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诗报朗读群精选诗《我来了 大海》点评


10.我来了   大海
文张兴泰(鸿硕)

我来了    大海
一排排雪浪花向我扑来
我来了    大海
心潮随你一起澎湃

壮哉   大海
托出一轮红日    你那博大的胸怀
海燕翻飞
心扉为之顿开

看啊    粼粼的波光
可是海上仙女飘飞的玉带
徐徐的海风哟
弹拨悠悠天籁

迎着朝霞
船儿己经出海
万缕金丝   震颤着渔帆的
点点银白

“黄河落天走东海”
那是你的豪迈
“白波九道流雪山”
该是你的风采

何方仙人乘鹤来
过海八仙今安在
琼楼玉宇
仙山蓬莱

“大江东去”的涛声孕育了一代代英才
眼前浮现了哟
屈子、杜甫、苏轼、李白……
啊! 古圣先贤 , 纷至沓来

涛声依旧天地外
波涛滾滚不复来
千古永恒的海天啊
回荡着:我来了  大海

我—来—了—大—海……




陈虚炎浅评: 我并不想给某人打广告,只是介绍了他,就等于介绍了现代诗格律发展之兴衰过程,以及当今诗人应关注的一些问题,我想这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张兴泰老师我太熟悉了,他是一位通古达今的大师,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现代诗格律至今。我也看过他的一些诗论,主要是探讨现代诗格律的,当然我们也私聊讨论过一些较富争议的课题。众所周知,新诗发展至今近百年,起先收到国家推广白话文的影响,一些古诗词诗人开始慢慢转向新诗创作,那时侯的新诗(即现代诗)是有格律的,只是形式上渐渐架空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框架。继而西方诗歌译品大量涌入中国,创作形式受到更自由和广泛的影响和冲击,因为脱离了格律诗过于严苛的要求,其创作高度自由的体制受到年轻一代诗人的追捧,大家开始纷纷涌国外到优秀诗篇,继而模仿创作,以至于新诗渐渐变成所谓现代的自由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个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国外译作的诗韵流失。事实上,类似英意法的十四行诗,日本的和歌,俳句,源自韩国民歌的“时调”等等,本身都是有格律的,然而毕竟语种差异,翻译作品不可能还原其原始韵律,即便改成汉语格律,也定有许多遗漏和错补,所以说译品常常失去其作品本身的神韵是有道理的。当然这里并不是指译品内容与原始创作的不一致,这是必然的,这里主要指流失的音乐性。而现代互联网高度发展,诗歌文艺更是进入“全民创作”的时代,有许多“新诗人”甚至从未真正了解诗歌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就开始了创作,从而诗坛怪作迭出,乱象丛生。音乐性更是作为普别忽视的诗歌属性,使得许多诗歌只注重诗意的表达,造成了许多诗歌上下文不自然的衔接,用语拗口,生僻突兀,成为毫无乐感的机械感十足的文字,令人难以卒读。这便是现代诗失韵的诸多症状。而目前看来,这种现象简直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张老师及一干格律专家认为如再不拯救,自由诗将面临一种本质非诗的“类诗形态”。这也是这些年,张老师等人大力呼吁创建现代诗格律体系的原因。我想,这的确应引起创作现代诗诗人的高度重视。至于张老师的这首诗,其实无需我过多评价。大家只要看看其诗文的清晰有序韵脚(ai),亲自试着朗读一下即可。那种音乐性带给人的张力,并不是诗意可以弥补的。当然,我并不会因为强调音乐性的作用而忽略对诗意的考察,只是这首诗太完美了——大气磅礴,情感强烈,联想丰富,用典精准,咏叹叠重,变化多样……有太多技巧,而融于一体,因发自肺腑的激情,使文字毫不做作,再加之强烈的富有变化的节奏,却又因相同的韵脚而构成统一旋律,就像一首歌咏大海的交响乐,久久绕梁,不绝于耳。已经不需要具体分析其诗句给人呈现的意像,只要您亲自试着读一读,相信你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海形象,你能听见涛声,看到红日,海鸟随浪涛而翻飞,你还能联想到那些历史上与与海有着不可分割羁绊的文人们,思考大海给人类带来的无限情思,这已经不是画面这么简单,几乎成为“3d立体环绕”的大自然的真实影像,一段关于海的历史,以及大海所赋予人类的无上之品格精神。我想,这就是意境吧。


2019.1.29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诗者余磊 来自手机 版主 2022-1-28 21:49:11
赏读!祝浙江频道写诗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妙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诗意的行帆正在遨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坐沙发,浮上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