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气质中流露出的神韵
——铁包金诗歌《弹奏的云朵》赏析
何澍清
《弹奏的云朵》,这首诗的名字读来就有一种新奇感,被弹奏的云朵,会是什么样子呢?好奇心马上被吸引出来。云朵生在天上,为天空中的高洁之物,如果想弹奏云朵的话,必然要有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去弹奏它。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来阅读吧。
“从一首诗上读到 :‘他们都被一片叶子/埋没’。— — 也许是金子,也许是泥土/一阵风吹走一朵云/那不是我弹奏的虚无缥缈。我弹的是一种份量”
以引用的诗句开篇,陈述了一个事实:“他们都被一片叶子/埋没”,而具体被埋没的是什么?诗人没有直言,只是以猜测的口吻表述:“也许是金子,也许是泥土”。而此处“金子”与“泥土”显然隐喻的是人。接下来,诗人话锋一转“一阵风吹走一朵云/那不是我弹奏的虚无缥缈。我弹的是一种份量”。诗人借“一阵风吹走一朵云”这样的事例来说明云朵之轻,从而使自己后面表达的“那不是我弹奏的虚无缥缈。我弹的是一种份量”中的分量显得更有重量。一轻一重,对比中凸显艺术效果,也使人感觉出诗人的追求更富有内涵。
“从肖邦或貝多芬的指尖上,做成的梦/没有一丝声响/罗西尼的怠惰,普契尼的忧伤/我已从一朵云上下來”
众所周知,肖邦是作曲家、钢琴家,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于诗人而言,正是因为有这两位音乐大师的存在,又或者说有他们的巨作存在,音乐的梦想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以喜歌剧闻名。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但是听了罗西尼和普契尼的音乐作品,诗人觉得仿佛走出了虚幻的云端,回到了现实。
“一场孤独的梦带着我,弹奏的云朵/其实都不是我/“我是另外一个人”/— — 既不是项羽,也不是萧何”
诗人是有梦想的,也正是缘于梦想,他一直行走在孤独的寻梦之旅。在诗人看来,外在所表现出来的,都不是他真实的自我,他是一个丝毫没被表露出来的那个人。那么,这个人是怎样的呢?诗人没有直言,但却给出了他不属于的两种人,一是项羽,二是萧何。众所周知,这两个人都是有典故的,项羽的局限是过于自信,萧何的无奈是为保全性命而自污。这也表明了诗人对自我定位的清醒与警觉。
此诗极易引起读者共鸣,求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考验意志力和品质的道路。只有那些能够战胜孤独,并且时刻保持警醒的人才有可能攀登上理想的高峰。
诗歌引经据典,读诗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诗作涵盖了古今中外数位名人及相关轶事,增加了诗歌阅读的趣味性。
运用对比、隐喻等艺术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增强了诗作艺术感染力。
诗歌的节奏把控很好,不徐不疾的深沉叙述中渐次抵达诗歌主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清醒与坚定,给人以力量。
诗作富有韵律感,韵味十足,用语新颖,富有张力,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附:
弹奏的云朵
铁包金
从一首诗上读到 :“他们都被一片叶子
埋没”。— — 也许是金子,也许是泥土
一阵风吹走一朵云
那不是我弹奏的虚无缥缈。我弹的是一种份量
从肖邦或貝多芬的指尖上,做成的梦
没有一丝声响
罗西尼的怠惰,普契尼的忧伤
我已从一朵云上下來
一场孤独的梦带着我,弹奏的云朵
其实都不是我
“我是另外一个人”
— — 既不是项羽,也不是萧何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