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砂子

这首诗是诗人原野牧夫十五年前的作品。一天晚上,在交流时,我发了一首诗给他,他就发了这首诗的链接(原野诗坊2016/5/16)给我。他认为此诗和我那首诗有相似之处。第二天,我细读它。读了诗前几行就被吸引了。个人有一个读诗心得,诗前几行很重要,表现力强的,一下子就把人吸引,表现力弱的,往后的就难让人读下去。当读完诗后,见诗不错,就听朗读。17分钟的朗读,有点长,但想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看它。于是,跟着音乐,跟着朗读者的节奏,把诗听完。听的过程,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朗读者(江明)很好地将诗味给读出来了。接着把两篇评看完,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一篇是亦言的《一个孤旅诗人的灵魂独白与呐喊》,另一篇是觅雪嫦晴的《一种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呼唤》。两篇文章都非常深入阐释了诗。“这是一首以诗歌形式为新汉诗运动而写下催生序曲,堪称一首以诗而写‘诗’的不朽典籍”(亦言)。

当我向他表达对这首诗的偏爱时,他说:“这首诗是2006年4月份写的。整首诗‘讲述’了百年新汉诗的历史及现状。我每个阶段都会做一种全新的探索,不会去复制过去。现在我已经写不出这种手法的诗了。记得这首诗我是用纸笔写好,再输入电脑上去的。”很明显,他把自己的过去给“否定”了。当时,我有点怀疑,我这种偏爱是否错位了?要喜欢就喜欢人家现在作品啊,怎喜欢过去的?但想想那些古诗上千年了,不是一样有人喜欢吗?这样一想,就坦然多了。对文学作品来说,时间不是问题,价值才是问题。

十多年光阴,一眨眼就溜过了,谁未变?社会环境变,经历变,思想变,身体变,心态变……言语方式自然也随着变。不变的,恐怕只有是对诗的赤诚之心。既然原野牧夫“否定”了自己十多年前的言语方式——他认为早期的诗散文化气息比较浓,那么这首《独白》是否例外?

这个问题,我没有问,他也没说。即不是例外,也不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偏爱。为什么?这是我此文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妨穿越时空,回到写诗现场,回到写诗那一刻——零点!2006年4月某天的零点,乍暖还寒,诗人坐在桌台上打开笔记本,激昂挥笔写诗!

一、纸笔写诗
纸笔写诗。这种经历,记忆犹新。虽然,现在用电脑或手机写诗了,但之前已有十多年用纸笔写诗的经历和体验——终生难忘。这是我偏爱此诗的原因之一。“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我看见它在湿漉漉的地下拼命挣扎”。这场景,这情感,对用纸笔写过诗的人,有很强的代入感。“火焰”“血迹”“挣扎”等词语,很刺眼,组织在一起,构建悲壮的一幕,让人看到字在纸上“炼狱”——实质是诗人在精神上“炼狱”。只有经过“炼狱”的诗人,文字才能获得新生。“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

诗从纸笔抒情到电脑“述”情,承载(传播)介质变了,诗人与字的关系也变了。纸笔时代,诗人以触摸的方式感受字的呼吸、温度,诗字一体,共命运;电脑时代,诗人以命令方式组装字、指挥字,使诗字分离,各自为营。从此,汉字进入“炼狱”阶段,何时“复活”?不过,这诗不是古诗而是新诗,这汉字不属于古汉语,而属于现代汉语。因为古诗用纸笔创造了唐宋两座高峰,供后人景仰、取暖,所以,古汉语之光普照天地,汉字不用“炼狱”。惟独新诗还在路上,百年来,汉字不知为它“炼狱”了多少回!

幸运的,有诗人或诗论家已在思考和探索它的“复活”问题。诗人原野牧夫是其中之一。2006年4月某天零点,他非常激动看见它“复活的过程”,以诗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写了一系列关于它“复活”(或崛起)的文章①,重新赋予它的新名字:新汉诗。

自此之后,在现代汉语阵地上升起了一面“新汉诗”旗帜……

突然想起另外一种声音。即上世纪80-90年代,有人就认为汉字太难搞了,方块脸不适应电脑时代,应淘汰。方块脸变成蛇形脸,进行拼音化。如果真是这样,那汉字就作古了。有人就不信这个邪!这张方块脸已存活了几千年,哪种残酷场面未见过?!难道就被电脑给生生卡死?!如果真是这样,岂能是汉字不幸,也是电脑不幸!因为电脑消化力太差了,包容力太弱了,它还不适应这个世界!幸好电脑“进化”飞快,汉字也求变,后来,两者互相包容了。一时突发奇想,现在电脑智能化了,它理性很好,就差感性,如果有一天它也有感性了,会不会得益于汉字?

汉字在电脑存活问题解决了。但是,前几年,又有西方人跳出来质疑汉字,认为它“不适应一个数字化、全球化的世界”、其书写系统“阻碍了深层的创造力”(见《汉字“不适应全球化”“阻碍深层创造力”是谬见》2012/8/30)。看电脑入口的电闸卡不死汉字,人家就来一个深陷阱设卡。很多专家都发声,好像文人默不做声。要彻底消除这种质疑声音,下一步,恐怕非要诗人出来接棒不可!因为“深层的创造力”是人精神的核心,而最能表现人精神核心的,恐怕是诗。只有诗人为世界贡献出伟大诗作,你的文字才会从电脑(网络)流入人脑,进入他人的生命,有效激活对方“深层的创造力”,这时候,汉字才算全面解决存活问题。

所以,下一步,诗人的使命,就是要思考和探索汉诗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复活”(或崛起)问题。已有人更新思考模式,以“本土经验+”“汉语+”等新模式进行探索,以更开阔、深远的文化视野,对新诗史重新梳理、思考、命名,如现代汉诗(王光明),新汉诗(原野牧夫)。“从现代汉语出发又不断回到现代汉语的解构与建构双重互动的诗歌实践中去”,“维护汉语的美和扩展其表现力”(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至于何时能创作出伟大诗作,恐不是我辈能作答的。多去探路,甘为基石,一切留给后人吧。基石多了,大了,何愁不成峰?

二、创作时间
在时间上,有两点让我感兴趣的。一是诗作产生时间,二是诗人创作年纪。先说年纪。那年,诗人原野牧夫刚好过四十有一吧。这个年纪,精力是非常旺盛的,思想是“不惑”的。这个年纪,我觉得有点意思。不是孔子说过“四十不惑”论,而是在十多年前,在网络上对诗人作品进行研讨时,如高梁、左岸、王琦、胡茗茗等诗人,我发现这个年纪诗人在思想和精神上,共同发出一个比较强烈的“讯号”——是时候了。之前停止写作的诗人,到了这个年纪,是时候回归写诗了;一直探索写作的诗人,到了这个年纪,是时候另辟新路了。当中都包含新生。不惑,新生,难道是这个年纪诗人的精神强音?

“我想具体地说点什么……我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头脑里面/还是一团乱麻”(《独白》原诗简称)。按理说,原野牧夫已有数十年创作经历,到了四十岁这个年纪,应是“不惑”才对,但是,这个时候“我”并非不惑,而是大惑!其中原因,一定有什么令他难以释怀的东西在脑里,到了这个年纪“爆发”。“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唤醒过来”。如亦言所说,这是一首以诗歌形式为新汉诗运动而写下催生序曲。

看来,这个年纪的诗人,精神很丰富,也很复杂。大惑与新生同在,时而清晰时而浑混,时而肯定时而否定。当洋洋洒洒的诗不能把这股强大力量完全释放时,不如来一些气势如虹的文章吧,让它喷发、袒露、澄清、成型。如《新汉诗的真正觉醒》、《新汉诗:大国文化的崛起》、《试谈新汉诗的血统及其他》等文章,更具冲击力、影响力。

催生曲何时凑响最动人呢?应是零点。相信写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深人静时,灵感最多,思维最活跃。为什么?可能是,白天忙人事,夜晚顾心事。只有夜深人静时,才有一段自由的时间属于自己的。心事醒来,思念醒来,灵感就多了。同时,零点是人心脏最脆弱的时候,人最敏感,最容易惺惺惜惺惺,对万物生命产生怜悯之情。所以,这个时间点,诗人是最容易感应万物苏醒的气息。孤独的诗人,感应更为深切。同时,这个时间点还有象征意义。“零点的断裂,诱人的黎明即将到来”(亦言)会让诗人更加忘我!

分析到这里,算找出了个人偏爱此诗的几个原因,如纸笔写诗到电脑敲诗(与个人创作经历相关)、思考汉诗“复活”(或崛起)问题(与汉诗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关)、创作时间(诗作诞生与身体、时间的关系)等。不过,这些原因都是“功夫在诗外”,接下来,要功夫在诗内,关注文本问题。

对于此诗,亦言和觅雪嫦晴的评论已深入阐释了,在这就不再赘述。我想就“多维美”分析一下此诗。

三、诗的多维美
在前头,分享了一个读诗心得,即一首诗前几行的表现力很重要,好的话,可以使你继续读下去。那么,表现力有哪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诗人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张力。诗人有想象力,才能“打开这个世界”,才能拓展诗的多维空间,语言要有张力,诗才显活力、生机。张力是一种自然辨证关系,诗句是否有张力,就看诗句是否存在辩证关系(或矛盾关系)。现在分析下面几行诗句,当一个小样本。

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
像一只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
蝙蝠的残翅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
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
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
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
我看见它在湿漉漉的地下拼命挣扎
我想具体地说点什么,从那些伤口
我试图想打开这个世界

这是诗第一节前几行诗句。“这是一个墙内世界。”这样开头,有概括力,有象征意义。诗人用象征,需要用想象力去构建,读诗时,读者需要用想象力去“解构”。“墙内世界”象征什么?诗人心中有答案的,但没有说出来,读者就要用想象力去寻找。“世界”一词,暗示诗人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审视一切,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有“墙内世界”必有“墙外世界”(这由“内外”概念引起),两者属于矛盾关系,即是辨证关系,这样,诗句的张力就产生了。所以,这诗句容易引人注意,想往下看个究竟。

接着,近写镜头,具体描述。“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像一只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蝙蝠的残翅上跌落下来。”诗句中有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把“墙内世界”的帷幕拉开,向外展示。诗形象生动,抓眼球,含蓄。文字和黑蚂蚁,两种异形导质之物,在生活中很常见,诗人通过想象力发现了它们内在的关联性,然后组织起来,给人新奇的独特的美感。“蝙蝠”象征什么?想了许久,一时无解,留给他人解之。

往下来的诗句比较好懂,就不作分析了。需要分析一下的,是诗中的“。”。句号,代表一句话结束,代表语义完整了。写文章,一定少不了它,但写诗就不一定。原野牧夫似乎对句号特别宠爱,在诗中反复使用。那么,这些句号能起到哪些作用?从文的角度,标示陈述句结束了,语义有了一定的完整性,从诗的角度,除了语义的完整性,还有节奏的需要。句号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停延作用,但比分行停延时间短。停延可以引起人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蝙蝠的残翅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这两处,句号将诗行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的语义都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可以互不相关。即是说,在“。”处停顿时间长点,使人多关注两部分的内容,或多思考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影响诗行的表现力。它们的关系是一种语义的疏密关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表现力就在疏密之间。疏处,想象力起跳跃作用,从前端跃到后端,张力起牵制作用,以防想象没了边界。密处,显示语义的逻辑性,连贯性。

在原野牧夫的诗中,句号使诗行的前后部分处于若隐若现的关系中,不过,细读,还是读到语句之间的“逻辑性”,使两者“连贯”起来,有文路,有文感。如“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这两处,句号的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是很密切的,或逻辑性明显。由于语句中有多种表现手法,有效调动人的情感,激活人的想象,还是把诗的多维美给表现出来。

何谓诗的多维美?对汉诗来说,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汉字的“特色”,是“三位一体”(音形义),所以汉诗就有“三美”。“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诗人眼中,三美具体一些,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到了原野牧夫的创作中,这三美抽象一些,系统发展为“含蓄美,张力美,意境美”,他把西方文化的“张力”引入,发展为美。笔者结合个人创作经验也作了一些探索,从体系角度看待汉诗的美,构建汉诗的三维坐标体系:言维、象维、意维。音美、建筑美、张力美属于言维体系,形美、绘画美、含蓄美属于象维体系,意美属于意维体系,意境美则属于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体系。

所以,汉诗的多维美,由言维、象维、意维等维度共同构建。

构建汉诗多维美的,除了想象力(意维)、张力(言维)外,还有语象(象维)、声音(言维)。“蚂蚁”“蝙蝠”“狮子狗”“鲸”“鱼鹰”等语象,利用象自身的立体性、多样性、变化性等特性,构建多维性世界。它与意维的复杂性、丰富性、流动性等特性结合,产生含蓄美。“这个鬼天气——”(第一节)“这小鬼头啊”(第三节),两个调皮声音;“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第二节),沉重声音,“我停止写作”(第五节),痛心声音。多种声音,意味意维有多种力量在涌动,交汇一起,产生张力,构建诗的多维美。开放的文本,可以容纳多种声音多种力量。特别是那两个调皮的声音,接地气,又可爱。体内有这种声音的人,意味内心还有朝气蓬勃的力量,年龄再大,也是年轻的。

汉字汉诗数千年了,老了吗?答案必是否定的。因为,它们的体内是一个开放的多维性的世界,有容乃大,再调皮再捣蛋的声音都可容。
2020/8


① 野牧夫:《新汉诗的真正觉醒》、《新汉诗:大国文化的崛起》、《试谈新汉诗的血统及其他》、《漫谈新汉诗语言艺术规范的探索和实践》等。


附注:

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
      
原野牧夫

1.

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
像一只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
蝙蝠的残翅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
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
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
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
我看见它在湿漉漉的地下拼命挣扎
我想具体地说点什么,从那些伤口
我试图想打开这个世界
我固执地认为,它已经死亡
我甚至敢肯定它死在诗歌的心脏部位
我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头脑里面
还是一团乱麻。刚刚从二楼摸了上来
喘着粗气,但我觉得我的思想有些道理
我把一只弄脏的手搁在它的毛孔上边
我的指纹贴近它细腻的皮肤
我没法逃避。我已经呼吸有些困难
已经感觉到天气突然太寒冷。这个鬼天气——


2.

你就帮我仔细打听一下它的下落。它的去向
它最先的症状是南方感冒,比较流行
感冒的这个季节,它的脸色
呈现出鱼肚一样的白。我认为它太饥饿
许多人都认为它悄悄离开了
这个世界。是不幸死亡;或者是
假死亡。像一条
刚刚死去的鲸,搁浅在海滩。至少
在刚刚死去的那一刻,心脏是跳动的
那么,诗歌离它死亡的时间
离我打开这扇门,窗。总共还不到十分钟
——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


3.

还是让我点一支烟吧。想想你
不会在这个时间向我提出戒烟的忠告。我看见
那两个字走在朝着回家方向的路上
逃出了你以往的那些记忆。不过墙外
它已经不属于诗歌。或者死亡
对它来说,已经不构成威胁
对你来说,也失去全部意义
只对我,还有一定利用的剩余价值
很多人都在逃亡的路上看见过它
流浪。在那些灯红酒绿的世界
街头和巷尾。三个卖唱为生的男孩女孩
和一个疯子无意间撞见了它,撞伤它半条腿
它跌跌撞撞,没个人敢上前扶住它
它无法活到天亮,我想是。我分明看见
它只剩下一根会走的灵骨。它仿佛看见
这个夜晚,无端就吞没了三个孩子的身影
都是无家可归。而它却是
在我扶着墙体走回来的路途上,一不小心就
打盹了。这小鬼头啊


4.

丧魂;失魄。我真不愿意看见它会蜷缩
在古城墙角。我看不清这个世界
它会藏身在哪一处。这个世界
太幽深、黑暗,尤其是夜晚。这个世界
已经没有了它容身的角落。想必流浪
是它唯一的出路。最终无法逃脱的命运
是它的归宿。我想了想终归还
是它不该在我设计的路上走丢了。丢了整整一晚
是它让我在墙角的某处,幸好还发现有一条
德国或法国狮子狗,遍身都长满雪白的卷毛
沿途嗅着馒头的香味,让人想起海子的麦地飘香
想必它也是走丢了。丢失了狗
在这个世界不成罪过。何况它走丢的
那个时间,离我现在蛰伏写作
究竟有多久,也就是说
有多长的时间,它和我的文字一起
流浪。会呆在一起。别问我——
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我已经不小心弄掉了
一直都引以为憾,感到罪孽深重
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那条小狗,那么可爱
一直到刚才为止。我看见那些纸团上
渗透鲜红的血迹


5.

这整个夜晚,多么漫长。死寂的世界
我本是从那个被人盗窃打开的墙体逃出来
我的脑里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状态
我在纸上面乱画一通。试图想
在那条纯毛狗身上找到,哪怕一点点
蛛丝马迹。我想它和我的文字
整个晚上都呆在一处。它们的生命
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没有人会真正知道
它生前究竟来自哪一个国度。哪一个民族
它的主人给它取过什么名字,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
它或许就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出生,或许就在繁华无比的
唐人街头。它几乎让所有华人感到气愤和丢脸,想挥挥拳揍它
它幸亏被一个留学生带在了身边,在回国的船上
天哪!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竟然
来到了我身边,伏在我的足前。据说它
连连撞伤了华尔街好多人。他们的肤色和头发
和我们有着明显不同,和我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
让人想不通的是,它居然
还撞伤了华人。他们祖先发明的汉字
早在数百年前这些文字就以唐宗宋祖的姿态流传到了
那些人的国家。而它今天
会有谁想到,现在它失踪了
如同我弄丢的那两个字,被人在街边恃强打伤
刚刚已经死在我的诗歌夹缝墙角里面
我的精神再度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
让我连同那张揉皱的雪白的纸
被扔出了窗外。我停止写作


6.

零点十分。这个世界在墙外
还是那样喧哗无比,让我无法静下心来
我的世界和它隔着一堵墙,两堵墙
我甚至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我开始在一天天怀疑这堵墙的厚薄,和它真实的意义
它究竟代表什么,或不代表什么
压根儿我就毫无兴趣知道这些
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
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
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
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
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
唤醒过来,让墙内黑暗极度郁闷
像大鸟的翅膀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


7.

这个夜晚开始复苏。已经经过零点。大概时间
超过十分钟左右。我胡乱地敲打
我的脚边有那只小爱犬跑动的声音
那些文字跌落在它的舌尖上
接受它的甜吻,我想弯腰下去
伸手抚摩它雪白的卷曲毛发
我看见了我回家的那两个字和它的皮肤
我不想再问及它的过去和丢失的日子
我也无法确切地知道一些什么
我想,这一夜
天气太冷。我不会让你的狮子狗
躺在屋檐下阶台上
它就躺在我的皮肤下面,月亮
照着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高原湖泊
那只船头战栗的鱼鹰,不时地
想起一位孤独的旅人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独特的诗,精彩的评,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砂子 来自手机 新手上路 2021-3-1 23:19:34
问好,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学习,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砂子 来自手机 新手上路 2021-3-2 10:45:22
多谢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