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在境中,诗在意外
卫乾坤
很高兴参加这样的诗会,在寺里谈诗,见佛又见诗。
在座有许多是我诗歌的引路人,当然,也是我接触禅诗的启明星。
山因寺而仰高,寺因佛而法广;诗人因为诗写而纯粹,因为纯粹而温暖。诗人近乎僧侣:度已,至度人。佛法究因果:因之所来,果亦如是。一个僧人需守清规戒律,写诗也有自己的尺度:写良心诗和当下诗。
我们哭泣着赴生,身体从小到大,从轻盈到浊重,悲欣交集。肉身太重,灵魂如羽,岁久年长,往往有一种托不起自我的沉重与无奈。因此,有人借酒消愁,有人纵欲求解,诗人,则假诗脱胎换骨。
为什么脱胎换骨?初心止如一。譬如说投稿,有人重视是否能上纸媒名刊?这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看动机是什么?求名求利,还是视投稿如传灯。有用的诗,一定会在时间的某个拐角处照亮一隅,唤醒一人。想明白了,就能用心写诗,莫生他念。
禅不分东西,诗聚群南北。禅诗,作为诗歌王国中具体“当下特色”和清晰“辨识度”的一丛,越来越为更多诗人和喜欢诗歌的人们认识。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