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21年5月号,总第132期之一)

主编:古石


【诗歌作品】

大河记
作者:下午百合

我指给她看那条大河
平和、舒缓
极致的美都那么气定神闲
却蓦然惊心
像一条大河平复了自己
暗自汹涌
红衣女子站在河畔
试图把自己交还给未知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前三行,大气而平缓;再三行,仿佛水面下的暗流,惊心动魄;最后两行,淡定而神秘。禅境,就在这短短的起承转合中展开。

过客
作者:也牛

其实,人间很低

低到烟云之下
山水之间。当飞机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
我看见了红尘的高度:  

一点
六七米  

       推荐者:江晓帆
       推荐语:1.67米可能是也牛老师的身高?诗人巧妙地用之作为组诗的题目,不仅写出了红尘滚滚的高度宽度,而且描画了滚滚红尘中又有禅意佛境!每个人都应谦卑、谦恭、谦逊、谦和。谦卑会让他人和自己相安无事,相处舒服;谦恭则让他人高兴,愿意接近你;谦逊让他人敬佩、敬服;谦和则是让他人感动、感念及感恩(不要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更不能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甚至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我们能够跳出理性的陷阱,去反思自己的所知所见,免于盲从、免于偏见,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地保持平常心淡然处世!你我要大度、容忍,得饶人处且饶人,因为你我都是匆匆《过客》“其实,人间很低”——此句又有诗意又有禅意!

说出真相:3
作者:也牛

红公鸡使劲啼
你啼成啥样子拂晓
就破成啥样子
丝瓜花刚刚爬拢鸡舍

霞光弯弯曲曲
在藤蔓上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语言朴素,场景鲜活,禅意隐含在事实的真相中,一切自然而自在。

电话手表
作者:燕子回时

新买了电话手表的孩子
喜欢打电话给妈妈
喜欢被骚扰
他告诉遇见的每个人
我有个电话手表

这样过了两天
他忽然黯然地说:妈妈——
别人并不在意我有手表

孩子,这就对了嘛
你所得意的
不一定是别人在意的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每个人长大前,必然会有一段时间以自我为中心,仿佛全世界都在围绕着他转。等到长大后才会明白,“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不比任何人更特殊;喜怒哀乐,冷暖自知,社会中没有人会照顾“我”的感受。等到真正悟透这世间这人生,认清本来面目,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间的这个过程无疑是失落的、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经历的。

山寺
作者:碧青

一座山寺
砖瓦肉身的内部
只有一尊亮着的古灯

它听着山上的花开
它听着深谷的鸟鸣
它听着寺里晨昏的钟声
它听着钟声散去的寂静

它听着携带世间纷乱的脚步
来去匆匆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这座山寺的灵魂,或者说这首诗的灵魂,无疑,就是山寺里这尊亮着的“古灯”。这尊“古灯”,我想应该是一尊智慧之灯,一尊觉悟之灯,一尊自性之灯。它照亮着花开,照亮着鸟鸣,照亮着钟声,照亮着寂静,也照亮着世间纷乱的脚步。但愿整个世界在这座山寺外、在这尊“古灯”里佛性自显,圆融无碍。

睡莲
作者:伍昌荣

“睡了吗?”
“睡着了吗?”
青圆叶生长着半亩方塘
一片,两片,一大片......

“心还在吗?”
“心安好了吗?”
静定生慧,慧能开花
一朵睡莲在凌晨,梦醒了
点起了全世界远行——慈航微弱的灯盏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莲醒开花,心定生慧。“青圆叶生长着半亩方塘”,按语法逻辑,应该是“青圆叶在半亩方塘生长”。但现在的写法,才是诗的语言诗的逻辑,仿佛看到莲叶生长、半亩方塘也一起生长。花如灯盏,心如世界。

在橘子树前
作者:曹红燕

在橘树前
我说
橘子又酸又甜
很好吃,你知道吗
橘树说,我不知道
你是一棵叫橘子的树,你知道吗
橘树回答
我不知道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橘树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不知道就是橘树的本分。读者呢,知道橘子好吃,知道“你”是叫橘子的树,知道“我”是谁吗?

慈悲
作者:也牛

从寺院里出来
香客们看见一头乳牛在山坡上
吃草

整个天空和星月
都跪了下来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因为一头乳牛在山坡上吃草,“整个天空和星月/都跪了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慈悲啊!这只有真正的禅者才能看得到和体悟得到,这也是诗人心性的呈现。

开悟
作者:也牛

参访完寺院之后
屋檐下的灰蝙蝠幻化成黑夜
飞到山下去

它把灯火播在人间
像种下一朵朵红莲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屋檐下的灰蝙蝠幻化成黑夜/飞到山下去”——这里的灰蝙蝠或许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了。“它把灯火播在人间/像种下一朵朵红莲”——这个灯是开悟之灯,这个莲亦即觉悟之莲,诗人是在以开悟之灯和觉悟之莲普度众生。

夜宿慈光精舍
作者:海恋

我没有睡
我在一池蛙声里听禅
雨停了,叶子
在摇摆的风里入定
万物在酣眠中生出法喜
只有一盏灯亮着
点燃满天繁星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诗人以静默和虚空的心境营造出一种朴素、澄明、宁静的禅境,物物相通,天人合一,令人心生禅悦。

骤雨
作者:下午百合

雷声自东山之顶滚落
至慈光精舍
落地成佛
一场快意的醍醐,洗净
几块千年的石头
骤雨过后,天空露出清白之色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这是下午百合《东楚问禅》(九首)诗之中的第一首。下午百合的这组诗写悟境,透脱、机锋锐利。语言审美维度较高,极具张力。它的打开方式向内,呈现深邃与幽秘。具有证悟之美!
该诗写雨下,“落地成佛”。“一场快意的醍醐,洗净/几块千年的石头/骤雨过后,天空露出清白之色”。禅境、诗境陡然现前,唯真实修行之人方可征得。
功夫在诗外,真实不虚,非经教知解可入者。

回家
作者:印清

寻根,回家
尘楚灵山申时茶
莫错过……千年禅魂

嗅觉,聆听
弘忍禅师讲般若
顷刻甘露法雨遍洒

是日夜
禅堂,片刻
心香仿佛回到隋唐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这首诗写于黄石笔会期间,在五祖寺的大殿里,我看到印清法师虔诚地跪拜,再跪拜。我想一个出世之人对于这次寻根之旅的感受一定更深。禅茶一味,在申时茶堂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次洗礼,也一起感受了什么是回家,当人的身心真能回归自我的时候,我们就回到了久违的故园。

掐花
作者:废名

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
于是我把他一口饮了。
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
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
明月出来吊我,
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
此水不见尸首,
一天好月照彻一溪哀意。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废名先生的故乡是禅宗发祥地湖北黄梅,废名先生的禅诗独树一帜,虽然有学者认为废名的诗超脱奇僻,玄奥难懂,但就他与禅宗的渊源,以及人生经历所造就的独特风骨,他的诗有着更加浓厚的禅意和对佛理的真切解读。这首《掐花》在废名的禅诗作品中很有代表性。这样的诗初读未必见其好,行文显得过于洒脱随意,“不修边幅”。与其说是一首禅意诗,倒不如说像一个孩子的梦呓,但细品,恰恰是这样一种“随心所欲”,给了诗特有的灵魂。
       诗起手引用吴梅村《浣溪沙》里的原句“摘花高处赌身轻”,毫不造作,似乎不假思索,而桃源“掐花”、“饮花”又是那么自然而然,令人联想到世外桃源的隐逸与惬意。至于“此水不见尸首”,据记载,诗人自说是借用了《维摩经》里“海不受尸”的佛意大典。但这更像是诗人的意识流,追求淡薄随性的生活状态,心向佛老的人生态度决定了那份心性的放达、疏旷,而做一个凡人又是必然的选择,诗人并不想,也不能弃绝人间烟火成仙得道,桃源不在现实中,只在梦里,即便是炼狱,人间也是最大的道场。那一溪的哀意里沉淀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感伤与彻悟……这样细读起来,这首小诗禅意盎然,禅趣满满,又不失禅机禅理,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是一首明心见性的经典现代禅诗,这也提醒我们对于禅诗的阅读务必入情,入心,由表及里,才能读出个中意蕴。

经行
作者:正慈法师

春光
在树梢上
雨后的绿植上
波光粼粼
偌大的乡野
空旷竟无他人
独留下

老石桥边经行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生活中,我们有过多少次这样的经行,却未必停下脚步,把心安住,去感知、去体悟、去观照。当感受到挂在树梢上的春光,觑见雨后绿植上泛出的粼粼波光,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神合一的最佳状态。在红尘喧嚷的俗世,我们常常感觉找不到“我”——自性清净,纯然本真的我,就是因为受外物所扰,万相迷心所致。“偌大的乡野/空旷竟无他人/独留下/我/老石桥边经行”这几句诗饶有深意,只有把自我放空,空到不游离于真如实相之外,人才可能回归宁静本然的心地,见物生辉,泰然法喜。这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现代禅诗作品,语言浅白易懂,直觉入诗,所写即是所见,直抵心性。但读来又引人深思,赋有内涵及现代禅意生活的导向意义。

观照
作者:汪岚

闭眼,静观
照见五蕴皆不空
这才是真实不虚
我在子夜,在巅峰与平地的分割线上
有的人天生  一眼千年
寂静的心会找到相同的频率
我错过了多看一眼的机缘
索性垂下眼睑
想象芳草连天
虚弱的鸟儿无需迁徙
蜗牛永远背着仅可容身的屋子
我们散落在同一个婆娑世界
相见就是相认
有时候我想是芦苇
是晴朗天空中翅膀的痕迹
一个声音千百年重复
度一切苦厄
我分明看到
每一根羽毛都视苦厄为浮云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观照”是佛教修行的一个法门,主要是指修行者要以智慧来体悟、观察世界,观照内心,向内自省,而明晰事物本质,照见内心明了,进而消除世俗的烦恼。这首《观照》写了诗人禅定修身的一个过程。“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出自《心经》,其大意是说: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主观所能主宰决定的,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那么修行是需要过程的,能照见自我的“五蕴皆不空”便已经开始了向深观的迈进。“芳草连天,虚弱的鸟儿无需迁徙,蜗牛永远背着仅可容身屋子”这些都只是婆娑世界的一些缩影,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人类世界生存状态的隐喻,其实万物同我,我与万物有何不同?的确是啊,“相见就是相认”,这便是最通透的体察和观照。“有时候我想是芦苇/是晴朗天空中翅膀的痕迹”,这是一种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其实空与不空亦是一念,有了向内自省观照的意识和觉悟,便找到了度一切苦厄的法门。
       这首诗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够看到诗人以最真实的面目面对自我,深叩本心,我想,不遮蔽内心的迷茫,盯住那些摇摆的念头就是一种真如的状态。

人间
作者:石上硫

看着树疤的人,一不留神
栽进小溪里。将身体一侧的水面
抬高了一寸
冰峰之下,涓流终入大海
这一生有些苦难是必须承受的啊
除了极少的长出翅膀的水滴
哦,说起它们,阳光不管这些
空气也是,它们不住地吹着
秋天就要来了
所有动物都想起盛大的果实
人也是,可却计划着
如何驱赶这天生的快乐
而我说播撒刚刚开始,这个一口吃进
几十粒稻米的人,正想着什么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用一首诗写尽人间并不可能,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人间。但是对于红尘俗世的生命体验我们应该是有共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百味杂陈就是活着。人生有不可承受之重,想要摆脱生之沉重,并不容易,除非长出翅膀,摆脱红尘俗欲,这便是佛陀的智慧——一透彻地领悟生命的真实,不被表象所羁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比较意识流,意象选取较为驳杂,并不易找到其中的内在逻辑,但蕴意却很深厚,写得也比较自如。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如何解脱生命之痛,回归本真的喜乐,也许常人很难真正做到,但总要去思考,该怎样活着,该去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一个人坐在花丛中
作者:下午百合

坐在鲜花丛中的人
与漫山遍野的花儿们是一个整体
与背景中的山峦、灌木、杂草、土房子
是一个整体
与天空、一只未摄入镜头的飞鸟
不远处的湖泊、庙宇
是一个整体
与看向他的人,拍摄的人是一个整体
与街头走着的陌生人是一个整体
与世界另一端的一个女子、孩子、老者
与那些没有进入我们视线的、脑海的
是一个整体
一个人坐在花丛中
像把自己隐藏在未名的花朵中间
像要融入随风飘动的鲜艳的衣褶中间
融入浓一阵淡一阵的花香中间
一个人坐在花丛中
时近,时远,时而消失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万物的完全契合吧。当一个人完全丢掉了个我,才能弃去分别妄想,才能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把短暂的生命汇入浩渺无边的永恒,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自然之乐。是啊,多么好,有那么一段时光,一个人坐在花丛中,将自己化入花香,融于万物,泼泼洒洒,刹那即是永恒。

夜晚,坐在一片虫鸣之上
作者:下午百合

夜深,披衣而坐
玄黄里起一音
即而繁复、细密、层层叠叠
一座莹白的观音
悬在一片虫鸣之上
大悲周遍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这是一首很典型的禅境诗。诗人下午百合,有着多年的禅修功底,是一个自觉“入禅”的人,其实,这也并非多么神秘,入禅的境界就是人完全处于一种静定之中的感受,即所谓“人我合一”、“物我合一”。禅即是一种思维修,把心地完全放空的时候,人就能处于一种直觉极为敏感的境界,生命也会因而变得空灵而通透。在这样的静夜,天地回归本色,那繁复、细密、层层叠叠的虫鸣就是诗人内心的映照,此刻,人与时空已经打破了界限,所思、所闻、所感安住于当下,便是“大悲周遍”的圆满之境。

禅露
作者:也牛

由于长时间静默
钟鼎上的经文自己诵出了声  

慈光精舍下了一夜雨
水珠,让瓦当、钟鼎和石榴树
全部睁开了佛眼  

       推荐者:江晓帆
       推荐语:佛有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简而言之,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对观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能洞察一切,即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诗人借水珠、露之力形容“佛眼”。佛经中又以朝露之易逝比喻万物之变迁无常。另外,此诗还写道“由于长时间静默/钟鼎上的经文自己诵出了声”表面上暗示风的作用,实质上描述了禅机佛理……学会沉默,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世,看破不说破,是一种大智慧!

石佛
作者:也牛

从中间塌陷
石碓,以一再后退的方式接引慧能:

看看吧,那些稻谷
它们是如何一层层脱掉外壳
呈现出洁白的圣胎?

碓房里月光像煮过的糠麸
洒了一地。“米熟了么?”五祖问

石碓并未回答
在慧能还没有来黄梅之前,石碓就在这里等候他
多时了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也牛对禅,对佛法理解得深透。是啊,六祖舂米的石碓就是一尊了悟的石佛啊,它不动声色,等待用自己的身心去接引一个即将觉悟的生命。当稻谷一层层脱去外壳,露出本来面目,便是一个禅者诞生的时刻。禅先于一切法而存在,只待有心人在机缘中发现它并重拾它,这舂米的石碓不正是在此等候多时的真如大士吗?它无需回应,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样的诗并非构思所能得的,一念之悟即是所见,心中有禅,禅意自呈。


作者:奥冬

一夜夜雨
屋檐,瓦当,石阶,放生池
发出自己的声音

       推荐人:伍昌荣
       推荐语:雨来,雨不来,它们都在那里,关键的是雨来时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在雨,屋檐,瓦当,石阶,放生池与自己之间各自又共同发声,悟了吗?悟了,此时已浑然一体,只有声音,这就够了!

听禅
作者:奥冬

蝉在洞内伏着,听
梅子未熟,小麦灌浆
听风翻动桌上的《心经》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在禅境里,一切事物都回归本来面目。此“蝉”即彼“禅”,退去生命浮华的外衣,就能谛听到内心最本真的声音。此诗既让我们领略了禅的境界又很好地通过可知可感的意象阐释了“禅”的样子。

申时茶                                                                                 
作者:海恋

没有错过
在五祖寺申时茶堂
我像一株植物
被法雨灌顶
茶汤流经肺腑,蜿蜒
成一条河
所到之处,长出
一个小小的我

       推荐人:伍昌荣                                                                              
       推荐语:申时是傍晚的时间,此时用茶有讲究。莫错过,刚刚好,海恋姐如一株植物入定喝茶,听禅,美哉,茶汤成了一条河,遇见一个个新的自己。茶好,禅妙,自己是新的,小的,正正好!

夜晚,还有一些事没做
作者:老宋

比如打水
比如,回头看羊的圈

比如给马头琴的马添加草料
比如,堆起篝火

比如抚摸可比的头
比如,匍匐在空行母的脚下

比如回归一棵草的安祥
比如,与一群狼共舞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夜晚,还有一些事没做”,说明诗人一直在想着要做这些事。是啊,我们在“忙碌”之余,应该多想想需要做还没有做的事情,让心安静下来,回归自性,与自己“对视”,与万物“共舞”。


作者:奥冬

五祖寺下雨之夜
卢氏县四面皆山

山高月小,雨落灯明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在读这首诗之前,让我们来温习一下什么叫现量境:现量境,即是一切现成,不假推理,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念干预的境界,禅的“现量”,不容情尘计较,直切本来面目,重于禅悟观照。禅的现量,犹如一泓山间的清泉,清澈透亮,纯净自然,触目可得。正如《华严经》所云“不依文字,不着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着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陷入思量,禅就蜕化成空洞的概念,坠入不思量,则会产生反理性的弊病。现量本是因明用语,对于事物的原真姿态应作直接的反映,纯以直觉去观照外境诸法的自相,如眼见色、耳闻声,并无思量推求。一切均在自然而然之中。
       在禅宗看来,无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自然界的一切莫不呈显着活泼的自性。禅道明明白白地呈露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一无所获。“月白风恬,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对圆满自足的现量境,只有泯然忘我,脱落情尘,作即物即真的鉴赏,才能得其三昧,所谓“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消除一切情识,不受知见分别的束缚,对山水自然,唯一颗慧心,作即物即真的感悟。飘逸空灵,淡泊悠闲。在触目菩提的境界中,通灵与开悟一旦闪现,知性逻辑被直觉突破,心灵的创造力就会发生始料未及的奇迹。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间,就能产生神妙感应,超越时空,通体透亮,无滞无碍,在荡然澄净的交流中,主体提升了悟性,最终达到一种拈花微笑的豁然贯通,心领神会。
奥冬的这首诗,写的就是现量境。
       在艺术手法上,采用横组合的方式,让诗歌语言极具张力,境界全出,现量境 触目菩提,令人耳目一新。

礼佛
作者:奥冬

礼佛时,阳光从背后照过来
浑身金灿灿
无量光的欢喜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顶礼佛陀,我心清净。阳光从背后照过来,“浑身金灿灿/无量光的欢喜",整首诗落到此处,以心受感交眼识,通感通灵,法喜充满。

听正慈法师说禅
作者:海恋

坐下来,坐下来
看一树榴花
吃一杯茶

       推荐人:下午百合
       推荐语:这一首诗简单,可贵亦在简单。当我们放下所思所想,只是简单地坐下来,简单地看一树花,简单地吃一杯茶,才更接近于“禅”。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即入禅已。
是以,佛陀曰: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无我
作者:印清

莫错过
禅茶醍醐灌顶
无眼耳鼻舌身意
精髓东土血液里流淌

像琉璃清净无瑕
无色声香味触法
心法,滋润甚深福田
花开五叶,顿空,无我

       推荐人:下午百合
       推荐语:人常说的”禅茶一味“,那一味是什么?如果还有”我“的存在,怕很难入这一味。而通过这首诗,我知道,印清法师在”禅茶醍醐灌顶“的那一刻,入了。这首诗上下节用了《心经》里的两句,很是恰当。”无眼耳鼻舌身意“,却”精髓东土血液里流淌“,那涌动的是什么?”像琉璃清净无暇“是见了清净无染的本来,紧接着”无色声香味触法“,是见又无所见,只因见的本来就在那里,”心法,滋润甚深福田、花开五叶,顿空,无我”这几句紧凑、干净,倾泻而出,无有造作。真禅心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拜读,问好诸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