之舟,独有境界。

品鉴诗歌的方法很多,我只是以读者的视角顺其自然读诗,凭第一感觉悟诗。理论固然可以指导实践,于诗则有约束与禁锢之嫌。读了崔哥的诗,让我感觉诗可以这样写,基于现实之上的虚构,方能称其为艺术。诗人才是语言的大师,在语言的相遇之中悟出缘分的必然,属于形而上学的部分。《破绽》总是有意为之的技谋,这种“滴水不漏的日子/缝得天衣无缝”,实际上现实本没有,诗人只是一种预设,读者认可了这种预设,关键是如何随之进行深度叙事?诗人写作的可能性具有排他性而写出独道的句子:“只有心底无私的男人/故意露出破绽/从漏洞里/伸出马脚”。众人皆知马脚比喻破绽,诗人在虚无的假设中赋予其形象,最后两行的补充让人拍案叫绝。这是诗人的机智和妙趣。其解构式的无意义写作,无中生有得甚是精妙。我常想,博尔赫斯是诗人中的诗人,其诗在诗中生发,在文字之中分离出诗行来,崔哥的诗大抵也是如此。

当然对入世现况的冥想,直接呈现主体物而与存在本身相分离,一看就不是客观存在,诗人的本领在于能自圆其说,也做得天衣无缝,不见“破绽”。诗人如何来表现《入二月》呢?说理不是东方诗学之长,而是以意象来说服。于是诗人想到“一只鹅”,这也是一次偶然现象,换一个时空未必会有这个意象出现,因为对二月的未知,诗人便用其“脖子”艺术地呈现出一个问号。“二月的脖子”是什么脖子呢?这只是后现代的碎片化组合,也就有了陌生化的效果,具有简约之美,也呈现了诗歌想象的张力。同样在《说鼓》中“一只鼓/吹两张牛皮/围大红腰”,十分简要描述了一只鼓,当然就鼓说鼓不是诗人干的事,这只是搭台子,好让人唱戏,果然是“背后有人/便自吹自擂/装腔作势”一下就指向社会负面现象和人的劣根性。可贵的是,诗人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进一步挖掘:“棒槌重重/世界喊痛痛痛/真的痛/蒙在鼓里”。我惊讶诗人洞悉世事的本领和揭示其本质的能力,一针见血而让人沉思,诗人的悲悯情怀浸润在诗句之中,这是一个智者的力量。

我们从诗人的短诗之中不难看出其艺术特性。诗人从潜入在头脑中的诸多意象,对一些人性关联的现象进行对标,这种潜意识的活动能力正是诗人的灵感所在,一旦诗歌的灵魂赋予其身,诗人便从语言中牵出一首诗来。也许这就是“经验写作”,这样的想象来自于内部,而不是见物所致。崔哥能做到日写一首,且日新月异,常年不绝,其观察与思考的功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诗歌同样亲睐有准备之人,你准备好了吗?

2022.1.13


附:
崔哥诗三首

破绽


滴水不漏的日子
缝得天衣无缝
只有心底无私的男人
故意露出破绽
从漏洞里
伸出马脚


入二月


一觉醒来
正月就没了
一只鹅
把二月的脖子
按在水面
憋屈得
像一个问号


说 鼓


一只鼓
吹两张牛皮
围大红腰
背后有人
便自吹自擂
装腔作势
对峙张牙舞爪
拿出吃奶的力气
棒槌重重
世界喊痛痛痛
真的痛
蒙在鼓里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悦读。好诗好评,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