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罗烈洪诗歌《庚子年组诗》点评





庚子年组诗【鼠、你、春痕……】

【鼠】

当有人诅咒鼠
或者鼠辈的时候
他们往往忘了理由
他们甚至还诅咒蝙蝠
而之前又把它当作图腾
祈求自己有福、还能飞

过不了多久
他们又会这么想的


【人民】

不为自己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或许不是人民,因为
我们不想为自己服务

或许,我们也不想做人民
我们只想为人民服务


【士农工商】

士农工商,千百年来如是
只不过到了现在
士还是士、商还是商
农和工却换了个位置

不管怎样,人们仍然只是对士
趋之若鹜

许多商人不明白
总以为比农能高点层次
这些商人是下贱而不自知的


【你】

每次揪心的时候
都是你在想我
而每次烦躁时
我也只能靠想你
来平复自己

那时候的你
是最柔的钢


【春】

总要等到惊蜇过后
才能真正觉知你的力量
才能安放一颗想要灿烂的心
才能不惧怕那些诅咒
不管它是否长成冠状
或是什么新的、旧的

——模样


【大地】

不管怎样,永远沉默着的
是大地
它总能包容一切
悄无声息地

随你在它上面
怎么撒野


【长江】

总有一条江常年哭泣不止
我们总用母亲来比喻它
我们的母亲有多苦
它,便有多难

这一次唯一还能逃出来的
只有长江
它哭泣着的身后
是冰冷的钢筋水泥砌就的
面无表情的大城
——武汉


【伤痕】

一切阴霾都会散去
一切悲伤都会掩埋
一切丑恶都会被蓝天白云覆盖
一切诅咒都会被善良忘却
一切记忆都会变得模糊
一切希冀都会在绝望时爆发
一切错误都会得到纠正
一切正义都会不断伸张
一切懵懂都会持续发酵
一切声音都会找到话筒
一切力量都会变成痛哭
一切情绪都会凝结成一种东西
它只叫一个名字——“伤痕”
绵延万年、无穷无尽



陈虚炎浅评:庚子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最大灾难就是新冠疫情。而这一年的诗人最忙碌的话题,也大概就是抗疫。可对此类题材,并没多少诗人能把握好。很多诗人的焦点,都放在前线工作,不辞辛劳的医护人员,其实眼界太过狭隘。的确,这是一张大牌,一张好牌,可是打的人多了,好牌也成烂牌。诗人的眼界应更广阔,因为直面这种威胁人类种族之生死存亡,已经并非个体死亡所涵盖之内涵或外延所能及:山河万物,天地洪荒都在颤动,老天都在哭泣,国家人民在流血,社会之混乱,民族劣根性,母亲河混杂着泪水,汗水,血水,甚至毒水,那即是自然的诅咒,也是给人类打的一剂强心针……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不仅仅是真善美需要歌功颂德,还有更多人性之私,人性之丑恶也被集中和全面地暴露出来——有太多可供表现的事物,有太多以待挖掘的素材。

罗馆长是杭州徐志摩纪念馆的负责人,对我观察,是极为热情,也是深藏爱心之人。他的诗先前我并没看过,直到这次令举国哀痛,甚至世界哗变的疫情爆发,我终于看到了他的一颗赤忱之爱国心。这首组诗,就从题目看,诗歌选材相当冷静,没有喧哗的浮躁,也没有激情的呐喊,然而却蕴含力量。这种力量并不需要从题目去彰显,那样太肤浅了,而是潜藏在其哲思的,定义性的,甚至批判性的诗句中,读来振聋发聩,令人肃然起敬。

以《鼠》为例,颇有居美华侨“非马”大诗人的讽寓诗风,“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这么想的”仅这一句,暴露了什么,中国人的某种劣根性。不长记性,难道不是吗?过去非典不就是吃果子狸吃出来的么,这次新冠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警示和鞭挞,再难保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可人类还能承受几次,中国还能承受几次?所以说,爱国心不是靠歌功颂德,或者徒洒泪水。历史不需要眼泪,只需要反思。没有清醒而决绝的反思,历史仍将一而再地重复,悲剧仍将上演。

《市农工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极具反思的。诗人认为:“士还是士、商还是商/农和工却换了个位置”,士仍是最高层次的,正如士大夫,医生也是一类,所以说“不管怎样,人们仍然只是对士/趋之若鹜”,这里并不是诗人对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讽刺,只是为辅证其结论而作的铺设。而结论正是,“许多商人不明白/总以为比农能高点层次/这些商人是下贱而不自知的”。当然,我们从该诗中显然没能得到推论的证据,这也是其讽寓的妙处。试想,若要点明国家为这次疫情受害的“士农工商”所弥补的政策的偏差性,那就真的俗了,也怨了。众所周知,这次疫情无论对开商铺的个体,还是开公司的商家抑或企业,损失是极其严重的。店铺虽然闭门谢客,可商铺的租金却仍需缴纳,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疫情相对稳定后,因资金流的断裂或者承受不住高昂的租金而倒闭的商家比比皆是。而国家对商人的补偿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这里头,诗人可能会带出些许身兼商人的怨念,但同时也表现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国家或人民对商人地位的观念仍然受着过去封建社会的影响。这种怨言的意识正如诗人所言,很可能是“不自知”的,然而这就是反思,强而有力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国家面临考验时,顾此失彼政策的一声委怨的控诉。

《大地》表明了另一种态度,“它总能包容一切/悄无声息地/随你在它上面/怎么撒野”,是诗人绝望了吗?就因为大地沉默着,就因为它包容一切,真得就让人无所顾忌去撒野吗?难道你体会不到“撒野”一词的褒贬,这可是诗人彻彻底底地反语,这是痛心疾首的怒言啊!


当然,无论怎么愤慨,无论怎么气责,诗人的表达都还是委婉的。这种委婉性,也正是我看到他语言特色所环绕之艺术性的光环。譬如我们看下《人民》的表达:“不为自己/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或许不是人民,因为/我们不想为自己服务/或许,我们也不想做人民/我们只想为人民服务”,我以为是相当有趣,也是很有技巧性的。这里其实有个层次变化或者说递进,诗人似乎绕着弯想表达“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然而却像个“口吃”之人说了三遍。根本说来,诗人是要明确这个“人民”的定义,因为人民定义不清,服务也就失去了有效对象。这人民包含自己吗?毋庸置疑。但诗人却执拗认为,不应该包括自己,否则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但是自己确确实实是人民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概念,所以诗人必须“篡改”或“否定”。他先做了“篡改”的尝试,“我们或许不是人民”,然而这显然不成立,于是他又进行“否定”,说“我们不想做人民”,因为我们不想服务自己,只想服务人民。这最后一个“人民”就是诗人定义完全的,也就是排除自己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民。有人会觉得诗人简直“语痴”,直接说,“我们要为人民服务,但不为自己服务”不就行了。然而,人民这一概念本就包含了自我,如此表达还是“悖论”,所以,正因为是悖论才令诗人如此纠结而反复定义“人民”的内涵,这才是该诗表达技巧与趣味之所在。目的,就是要将“无私精神”贯彻到底。这是一种拙吗?在我看来,巧妙无比。

再看《长江》一诗,我认为这首是该组诗中最有意象,也是最为深刻的一首。长江这个母亲河,常年流淌,这个“不经意”的事实,在疫情肆虐的时期,却有了悲惨的意味,特别当她与灾难深重的武汉联结一起时,更显得悲壮而苦难。首先,长江是母亲河,代表着中国,所以流淌的江河,似乎在哭泣,悲号,这个大意象就点明了疫情时国家悲惨的景象,极具象征,也烘托情感。“这一次唯一还能逃出来的/只有长江/它哭泣着的身后/是冰冷的钢筋水泥砌就的/面无表情的大城”,这简单一句,将被隔离的武汉城以及武汉城的人民之苦难深重,轻描淡写就刻画入骨,不可谓功力不深也。令我想起同样是旅美华裔诗人陈金茂的《夜闻狗吠》,尽管后者是通过将文字分行构造,巧妙把意象与事理结合。而该诗,却是运用双重甚至多重寓意的手法,将长江哭了,武汉病了,长江逃了,做了暗喻和象征的表达。其中因与果也并未点明,却在人们常识之内:因为武汉病了,所以长江哭了;然而武汉病了,长江却逃了。大抵通过一个城市的“牺牲”,国家总算整体脱困了。然而,长江之泪,究竟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病了,还是自责并未守护好她,甚或最终因离弃而走的负疚,实在耐人寻味也。或者,多少都有些吧。然而,不管怎样,我们在感受诗人爱国心的同时,还是些许能看到他对国家这种“断臂求生”做法的意见或不满。然而那种苦衷,或许也是长江难以言说,而诗人亦难以承受的。

至于剩下几篇,我就不评说了。以此足见诗人的情怀与风格。罗馆长既作为一名优秀商人,同时也志摩文化的大力宣传和倡导者,同时身兼诗人身份,可谓商界,文化界与文学界的三界楷模。诗人之名,他很低调,从不宣扬,也就这个圈子的人多少了解一些。他常说自己的诗歌写到不好,或者有些直白之类谦逊之语,其实实在是其个人不喜显山露水的性情所致。就诗论诗,无论才情,还是感情,都令人心生敬佩。诸如“一切情绪都会凝结成一种东西/它只叫一个名字——‘伤痕’”,抑或“那时候的你/是最柔的钢”,这类表达都是极为上乘的,简约而不失厚重,清淡却柔肠入骨。尤其诗歌末段或末句的处理,往往是点睛之笔,都能墨透三分,力贯纸背。这并不是寻常诗人能做到的。一个好的诗人,必当热情澎湃,情怀世界,这首《庚子年组诗》展现出诗人冷峻简约的诗风,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祖国,乃至人类的大爱与睿思,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2020.10.22


个人简介:
罗烈洪,1972年1月出生于浙江慈溪,自幼喜爱读书和写诗;1993年在西安开设电子公司并曾于西北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6年在慈溪设立服装贸易公司;2003年移居杭州及在浙江大学进修工商经济管理;2008年创设原创品牌SUSIMA;2016年创办徐志摩纪念馆,并于同年底创办馆刊《太阳花》。(2020/10/10)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诗者余磊 来自手机 版主 2022-3-1 21:12:52
诗评准确到位有水平!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首诗,一颗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消灭0回复!沙发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