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康城的1999:见证先锋诗云团的一次穿越
——回忆16年诗事往来,兼议先锋性


康城在1999是一个见证者。

他见证了先锋诗云团在福建方向的急遽推进。
潜游者在大太阳天遭遇了一场滂沱急雨,晴天迎来了一场暴雪。这一年的康城,挟十年诗歌潜游闯进暴风云团、又被先锋诗浪潮闯进了他身心。自朦胧诗以降,游刃林茶居等就在福建一隅、汇聚先锋诗浪潮的点滴之力;及至网络诗坛挟强悍传播力拔地而起,把点滴汇集为巨大的先锋诗云团,1999伊始的三四年间,以安琪康城为先锋诗代表的福建方阵,一个在地面,一个在网络、具体地说是甜卡车,轰隆隆地,向诗坛辐射。

各地纷纷攻城拔寨,对新诗行新诗路的追逐围剿轮番上演。
我不认识1999的康城,须到下一年我们才因缘际会。这一年,他在漳州,我在广州,我们都追逐新诗行羽翼的奇异闪光,奔向新的语言地平线。诗歌的新浪潮平地拔起时,各有渊源,先锋性是其中一个主攻目标。这种光芒和分歧在不久的未来将要闪耀诗坛。

不过它们当时还很细微。
康城很高兴地甜卡车迎接了我,接纳我为同道中人。


地址:建设银行背后的5号楼402
虚构的地址使周围下沉,使皮肤脱落
而它比我去过的地方更清晰
一个密码,可能开启某个地址
隐藏在内心的另一次生活

你是一块完整的领土
允许反叛的口号

——2001年7月《给1996年的12封回信,第7封》


从1999~2001,以漳州诗群为辐射中心是一大团躁动的先锋诗云团,也正是《康城的速度》写作时间。
这座先锋云团有鲜明的意旨,它追求奇异性,并明确表明是“追求句子”。
人们狂热逮捉一种“充满电流和颤栗感”的语言构建方式,它由句子带来。锐利的句子,从略感破碎的诗作品中迸发,使词语激流成为利剑,刺激迟钝的大脑皮层。这是先锋性给人们的最初印象。

虽然先锋性实质是一个巨大云团,远远不止于句子;它有各方向的生长发展,并在未来将会展现这一球形轮廊,而真正夺取胜利的,是一个完整生长后的球形风暴和它的整体推进。但句子,是先锋云团赖以做出突破的子方向,但也是最早的一种;在先锋性全盘还幼小时,它占据了90%或以上的股份。
这一时期,福建以安琪、康城为代表,更早溯源到柔刚奖的游刃、林茶居等人,是先锋诗写作的扛鼎者,他们都在“句子”方向上、对先锋性做出了长足贡献。

对我这种到此一游的掘金者,收获尤其多。
我处在球形风暴的另一方向,并非句子。但我写了很多奇异的句子,而幼小云团的规模还长没有长开,还不足以区分各自方向,使我们看起来象是同一位置的。

我喜爱的是……一股错乱的精神。气脉或气息。
康城对此有过明确清晰的陈述,“诗的超验,超越,可以由空明状态,或者迷狂状态进入。”——《诗第三说》(摘自期刊《第三说》十周年版)


4日和5日无法,和具体的身躯吻合
深夜,或者晚饭后的余暇
未注明喜怒哀乐

信中隐藏几块小石子
草丛幽深,有一块久久不动

——2001年11月《给1996年的12封回信,第8封》


打开是一种拒绝
未进入状态,冲突收入人的内心,还是
让鱼群穿过你的眼睛,再进入大海

仅有一只喉咙可以扼住
一个国家七寸,销在密码箱

——2001年1月《长诗及其注释》


这种对诗的狂热追逐,野心,尤其是落实为“对奇异句的捕捉”,会使人处在微微狂乱中。
它能把一个诗人的精神逼到极致。
先是安琪《轮回碑》等暴风骤雨般的系列长卷,康城随即又推出了《桉树肉》。它们是一股强大的风卷,想扭曲一切、把一切撕成碎片。这种狂猛的词语方阵,看起来诗行漫长、规模庞大,里面全是碎片,词语带着金属的闪光与尖硬,带来刮人的醒和痛。

诗行与精神互相缠绕卷曲。
先是创作者进入精神发烧态,取得诗句;诗行的纵深推进与挖掘,把精神推到高处、乃至于迷狂与错乱,留下规模庞大的碎片和词语方阵。
诗人惊讶地、实践了自身主张的诗观念。
就仿佛、用铁丝徒手接住闪电的科学家。这次它不发生在肉体、而发生在精神上。难怪古今中外文学史话一直流传着“焚身以火,以灵魂为溶炉”去铸剑、取得不朽作品的传说。

望文生义……在这里几乎是一种弊病。
诗人转身。
他们是最早离去的人。空隙刚刚好收容一室风雨,它有一只鸟嘴。“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事物们演奏自身。汤和药在暗中的关系,被火烹煮。它是一副弓弦。
我们准备好上路,但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腰身。灌木丛是一种真相,老虎也是,交缠中取得大海,它引颈,昂首向天。它试炼和驯服我们的水性。

迷狂状态有利于引爆词语,取得奇异的句子
它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句子本身也不是目标,它也是手段、为一首好作品服务


1999~2002年4月安琪离开闽西南进京为截止所展开的先锋长卷里,一些极为珍贵的特质正破茧而出。一是先锋精神,二是迷狂状态的引爆性作用,它有助于导出奇异性、至少在“句子”方向取得先锋性的突破。
此后的十数年间,这两个特质日渐清晰化、强烈化。
但当时它们只是一些碎片。以安琪、康城为首的诗写作取得了大量例证,然而对于传统读者、它们“破碎”得令人不忍瘁读。这些巨大的光亮们还“有待验证”,它们排着队列,有效性时高时低,有“句子”无作品的先锋性,备受到周遭的质疑:

比如什么是先锋性。
比如如何取得更多的先锋性堆积。
当时诗人窘困,最早在这方面形成突击诗群之一的福建方阵,也只有句子,也只有迷狂状态这一工具和手段。开弓没有回头箭,安琪等人不惜巨大代价获取点点星火、却半途改道,离闽入京(她这一副弓弦疲惫到极点);康城林茶居等继续驻守漳州,持续挖掘,给予诗坛可贵的实践堆积。

离开当日的狂猛风暴,站在此刻的高处,当然我们深谙:
1)用错乱取得突破,充分浸润的“迷狂状态”确实能提取词语、句子和能量。问题在于、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怎么保障安全。
2)作品有整体性,应该在一个框架里运用奇异句和迷狂状态。所以要用框架带领错乱与奇异,而不是“人进入精神高热态→让迷狂错乱带领写作→企图得到句子”。
在具体创作中,事情呈现为、用整体性、用统领性力量使“奇异错乱的句子”为主题服务;让它们朝向作品主题:被选择、被取用、被从“有利于主题,朝主题聚合的方向”拉伸出联系触须(当A句与B句形成联系,就在联系的方向上出现触须)
这里考验了诗人的基本技巧:做联系的能力。在联系之前,只有A句与B句;它们是原石,石头般光滑平整的原句,可能朝任何方向伸出八爪鱼般的长长触须;形成联系后,就在联系的方向上出现触须;而此前它们没有触须。这正是:诗写作不能提纳契领去写,然而强大统领力整合力,却能够让句子们有限地瞄准主题的根本原因,奇异与错乱的句子们,同样秉承这一原则。
3)奇异句含有联系,不同的联系强度决定了可读性强度。虽然奇异句破开完整性、破开逻辑来取得,但此后自动作诗机的围追堵截却提醒了一个事:纯粹讲“奇异性”“破开完整性、秩序和逻辑”是没有意义的。有效有意义的奇异句只能在一个夹层里取得。
4)作品整体性与迷狂手段如何实现兼容,使奇异的句子最终不止于“是句子,也是作品”。
5)追随先锋诗写作取得句子方面的果实,作品整体性也实现了先锋方向的突围。它是通过“破开传统完整性→取得奇异性和句子→用奇异句重组完整性:它是新一轮的完整性”来完成的。在这一进程里,需要诗人“要有勇气,随便在哪上岸就在哪”,即,作品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最终成型的内容与主题如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白话是,诗人说“我都不知道我写了什么”“不知道我是怎么写出来的”,但它却是一首好作品。好诗。
这种“天赐唇舌”一贯是爆发性创作的特点。
它是“一个框架里形成的不确定”,确定中的不确定。能确定的是创作爆发的压迫力与冲动,条件适当时、也可能有大致方向;你内部的情绪云雨阵、通过创作爆发和写作技巧,被转译了,成为诗行。我们关心“它是不是一首好诗”,不关心“身为创作者你是否如愿表达了、是否把你要说的话说清楚了”。
当我们念诵“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失恋者想起恋情,失意者想起事业或生意,父母想起孩子…… 我们关注的是、一首诗是这样的优质镜像吗?为万人万物万事代言吗?先锋性对这一方向的突破、提供了强大的助攻。


先锋性是一团球形风暴,有多方向的生长
最早的先锋性确实是从“句子”突破的
句子等待“作品在先锋性方的突破”,共同赢得胜利


新世界的曙光已经降临。

但当时,并不能清晰看到这些总结。
舞台下人们对这一切不以为然,看不到太多的意义。在当时的视界里,安康云团只是一些“精神错乱”的迷狂态,诗人把它引爆在诗里;这是一种精神核辐射,经过辐射的词语与句子方阵是一堆碎片;它们企图引爆阅读者的意外和情感能量。
先锋性的取得,始终只有“句子”方向的确认。
抵达地平线降临前,只能燃烧头脑和精神来取得珍贵的先锋性,只能依靠“句子”这一点意义和亮光。寒夜里取暖的人们,力求在小小的集体里形成共同追求,把先锋精神落实到个人的生存实践、写作实践,甚至精神实践里。

词语在迷狂状态里迸发出巨大能量和耀眼光芒。
它们是有勇气的头脑燃爆自身去取得的,就象一小支玫瑰精油用了几百亩的玫瑰花。

玫瑰花的尺度,在一道道工序里前进。
它读出接骨木,被缝合的人群停顿在十字路口。2000年5月它是甜卡车。

广场被浇透了。
一个如意结在犹疑中迈出步伐,它平衡着波浪。出生。或者抵抗。在一颗冷凝之心上穿越的时光,身份日渐清晰。它是一段尾鳍抛向水面的闪电。雪退却了,它揽了厨师的活,困于自己的发明中。
来自新诗行的一种腔调,它深陷到沙发和睡梦之前,呼唤了“康城”。康城。


如果例外,那是
强大的电流冲垮
身体不顾一切地崩溃

加温的米酒消除阻碍
通过酒的隧道,我被带到楼上

——2004年4月《与非门》


惊讶越来越低
低到只剩下花朵

——2004年5月《比蝴蝶更低的是花朵》


在当时,康城是一切光滑简单事物的克星。
康城不完整。

这是康城诗的本质。
1)他的诗句实践了他的“语言本体”说,就象是被电击的神经末梢,如白棉线一样爆裂,把词语贡献出来——
2)他的重点是“拆”。对万事万物的拆解,拆分出奇异性和句子。康城把种种无聊和日常事物拆出庞大的“隐秘的联系”,它们未必称好但拥有丰富的巨量细节,展现了物理上高倍显微镜的能力。
3)早期康城是安琪“精神高热和词语先锋性并行”的追随者,后来他还发展了另一角度的“冷静”的错乱法,他实践了自己的推演:空明状态与迷狂状态,两条轨道并用。前者是冷的,后者是热的。
这是否得益于他的物理系底蕴呢?


康城的角度是手术刀角度。
解剖事物,把七拐八弯制造成诗句。他热衷于把事物解剖出一大团隐秘的联系,——可怜那事物在正常肉眼里看上去是多么简单光滑!
应该用“热衷”这个词。
康城就是克星。非要从它们体内撕扯出丝丝缕缕,缠绕成团,出生一种“本来没有的联系”。事物在原有条件下光滑简单也不虚假,诗人康城和他的手术刀改变了条件,从简单光滑事物内部扯出一大团丝线和联系,然后指给我们:看!事物其实是这样的!这些隐秘的联系啊!
世界为此荒旦起来。
几乎导致“对世界本质的争论”:是拥有这些联系的世界?还是不存在这些联系的世界?
或许他诗集又该命名为“康城条件”,或隐秘之味。


当我们回顾新诗行前往地平线、露出小荷尖尖角的一段,此刻我们可以说:
它的真相是,诗对传统完整性予以了重点击穿、击破、碎裂;取得奇异性来重组,再建一个新的完整,这时出现的是、含奇异句的完整作品,它是一个“诗歌奇境”,给人们带来对世界的全新感受。
十数年后的今天,我们甚至拥有了一批在“重组,重建完整性”方向取得果实的诗人诗作。

只是一开始时、我们看不到这么远。
匮乏已久的诗坛欢呼着弥足珍贵的先锋性,奇异句子。我们在建筑物写上大写的“拆”,它们普遍地具有几个特点:1)拆出了奇异性和句子,它们是些“坚硬的破碎物,细小的晶体”却没有得到让它们在新角度粘合的“隐秘联系”。2)拆出的是原石原木,它们还没有被斫砍成为“可以打造一艘船的木材”。它们应当是“隐秘联系所塑造”的奇异句,朝某一方向伸出触须,以便互相勾连起来。3)句子的奇异性最终会被均匀化,对个体诗人,历久弥新的是生命的激动。而我们有些忘了这方面的成长,只顾得上由语言生产语言了。

但不论如何,这一段航程足够引以为傲了。
站在康城的1999,或康城在1999观望先锋诗云团,它已经微微透露出穿越性的硕果:其一,先锋诗写作和句子含有的丰富隐秘联系、实现了落差。其二,与平均语文水平的巨大落差,击打人们,使人们去感受它们“丰富的内在意义”。这貌似是语言的,实质却是因为“具有落差的奇异句”有力量翻动人生积蓄,把平静山形里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回到“现场感受”里,体悟人生。
正如看一部特别感动的电影,让你回忆了人生的全部,登高也有类似的意义。我们并不在日常生活里这样做,多愁善感会无法行走,无法快速行动;但不登高远望,会使我们埋没在日常生活的无聊乏味中,失去意义。
如何能穿越二者呢?

让诗带领我们。
阅读和写,就是观看自身导演的人生电影,百感交集,称出人生的重量和价值。使日常生活的漫长奔波有了意义;退出花田,就回归日常生活和它需要的不动声色之大力气。
需要诗写作越来越有能力承担这一“穿越”任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灯木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2-24 19:51:17
学习了,问好康城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希望诗歌的先锋性写作,能够成为对诗歌气质,甚至诗歌灵魂进行内部改造的动力之一!为老师长久的坚持点赞为取得的成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难能可贵的坚守!为诗歌点赞,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灯木 发表于 2021-2-24 19:51
学习了,问好康城主编!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淇河 发表于 2021-2-25 07:45
希望诗歌的先锋性写作,能够成为对诗歌气质,甚至诗歌灵魂进行内部改造的动力之一!为老师长久的坚持点赞:v ...

只能期待再次沉浸入诗歌状态。头脑会钝化。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皇闻晖 发表于 2021-2-25 08:22
难能可贵的坚守!为诗歌点赞,为您点赞!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天的童话 来自手机 版主 2021-2-25 15:52:10
从冷静到迷狂,再从迷狂到冷静,时间和空间给了诗歌生命。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天的童话 发表于 2021-2-25 15:52
从冷静到迷狂,再从迷狂到冷静,时间和空间给了诗歌生命。赞!

对,有时难以控制。只能在时空里漂流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赞!
我最喜欢的人: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