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们一再被秋天告知
——读沈天鸿《身外之物》

安澜


沈天鸿一直坚持自己的诗学观点,进行诗歌创作,致力于追寻世界与生命存在的真相,执着于揭示人类生命的根本困境。这赋予他的诗以冷峻的理性色彩。《身外之物》这首诗,诗人把目光放在秋天,放在秋天的大地上。一到秋天,草木,所有的事物,都成了大地的身外之物,诗人发现了这个秘密。
草木从“欢欣鼓舞”到“如黑色的石头”。这是秋天的特征,大地是草木一生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诗人这样的表述,不只是说四季的秋天,而是强调“秋天”的存在。诗人将具象的秋和抽象的秋相互渗透。草木虽有形态上的凋落,却无时不显现生命的内在力量。
“如黑色的石头”,这“黑色”是时间(这里是夜晚)之于草木的结果,这“石头”强调的是存在感,还强调了生命的一种“重量”。任何生命都是有重量的,我们必须敬畏。
我们被秋天一再告知: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所有的事物,包括草木,到秋天,或生命的秋天,都会凋零,都是大地的妨碍,都是大地的身外之物,都是大地要舍弃的,凋零即断舍离。
这样的诗性表达,穿过遮蔽,到达敞开境界,显露出存在的意义。有落日的日子,天空总是晴朗的,“缺少了黄昏应有的落日”,与前面的“灰暗还只是天空的”,互为照应,也具有象征意义。最后一节,“所有的事物都是大地的/身外事物”,包括个体的人。短暂和永恒,渺小和伟大,物道和天道,都被诗人一语道破。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诗,只是看诗人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写。一首诗的好坏是不由题材决定,而是由诗人本身的素质与思想决定的。诗人看到了大地的永恒。这永恒,源于现有的事物会消逝,也有新的事物接踵而至。


附:
身外之物

沈天鸿


这是秋天而秋天也许还未开始

草木欢欣鼓舞
仿佛有喜事,灰暗还只是天空的
雨欲下未下
风欲起未起

黄昏最好来得迟一些
让我就着光线想一想某年的秋天
我如何看见了
大地缺少的部分

现在,我再次看见缺少了
黄昏应有的落日
但我知道夜晚仍会按时到来
草和树都将如黑色的石头
被秋天告知
它们妨碍了地面

是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是
秋天中的事物
所有的事物都是大地的
身外之物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萦之 版主 2021-12-12 14:26: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