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自然一点都不自然,灾害倒是到处灾害着。生活困难,渴望一直流淌在人们的眼神里。不过,人们对生活的信心还是充满希望的,时不时地沉浸在大跃进的气氛里。母亲对生活一直是乐观的、豁达的。那年,母亲带着刚出生不久的我的弟弟和小我四岁的妹妹去往她的老家宁波镇海探望亲戚,带着我们去作人生的第一次旅行。
坐了一夜的火车,从上海到了宁波,再换乘“小火轮”,再走了一段石板路,来到了叫“衙前”的地方,这就是母亲的老家。那时,正好是我年幼爱幻想的年龄段。我坐在火车的窗边,看着窗外天空里有许多流星划过,心想我们坐得火车也是流星吧,我又看看母亲的眼神,若有所思着。“小火轮”如一头水牛,噗噗噗地吐着粗气,像没吃饱饭一样,有气无力地在小河道里漫步,我想,肯定和我一样肚子饿了。
到了母亲的老家,接待的是我的表舅。表舅家就在小河边,周围都是稻田,许多燕子从我们面前飞来飞去,大概是来看我们这批陌生人的吧。在上海没看到过燕子,它们也是我的陌生人,我这样想着。我跟着它们来到河埠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来河埠头的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很滑很滑。母亲急忙喊着:自己爬起来,嗯吿哦(没关系的)跌跌兜兜(摔摔有利长大)。
在母亲眼里,我们就是她的小燕子,在那个年代,吃不饱是常有的事,可还是得飞啊,飞着去寻食啊。摔跤是常有的事,而站起来更为重要。河埠头的湿滑,石板上的青苔,还有那些飞来飞去的燕子,如今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