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由我观佛至佛观我
——简评洪烛《在敦煌》

徐盛


敦煌,作为一个旅游佛教之地,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有月牙泉、千佛洞、飞天等等。到过这里一游的诗人,都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大同小异之作。让我们来看看已逝诗人洪烛《在敦煌》中是如何诗抒的。

此诗仅有两段,上段一切从沙子开始,小中见大,通过用沙子洗手、洗脸、洗脚三个生动情节,完成了一次沐浴与洗礼,由此达到“干净得像一个新生儿”。此时的沙子,也就不仅代表了一种自然环境了。一种隐喻,不言而现。

下段已从我转向了佛,佛“在石窟里住了一千年/每天都这样:用飞扬的沙子洗澡”,从而显示了我的“洗澡”与佛的“洗澡”前后相互呼应、彼此映照。结尾三行,化一般为神奇,达至妙境。“他看着我,就像看见初来乍到的自己/嘴角忍不住流露出/曾似相识的微笑”。我们观望、欣赏一般应该由我的视角出发,你看诗人却轻易地转换了角度,由我观佛至佛观我,从而深入到“就像看见初来乍到的自己”,这种融入,由此抵达佛我如一之境。

最后,那“曾似相识的微笑”,也就自然完成了又一次无言而共鸣的“拈花一笑”。


附:
在敦煌

洪烛



在敦煌,我用沙子洗手
然后捧读经卷
我用沙子洗脸,然后揽镜自照
作为来自南方水乡的朝圣者
走了太远的路,我终于站住了
用晒得滚烫的沙子洗脚……
全身上下、干净得像一个新生儿

那比我先来的佛
在石窟里住了一千年
每天都这样:用飞扬的沙子洗澡
他看着我,就像看见初来乍到的自己
嘴角忍不住流露出
曾似相识的微笑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自然转换中,不仅仅是不同视角的转换,更是一种时间历史和身份的转换,由此而有了融入与不同。 这种微妙的变化,带来了隽永的诗意。赞,学习,感谢徐盛、萦之老师带来的优秀。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1-5-24 08:07
自然转换中,不仅仅是不同视角的转换,更是一种时间历史和身份的转换,由此而有了融入与不同。 这种微妙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由我观佛至佛观我,从而深入到“就像看见初来乍到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