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客观的存在,而作为一个词应用在文学作品里后,它已经是主观的东西了,它已是脱胎于现实带上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作品了。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它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缘故,而这种“高于”恰恰说明了作者和读者的“心灵感应”的重要性。作者如果对自然的现象(具象)没有“心灵感应”,那就谈不上文学创作,充其量是对客观实际的如实描述,当然就谈不上文学作品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了。诗歌当然一样,所谓的“意象”就是“心灵感应”的产物。
“感应”实际也是一种“对应”,“量子力学原理”的“粒子全同性假设”的“量子纠缠”是否可以来诠释文学呢?或许是可以的,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一理论将证明“心灵感应”的确存在的,当然,也是我们应该去体验的。
“一片雪花飘下来,另一片也飘下来/它们往春天里飞/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走进风里/像两片深秋的叶子”,作者的笔触所融入的意境是对称的,增进了作品的稳定感,恰恰也观照了自然现象的对称性。用这种手法,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感应”而产生共鸣,进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衍生作品的审美价值。让作品的“意象”与读者的“想象”“纠缠”在一起,这就是“心灵感应”的作用,这正是作者、作品所需要的。
“一个词是另一个词的海市蜃楼”,这既是点题也是一种“匠心”,这里的“海市蜃楼”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激发读者想象、引起“心灵感应”的手法。“一个再小的村庄,也将成为整个人类的背影” ,是啊,事物不管大小,都将成为过去,前进才是“硬道理”。不管前路如何,走过去才能看到前景。你的背影里有我的影子,我的背影里也有你的影子,这个诗化了的背影,感应于心灵,有远方和诗相随。愿人们的心灵感应于“海市蜃楼”,而“海市蜃楼”将成为现实的美景。
附:
一个词是另一个词的海市蜃楼
上海宗月
一片雪花飘下来,另一片也飘下来
它们往春天里飞
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走进风里
像两片深秋的叶子
我看到过一只白鹳被网住,丢失了体温
另一只,毅然朝石头的裂缝狠狠啄去……
我看到过一杯浊酒,让一个人涕泪纵横
他眼中的雪在悄悄融化
世界上,关联着的事物,总能叫人心里一紧
你点灯的时候,我写下了这两句:
一个词是另一个词的海市蜃楼
一个再小的村庄,也将成为整个人类的背影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