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呆瓜 中级会员   /  2021-10-22 15:16  /   128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写在前面:也许我们不能教会后代更多东西,但能记录一段历史,那里面会呈现出人性和一个民族的根性。一个民族应该留点什么?比如尊老爱幼、宽厚仁慈、尊重生命等,它不是一些词语,是一个民族的特征,是区分与其他民族的标志。许多诗歌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一个独立人而存在,我们的品质是什么,我们还应该继承些什么。


瓦事
张远伦

假如你发现
一片青瓦覆盖另一片青瓦
太死了,一定要将上面那片
挪一挪。这细微的改变
将为炊烟打开出路
而我父亲,特意揭开的瓦片
不要去碰它。那是
为我的堂屋留出光芒
照到的,是神龛上的牌位
在我的村庄
让出一片瓦,就会
亮出一个安详的先祖来
保持着树木的肃穆
和天堂的反光


这样安静的叙述,这样清晰的叙述。安静是因为不动声色的就把一些事物拉近、关联、发生关系,最后形成所要的结果。清晰是因为那些场景就站在那里,那些细节就像在眼前,真实可感可靠,没有过多虚空的东西来进行渲染。但我读出了诗歌的力量,感受到了情感通过文字的渗透和扩散。这首诗,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辈们的崇高,诗呈出来了父辈们的纯净与信仰。在这个时代,或许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些,但这正是他们丢掉的,一个民族不应该丢掉的传统:对生命的敬畏,对世间的感恩。(呆瓜)


两个箩筐的处置方式
张远伦  

它们漫长的一生,绝大多数是闲置

并排的时候,一个箩筐看见另一个箩筐
是不满的
叠放的时候,一个箩筐发现另一个箩筐的残破
已然失去上限

倒扣的时候
作为一个多年饥饿的孩子,我藏在一个箩筐里面
挤占了它的一部分空虚
另一个箩筐悬空在木壁上,成为一个游戏
毫无意义的补充

这时候,安静是村庄的独子
箩筐和箩筐,是村庄的孪生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有挥之不去的乡村情节。那时,农村都是简单的、笨拙的机械劳动,大多数劳动工具都是自制的,孩子见不到更多东西,而那些劳动工具就会成为孩子们的游戏玩具。一个箩筐,两个箩筐,都没有多少意义,当你对孩子们说起这些,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不相信的,他们未曾经历过,也不会再去经历。但写下来,记下来,是人性释然,就对孩子们有说教意义。历史就是那样,我们经历过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就有那样的文化或者宗教。(呆瓜)


达布村的时间简史
张远伦

她葵盘状的银耳坠,藏着一轮时间
如将家族传袭算上
会超过一个世纪
她六十年的笑容,藏着一甲子时间
任何一个酒窝
都暗含一卷农历
她手中撕开的玉米棒
分享过时间。剥得更细一点
一粒一粒的时间
会铺满达布村所有的土地

是啊,最精细的时间
是种子
此刻,就在她手里
把玩,摩挲,翻滚
作为凉山的时间掌控者
她灿烂地笑着,仿佛时间
有了形状和声音

我屈身前来,在她身旁蹲下
像接受苦难和爱的再教育
一时惶恐,竟至莫名


整首诗绝大部分都是有节制、有选择地对达布村的时间简史进行叙述,每一个结点上都有当时特定的事物来验证时间,那些被选择的事物都具有忍受能力或者承载能力。诗是有重量的,到最后把作者由诗外挤压进诗内,呈现出挤压后的内心挣扎状态。其实,我们在垮掉时,也只是那么一个瞬间。诗的语言是老实而真诚的,忠实于真实场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里我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有表达的欲望,有就过往的事物、事件来支撑。(呆瓜)


蒲苇
张远伦

白净的花絮开在我的额头之上
是加绒加厚的羽毛
植入外滩的温暖阳光中
这样的植物名字
配得上一个读诗的女子
这个人,当生于民国
长在白渡桥边
有闲的时候,会手持蒲苇
低眉而过,看着自己的足尖
和残絮飞动的影子
一簇一簇散了去
回来的时候,她仍然手持蒲苇
白花遣尽,唯有空空苇管
像帝国银行柜台上
蘸满夜色的鹅毛签字笔


蒲苇是什么?是一种植物。而本诗的真正意义不是介绍一种植物,而是拿它来说点事。整首诗,就是借助蒲苇,从时间、空间和姿态上来进行叙述,达到自己的诗写目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很巧妙,整体上气息浑厚、传递通透。归根结底,就是生命体验,这种大开大合的写法令人向往。(呆瓜)


古镇匠人
张远伦

那个错手把墓碑上的神像划出了痕迹的雕师
是我的外公
他是为神灵黥面的人

那个有意把墓碑上的火石,换成了石灰石的石匠
是我的外公
他是为菩萨换骨的人


诗歌很简单,只有六行,一看就懂,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语言惊一下、奇一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更强大的暴发力。事实上,张远伦的诗歌基本都是这样,没有太多复杂的线条,不是以理来服人,更多的是靠情来动人。(呆瓜)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萦之 版主 2021-10-23 14:06:45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语言惊一下、奇一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更强大的暴发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