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读林荣诗歌两首,兼谈诗歌的深度解读
                                                                                                  文/海恋


       诗之所以为诗的特点之一是它常常有深奥的意旨,而这“意”又非直接表达的,是通过“象”来传递,于是有了“意象”这个名词。我们常说“诗贵曲”,曲意表达更能体现诗人构思的智慧和调用语言的能力。有人说:“诗就是不好好说话。”其实,很有道理,但是,“不好好说”恰恰是为了另辟蹊径地说得更好,更令人悠长地回味。因而,读一首诗想要读得更加透彻,不单单要读作者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他想写什么。揣度诗人创作意图的过程就是逼近诗作内核并完成阅读再创作的过程。
       事实上,我觉得任何人都无法完全走进诗歌原初的创作意图,连诗人自己也不能完全走回去,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诗人也经历了“走了很远”的过程,初衷已然隔了水复山重,而奇妙的是,行笔中重新构合的诗意和诗境也许比“初衷”更有意义和价值。这种感受,我想只有写诗的人最明了。
       我对林荣姐姐的诗读的较多,对她的诗创风格和行笔方式也较为熟悉。这两年的诗歌创作,她似乎更趋向于向“事象”背后挖掘意旨的尝试,着力营造某种“在场”,即在某种营造的场域之中揭示思想和情感。因而诗歌多是以实写虚,所谓“实者逼肖,虚者自出”。但我们读诗的时候恰恰要反其道而行,即“解虚品实”,不能停留在事象或物象的表面,而要洞察文字背后所传递的声音。
      一直想解读这两首诗,是因为一直好奇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有很多人认为诗不可解,解透了就无趣了,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根本也解不清,如果一首诗所要传达的意思是可以一语中的的,那恐怕也不是很有内蕴的作品。我之前读刘年的《大昭寺》,反复品读似乎已经把表达的内核看得很清楚了,但解读之后,再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读自己的品悟,对照诗文,又觉得挂一漏万,其实那首诗还有很多角度,很多层意思值得挖掘,所以证明解读本身就存在误读。然而,把话说回来,如果不去揣测和思索诗歌背后的内涵,那么这首诗诞生的意义似乎就只停留在浅审美的层面了,这是不是一种遗憾?况且,诗的品类也是有分别的,古来就有哲理诗,讽刺诗,寓言诗等思想内涵较重的诗体,现代诗更是有纯意象写作的种种尝试,所以我一直认为有些诗必要解,不管是小品还是批评,如果不能在诗的主题意向上给读者一个方向,那么这样的评论起码对读者价值不大。
      如此,这两首诗除了表面的叙述外,到底要说什么呢?“风”这一意象在诗歌中非常常见,意象的含义也颇多,甚至各种“风”——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所指代的都不一样。因其特点:流动性强,没有定向,没有踪影,不会停留,变化无常等使得多半用来比喻某种潮流、风向、风尚及生活的不确定性等。那么“运动不息的风”所搅动的是不是就是“社会”这个大的“鱼塘”?“养鱼人”是没办法左右的,何况他是近视眼且最后还被蒙住了眼睛。这么“养鱼人”这一意象的含义是什么呢?——短视的文化、信仰、社会形态、体制……?这些由我们自己去想象和理解,但总之,这样去解读,起码我们能够大概厘清诗的主题意向了: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没有强大而卓有远见的文化形态做为依托和守护就无法左右社会的动荡和变迁,而“鱼塘”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时刻被沦为弓弩之下的草芥。我想,这样的诗就属于深度意象的诗,如果不去透彻地追问、品读和思考便读不出其中的深意来,即使这样的读也并非能够完全揣摩到诗创的意图,但起码可以管中窥豹,得一孔之见。
      至于《少女》,相信大多数读者会把它读成一个故事,有点儿凄美,像是一个诗写的悲剧。这么理解也没什么不妥,它具备创作悲剧的元素,“把美好撕碎了给人看。”但诗的职责并不是写故事,而是透过故事揭示本质,如果只把本诗读成一个唯美的悲剧瞬间那它就算不上一首多特别的诗了。提到“少女”我能想到的就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莲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纯真而美好的时光全在少年时代,传说苏小小死于十九岁,世人皆以为红颜薄命,而她自己却很渴望可以年少故去,这样留在的世间的就只有一个清纯无瑕的如花美眷。她畏惧美人迟暮,畏惧年长的琐碎、混沌、愚痴和污浊不堪的身心。永葆青春,永存少女心和赤子情怀是多少人的梦想和追求,可惜,“少女”注定要带着惊怯,战战兢兢,在众目睽睽之下投身于“生活的流水”,结局如何?不可知,但我们仍旧憧憬一切都是美好的,像那一片如花的涟漪。
     “投河的少女”只是一个镜像,把镜像识破了,诗的蕴意就有了,然后带着这层蕴意再回归文本去读,诗还是那首诗,一切仿佛还在那里。因而我觉得读诗也要因循着王国维提到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附:
林荣诗歌两首

运动不息的风
还没离开多远,风又转身回来
不容分说
掳走了养鱼人的近视镜
从背后
用力蒙住了他的眼睛

运动不息的风,在鱼塘中翻来覆去地搅动

一张弓
搭在他们之间

少女
刘海儿遮住了她的额头
她低垂着
颤抖的下巴
一步步走近荷塘
她在水面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眼神
看到了惊怯的自己

后来
她纵身一跃
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荷塘上,生出花朵般的涟漪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