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第四届东楚禅诗笔会]卫乾坤的发言《禅在境中,诗在意外》

新东西编
https://mp.weixin.qq.com/s/1o77_siVt_sTX1zuy1o_DA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640 (1).jpeg

卫乾坤,笔名乾坤。湖北人,现居厦门。诗歌作品见诸《特区文学》《南方诗人》《青年诗人》《诗人》《厦门文学》《湛江文学》《东坡文艺》《厦门文艺》《黄石文学》《铜草花》等。诗作入选《诗日子》《2023中国诗文年度排行榜》《诗中国百年百人》等多种选本。入围《世界诗歌网》2022年度创作奖。荣获中国作协《诗刊》社“清白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0.jpeg

禅在境中,诗在意外
卫乾坤



       很高兴参加这样的诗会,在寺里谈诗,见佛又见诗。
         在座有许多是我诗歌的引路人,当然,也是我接触禅诗的启明星。
        山因寺而仰高,寺因佛而法广;诗人因为诗写而纯粹,因为纯粹而温暖。诗人近乎僧侣:度已,至度人。佛法究因果:因之所来,果亦如是。一个僧人需守清规戒律,写诗也有自己的尺度:写良心诗和当下诗。
      我们哭泣着赴生,身体从小到大,从轻盈到浊重,悲欣交集。肉身太重,灵魂如羽,岁久年长,往往有一种托不起自我的沉重与无奈。因此,有人借酒消愁,有人纵欲求解,诗人,则假诗脱胎换骨。
        为什么脱胎换骨?初心止如一。譬如说投稿,有人重视是否能上纸媒名刊?这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看动机是什么?求名求利,还是视投稿如传灯。有用的诗,一定会在时间的某个拐角处照亮一隅,唤醒一人。想明白了,就能用心写诗,莫生他念。
          禅不分东西,诗聚群南北。禅诗,作为诗歌王国中具体“当下特色”和清晰“辨识度”的一丛,越来越为更多诗人和喜欢诗歌的人们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人从少就受到禅诗的眷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些意境高雅的唐诗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佛法慈悲,禅诗智慧。
        好的禅诗不同于偈语,也区别于其他。禅诗难写,心修为先。习六度而难得一狮吼,葆童心自然见风云。禅诗的发展更多着力于禅心的返璞归真,在“人物场”的现实中为“初心”留白。在“心生”与“心灭”之间,“物”与“场”具象“相外之相”。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和王维的《鹿柴》。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一般情况,春生秋落。春天早晨起来听到鸟鸣,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花开(生)”而非“花落(灭)”,但在外面物力的作用下,诗人想到的是悲悯:没有遮风避雨的花朵,会不会因为春雨骤然而过早凋零。会不会呢?会,也不会。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如果心中无事,顺其自然就不会早落;如果患得患失,杞人忧天就会英年早逝。地分南北,物换四季,伤春悲秋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天然反应,诗人在“春”与“晓”的双重生生不息中,由美好之物(春风春雨春花)的分沓而至推想到空灭(风去雨止花落)。
        王维的《鹿柴》禅意恰恰相反: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空山无人人声何来?诗人非常巧妙的从一个“空的表相”引出“青苔”----因无生相,因光得喜。青苔常年在低洼之处难见阳光,在偌大空山微如尘埃,但世事难料,一旦“返景”则可如舞台主角一样,被造物主量身定制般赐予聚光灯的荣耀,因空无而心生喜悦,得大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至于在现代诗歌中,我认为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典型的禅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从形式上看有禅诗的短小精炼,意象高远,慈眉善目。首先这首诗据作者言“化身于长诗”,谓之《断章》,是不是有“断舍离”的意味。其次“桥”“明月”“窗”“梦”这些着力点都是禅宗常用的物相,以“你”贯通全局:此你彼你,因缘而得,不分彼此。另外,这首诗可以正反诵读,循环不绝,推已及人,互为因果。
         好的禅诗,是佛法与世俗生活中的文化桥梁。需要多采薇于当代新诗中的写作技巧和语境。我们需要多读一些大家的作品,譬如泰戈尔、周梦蝶和仓央嘉措等等。禅诗写作还应该快速打破年龄上的意识限制,和童诗等其他诗歌相互借鉴,相得益彰。譬如学习中国画中的勾勒布局,语境中体现更多的留白,让深度解读者有了最大的想象空间。最后,借诗人刘年的诗来结束我的发言:
        背水的母亲,
       走在最前面,
      背水的女儿走在中间
       小儿子,提着两个水瓶掉在最后

        女儿觉得不够,
       建议再背一回
        母亲同意,
         弟弟开始反对,
        后来还是同意了

        过了几天,
        四川与重庆地区的洪灾,
       将因此有所缓解
           ----《长江歌》
         长江何其浩瀚,背水何其渺渺。唯有“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意,再大的洪灾又有何妨?
       “我不带琴来,雨那么多;
           我不带伞来,莲叶那么大-
                --刘年《离别辞》”。
         愿禅诗会的善种子如“空山新雨,古刹水塘”。只要你来,有雨就有琴,有荷就有伞。
         衷心祝愿:在座诗友能在这次禅诗会中心有所感,笔自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今天放出来好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