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评黎阳的诗《箫声咽  古道情音尘绝》

空灵部落

      
快乐是用来忘记的,而苦痛更能加深人们的记忆。人到中年,能够无端生发生命的感慨还算幸运,无数的中年人累得将要趴下了又不得不高昂起头颅。生活的操持往往是一堵墙,春风吹不过而总是秋风萧瑟。读了诗人黎阳的诗《箫声咽 古道情音尘绝》生发了这几多感想,并被“古道西风瘦马”的古风遗韵所吸引。

我们没有对生活之怨的时间,但生命的几道坎要一个一个地翻。当血管里流的是中年之血的时候,心性决定了情绪,也就决定了诗的基调。诗人触景感怀,通过“秋阳”的透视和折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余生。诗人由此幻化其生存状态,对自我的处境和向往都有了确切而朦胧的定位。天气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秋天转入冬季总是该加衣保暖,这是诗人多情善感的季节。当季节与人生的重要阶段相交集的时候,就产生了诗性的共鸣:“只有摇晃的身躯,成为余生的坐标/这一声鸣咽,只是直肠人的绝笔”仿佛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负重前行,身心俱疲的悲戚。雪山逼近,路更艰辛,“瘦马摇摆,只是这八千里路/还在唇齿之间吞吐”这是看得见的喘息,每一个中年男人的明天都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生命可贵却又在无情流失。我们抓得住缰绳而抓不住时间。现实的处境往往将自我消失,在个无我的状态之下,人们失去了灵魂,在为生存而披星戴月地奔波,诗人由此感叹“环顾着西岭脚下,还有多少足迹/可以跟得上一颗激荡的心”。这颗心还能激荡,说明诗人是有想法的,活着不止于吃穿住行,精神生活的富有才是生命的富贵。诗人不是盲目的吟诵者,而是在体验、观察和想象三维一体中去感悟、揭示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诗人之所以是诗人,主观性起到了能动作用,而诗人的灵魂拷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正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诗人便有了寻求真相的权利与机会,直至生命的尽头都能以诗人的名义发声,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诗人将目光收回。发现“墙外的三角梅依然开得不知时节”落叶知秋虽是常态,但又不失“三角梅”的姿态与生命抗争而无怨无悔地燃烧。这是诗人的暗示,但也挡不住白马的绝尘而去。诗歌呈现出的中年危机意识与孤绝真实地存在,也许读者也深陷其中,产生共性的共鸣是必然的。诗人还是笔下留情,只涉及到伤感之处,并未进入悲壮的层面,这是诗人生命情愫的真情流露而自成的因果。品鉴至此,忽然听到一阵马铃声回响在空茫之中……

2021.11.4


附:
箫声咽  古道情音尘绝

黎 阳


秋阳在茶水里尚温,寒风起时
凌乱的身影卷不齐残叶的边缘
只有摇晃的身躯,成为余生的坐标
这一声鸣咽,只是直肠人的绝笔

雪山不远,所有停顿的目光
掩饰不住即将来临的秋霜
岁月轮回掩盖不住内心的忐忑
瘦马摇摆,只是这八千里路
还在唇齿之间吞吐

任谁也无法跨过这滚滚的红尘
只有垂钓的人还再岸边苦守余温
环顾着西岭脚下,还有多少足迹
可以跟得上一颗激荡的心

墙外的三角梅依然开得不知时节
而绝尘而去的白马
只有一阵铃声留给遐想的归人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老家梦泉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1-11-10 12:11:36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