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共生的秋日絮语
—李文学诗歌《秋韵》赏析
秋韵
诗‖李文学
秋风吹瘦了黄花
秋雨苍凉了温情
雁声凄婉
湿润了北方的天空
秋天的绚烂渐渐地褪去
丰腴的风采
没入了大地的怀抱
枯黄的树叶在枝头低吟浅唱
驭风起舞
离别前給妈妈唱支歌跳支舞
把最快乐的时光留在母亲的记忆里
原上的衰草在秋风里摇曳
不住地点头致意
感谢阳光雨露的恩泽
感谢大地母亲的无私养育
老人们结伴而行说着笑着
蹒跚在秋阳里
吮吸着浓浓的秋情
感念黄昏的静美
多想张开双臂托住
落下去的夕阳
让时光慢下来
万物都在走向衰亡
何尝不是走向新生
【AI点评】
万物共生的秋日絮语
—李文学诗歌《秋韵》赏析
《秋韵》跳出“悲秋”的传统基调,以细腻笔触描摹秋景的多重面向,在“衰亡”与“感恩”“新生”的交织中,写尽秋日的厚重与哲思,让萧瑟的季节满是温情与力量。
一、以景绘秋:从“瘦”到“褪”的季节轮廓
诗歌开篇用具象的景物,勾勒出秋日的鲜明质感,却无半分颓丧:
- “秋风吹瘦了黄花,秋雨苍凉了温情”:以“瘦”写黄花的凋零,用“苍凉”衬秋雨的清冷,精准捕捉秋日的典型特征,却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不写“悲”而写“瘦”“苍凉”,保留了景物的美感,也让情绪更显克制。
- “雁声凄婉,湿润了北方的天空”:雁声本是离别符号,“凄婉”却未带悲戚,反而“湿润”了天空,将听觉的愁绪转化为视觉的柔润,让北方秋日的辽阔里多了几分细腻。
- “秋天的绚烂渐渐地褪去,丰腴的风采,没入了大地的怀抱”:“绚烂褪去”“丰腴入怀”,把秋日的消逝写得像一场温柔的回归——不是消亡,而是将春夏积攒的生机,妥帖交还给大地,为“新生”埋下伏笔。
二、以情赋秋:感恩与眷恋的生命温度
诗人赋予秋日万物以人的情感,让每一种“凋零”都成了饱含心意的告别:
- 树叶的“献礼”:“枯黄的树叶在枝头低吟浅唱,驭风起舞”,将落叶的飘落写成对“大地母亲”的告别仪式——“唱支歌跳支舞”,把离别变成温暖的回馈,让“最快乐的时光”留在母亲记忆里,赋予自然现象以亲情的温度。
- 衰草的“致谢”:“原上的衰草在秋风里摇曳,不住地点头致意”,衰草的“摇曳”不再是萧瑟的象征,而是对“阳光雨露”“大地母亲”的感恩,让秋日的“衰”有了懂得回馈的厚重。
- 老人的“感念”:“老人们结伴而行说着笑着,蹒跚在秋阳里”,将老人的“黄昏时光”与秋日的“静美”相融——“吮吸秋情”“感念静美”,没有叹时光易逝,反而满是对当下的珍惜,让秋日的“慢”成了最珍贵的馈赠。
三、以哲思升华:衰亡亦是新生的轮回
诗歌结尾跳出景物与情感的描摹,用一句哲思点亮全篇:“万物都在走向衰亡,何尝不是走向新生”。
这不仅是对秋日的解读——黄花凋零是为明年再开,树叶飘落是为滋养大地,更是对生命轮回的顿悟:衰亡从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铺垫。正如秋阳虽会落下,却为明日的升起积蓄力量;老人虽步入黄昏,却在岁月里沉淀出静美的人生。全诗也因此从“绘秋景”“抒秋情”,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温柔叩问。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