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苍凉 频道主编   /  2021-5-26 21:13  /   356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写诗需要“大喘气”

          --读赵小米《雨水词》

苍凉





读到赵小米的《雨水词》时,忽然的一楞,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通观全诗就是我们日常爱写的雨,百写不厌的题材,也是百写难以突破的篇什。但她的这首在轻写之中挑起了之重。而且颇觉得有新意,有陌生感,有个性,并有辽远阔大的感觉。
当再读,又读,重又读,感觉其诗的写作明显地存在“大喘气”。
所谓“大喘气”,谓讲话时停顿不当﹐引起歧义。而一首诗在写作中,恰恰是需要引起歧义的。诗就是让一种不可能成为可能而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雨水一再敲打这些虚构的事物”。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雨打芭蕉的屋内,闲坐静听时任意联想的过程。“虚构”一词用到这里并不奇特,奇特的是后面连续的三句:

一棵另有寓意的梧桐、一扇不能自我庇护的门窗
一条奔走相告的河流

仔细想:这并非奇特的“奇特”放在这里是为了什么?
雨中的梧桐、门窗、河流很平常的事物,日常所见,普通之普通,不用诗人专意地指出来,不用“虚构”,它依然为现实普通之“实”,以非“虚”而呈现“实”,却特指为“虚构”,这个驳论即为这首诗出奇之处。
如果退一步,我们把“虚构”一词取掉,直接写雨中的梧桐、门窗、河流,似乎也可行,一种不出意外的呈现带来雨中“盛大”的描述,完成一次雨的意义。但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一般来说,在读者这里无出其右,当在预想之中,也就没有了新意。
而恰恰是一个“虚构的事物”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又反其普通而行之,以“虚构的事物”命名非“虚构的事物”,这种一张一驰的呈现,使这一笔得到了不得不严重的关注,诗写与读在这里均获得了“意外”的惊艳。
由此,随着梧桐、门窗、河流,雨中的纷纷的意象纷纷而出,无限空间在读者已经缩回的想象这里,又突然地放开放大,收束不了。
为此,有了“雨水正迅速抵达我窗前”,有了“在人间,我再次沦陷为一叶孤舟”这样瞬间啸聚的陡峭场面。
这种避实就虚、虚晃一枪的写法,带来了突然加强的意外和留白,这个“虚构”由此形成一个“扣”,随着虚构的解绑释放而自然生成的张力,让一首诗显示出其特异与个性,造成了这首诗在第一节中以实写虚、虚实相接所构成的氛围,为后一节的继续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多年了,一直臆想一场雨”。诗写在这里又一次回到虚拟:强调虚,因为结尾要借这场雨抵达一个个人臆想的境界,即让一场雨复活不能复活的事,将读者带进又一次没有准备的一次想象空间,从而又获得一次意外快感。
由此,诗写形成一波三折式的呈现之美,读者亦同时获得荡气回肠的阅读效果。


附原诗:

原诗: 


雨水词

赵小米


雨水一再敲打这些虚构的事物
一棵另有寓意的梧桐、一扇不能自我庇护的门窗
一条奔走相告的河流
当我在深夜里把一场雨描述得盛大
雨水正迅速抵达我窗前
在人间,我再次沦陷为一叶孤舟

很多年了,一直臆想一场雨
带着深意
替这座城爱抚那些不能复活的事物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笔名苍凉,爱诗。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品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鼓励!问好,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萦之老师。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细细品味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也在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嗯,你学习是天天在进步,我学习是一月难见一分动静,区别超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城冰竹 发表于 2021-5-28 08:28
嗯,你学习是天天在进步,我学习是一月难见一分动静,区别超大了

有收获就好,都在积累。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渐入火候,直抵炉火纯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