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覃可 金牌会员   /  2021-1-15 20:49  /   287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冬雁读诗:四人十三首
   


冬雁读黄土层的诗



曾读过黄土层老师的点评,十分钦佩。黄土层老师诗歌的文学艺术性,与现实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写作,他的诗歌多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这种意识性在诗人的大脑里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像他的第一首写的美国总统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大男孩奥巴马》,语言和语境都是纯文学的特点。“这块黑抹布。不惧怕白宫的白∕自从当了总统,史书上不再添加黑白纪。”现实性文学的诗歌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或现实局面,这种手法也是黄土层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对这种写作的倾向。“他打地铺,吃盒饭,游说各州/画最美丽的饼,揉进黑芝麻,笑起来牙很白。”具体、真实、客观地刻画一个现实的人物形象,轻松、诙谐、又具有画面感的写作。“他很忙,还能像看望邻家小妹一样∕接见一下受委屈的小明星/蹲下来,和她们一样高。”黄土层刻意不去追求“境界”和“哲思”,他注重于对具体对象的敏锐观察力与别具匠心的设计。

第二首《职业病》“一只勤奋的榔头∕从早到晚一刻不停钉钉子。”黄土层诗中的“榔头”和“钉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诗人置放在诗里的主线。“榔头”的一生针对的目标就是“钉钉子”。“而一旦停下来,再没东西可钉,它就浑身不舒服∕那种美妙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它生命的全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榔头和钉子之间的关系即是顺应的也是对立的。“榔头”就是作为对付“钉子”的工具而创造的。而“钉子”则是不甘屈服于“榔头”之下的“钉子户”。“在没东西可钉的时候∕它弯下腰∕把一颗钉子毫不犹豫地钉在自己的大腿上。”这里面具有很深的含义,榔头需要钉钉子来满足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自己的大腿”这也有可能是一种现实中具有代表性“造假倾向”的作为。也是暗指某种行业行为的一种病态现状。

黄土层的第三首小诗《选筷子》 “筷篓里抽出两根筷子∕一长一短,都很精致∕它们最终的命运谁也说不清。”诗的趣味与人生的趣味交融在一起,一根筷子就像一个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是取决于自己的自身能力,而是取决于“另一根筷子”。“能否派上用场,与自身的精致无关∕只取决于再抽出的那一根∕与谁等长。”我认为这首小诗诗可以多解的,小诗不小,寓意深刻。无论第三根筷子的长短,对于另外一根不同长度的筷子都是一种悲哀。这就像一场游戏,悲哀的该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呢还是这场游戏的策划者?是谁掌控了这两根筷子的命运?或者说,是谁制造出了第三根筷子并把它推出场?这首小诗,有大格局的意思。




附:
诗四首

黄土层

大男孩奥巴马

这块黑抹布。不惧怕白宫的白
自从当了总统,史书上不再添加黑白纪
他身先士卒,任黑脑袋
憋不住的白发,自由长出来
他打地铺,吃盒饭,游说各州
画最美丽的饼,揉进黑芝麻,笑起来牙很白
不搞拉链门,爱星条旗,胜过米歇尔
执政四年老了八岁,脚下是“经济悬崖”
远望是亚太地区的梅子,红了
他很忙,还能像看望邻家小妹一样
接见一下受委屈的小明星
蹲下来,和她们一样高  

职业病

一只勤奋的榔头
从早到晚一刻不停钉钉子
而一旦停下来,再没东西可钉,它就浑身不舒服
那种美妙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是它生命的全部
安静使它的体温骤降
降到恐惧的地步
为了消除恐惧,榔头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在没东西可钉的时候
它弯下腰
把一颗钉子毫不犹豫地钉在自己的大腿上
   
选筷子

筷篓里抽出两根筷子
一长一短,都很精致
它们最终的命运谁也说不清

能否派上用场,与自身的精致无关
只取决于再抽出的那一根
与谁等长

扣扣的心

曾经也是红的,柔软的
充满肉感的,被母亲的温情拥抱过的。
一九九六年的秋天,人间的拥抱分崩离析了
这颗心才有了铁器的质感
只是缺少锋刃

从军是锉刀
不结婚是锉刀
残酷记忆是锉刀
仇家的傲慢是锉刀
日日夜夜锉掉非锋刃的部分

没有丝毫弯曲,闪亮的锋刃
经过二十三年的打磨,终于露出自己
扣扣的心,依旧是红的,柔软的
只不过,要先饮尽仇家的血
才肯进入法律的剑鞘



     

冬雁读石棉的诗
   

诗人石棉的诗《锚链》从意识、意象、朦胧的创作三方面入手,确立了诗的基调和诗人对诗意的定性。诗人的意识就是大众潜在的意识。“用一根细细的锚链∕他把地球拴在了船头。”意识是思维空间的参与者。“细细的锚链”,诗人用“细”来展示一种力度。“把地球栓在了船头”,这是锚链、船头、地球三者之间的对比。“现在∕轮船停在狭长的海平线上。他开始做梦。”诗人在虚象中表现自己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也就是精神世界的一种开阔和体现。

人的精神世界是万物的灵神,并且有展现自然界的人与自然的镜像。梦是人的另外一种人生的体现,也是生命的升华。“先梦见圆形的世界像个仪器∕又梦见力∕如暴雨一样密集∕后来,他梦见一个人。”人类的生命哲学就是在人类的生命中进一步的完善,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终极思考上。“圆形的世界”我们都很清楚它象征着什么,而“力”“暴雨”与“梦见一个人”,非静态地摹写自然,诗人在一种思维过渡的过程中让所有的“想象”最终统一。“过来拎起锚链∕轻轻拎着,像时间拎着它的钟摆。”在这个程度上诗中的自然灵性与人类之间的界限已经没有特定的标尺了,诗人追求的心神合一,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比喻与幻觉“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也就是要达到有限生命与无限生命的统一,就是要达到人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塔吉克族。石棉的诗是从每一寸时光里反复思考,反复咀嚼而完成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这首《转折》表达了一种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场景的描述,从中诗人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加工成诗。“昨天和今天/树上传来不一样的声音/从夏蝉变成秋蝉/仅仅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诗人给出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季节,以便顺其自然的进入“转折点”。

某种事物自己人类的转变,在某种形式和某种状态上的变化后的表现方式。以及人的性格和心情。“暴躁”“踢了小狗一脚”这是人的变化。“它扭头咬我的鞋子,要是昨天/它绝不会这样做,只可能趴在一旁/呜呜哀叫两声。”这是小狗的变化。“一张白纸/那么多人在上面行走”仅仅一夜呀,现在他们/齐刷刷地前进/像一支队伍。”从描述中摄取镜头,从想象中展开思路。诗人通过身边事物的一种“变化”对事物或人,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进行含蓄委婉的表达。  



附:
诗三首

石棉



锚链

用一根细细的锚链
他把地球拴在了船头

现在
轮船停在狭长的海平线上。他开始做梦

先梦见圆形的世界像个仪器
又梦见力
如暴雨一样密集
后来,他梦见一个人

过来拎起锚链
轻轻拎着,像时间拎着它的钟摆


转折

昨天和今天
树上传来不一样的声音
从夏蝉变成秋蝉
仅仅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时间为何如此匆忙
急急地带着所有能表达的情感
转折?今天有点暴躁、不安
踢了小狗一脚
它扭头咬我的鞋子,要是昨天
它绝不会这样做,只可能趴在一旁
呜呜哀叫两声
今天,读书里的文字
如同走在艰涩的石板路上
一张白纸
那么多人在上面行走
上一章,记载着他们的温顺与善良
仅仅一夜呀,现在他们
齐刷刷地前进
像一支队伍


那些大海

曾经用丝绸形容一片大海
用一根鞭子
驱赶锚地的船只
我哼一支小曲,立刻有薄薄的水汽配合

那时候,海面
像是刚从水底捞起来,又刚刚
在日光下抚平
天气
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好天气

那些大海,更是善解人意
当我念及人世的
艰涩,就飘出几缕湛蓝的波纹



冬雁读老家梦泉的诗
   
我认为老家梦泉的诗有着他自己的一种独有现实主义的风格,也多以诗人是否现实诗学者作为判断的根据和理由。

读老家梦泉的诗《母亲》,诗人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学流派,用一种深情的叙述手法让读者跟着诗人的思维深深地陷入。“母亲的笑∕一直长在我的床头∕就那样盛开着。”诗人把一个人的“笑”用“长在床头”来比喻,用“盛开”来形容,可见这种“笑”对诗人的印象以及在心中占据重要性的位置。“我知道∕这是母亲的梦∕从遥远的半山腰飘来。”母亲的梦会有很多,但诗人没有具体地指向而是让母亲的梦“从遥远的半山腰飘来”,在此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居住在“深山”的老人,“遥远”是指与“现代化城市”之间的距离或是一种思想与时代的差距。

“半山腰”说明一座山的高度,母亲那些缥缈的梦始终飘不过高高的大山,只能从半山腰悠然飘荡。“我的一些枝杈∕也在接近母亲的高度∕我的那些根∕也在学着母亲的样子∕把一些苦难和不顺摁住∕拽进身体∕拽进一片片绿意和绽放。”高度是诗人描叙的一个基点,它作为诗人对母亲的尊重和崇敬,也是对母亲人格上的一种认可和追随。至于“根”也在学母亲的样子,我认为是诗人学着母亲的“隐忍”,而那份“隐忍”其实正是母亲释放出来的“一片片绿意和绽放”。



附:
诗三首

老家梦泉


博鳌正走进黎明

这是博鳌的五六点钟
这是通往海边的小路
没有灯
隐约可见风的形状
像拉满的弓,射出椰林高亢的呼叫

还有比它更雄浑的
那排山倒海的巨浪
还绣有台风的虎斑
一排排冲过来,砸上去
呐喊着,吞去昏暗,露出洁白的牙齿

雨水,也赶过来
像是在追赶着什么
滋润一下那发干的嗓门
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母亲

母亲的笑
一直长在我的床头
就那样盛开着

我知道
这是母亲的梦
从遥远的半山腰飘来

我的一些枝杈
也在接近母亲的高度
我的那些根
也在学着母亲的样子
把一些苦难和不顺摁住
拽进身体
拽进一片片绿意和绽放
  

有一抹阳光射进来  

被困于时间的深处
被困于一时的闲暇里
有一抹阳光
透过长长的甬道
射进来
似乎  想熨平些什么
又似乎  想点亮些什么
他们相顾无言
沉默
是一粒膨胀的种子



冬雁读鲁侠客的诗

一开始所有的感想,随时间渐渐沉默得忘记了言语。就像是刚掉入水中奋力地挣扎,然后慢慢地失去了气力,最后任由着被水淹没,任其生死浮沉。读鲁侠客的诗《该买新茶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种在生活中浮沉的心境和状态。“养了多年的那盆茉莉花∕照旧开∕但他已闻不到香味。”“茉莉花”,我认为它只是诗人借助的一个象征物,而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闻不到香味”。茉莉花依旧开放,而为什么会“闻不到香味”?

我们继续读下去:“窗外的春雪大部已化∕一些化不了的∕死死拽紧树的根部∕不撒手。”春雪把树木当成了救命稻草,而“死死抓紧树的根部”是不是就能逃过着一劫,那“一些化不了的”是不是因此就会有了生命的转机?“喝茶,他用玻璃杯∕她用精致紫砂杯。”而此时诗人却“顾左右而言其他”,避开那些“问题”而转向另外一种境界。“还是上好龙井∕还是开水沏茶∕从杀口,到乏味∕
一壶茶∕冲泡的次数越来越少。”诗人在某种事物的定义上也是定义诗性的一种依据,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文学特征的手法。

现实通常是和虚构的世界互相冲突的,诗人用“茶”来推进他对一首诗的进展和经营,“还是——还是——”“从——到——”诗人在刻意加重这种现实主义的思想,以及它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想象。“她望着窗外失神地说∕春天又来了∕他接了一句,该买新茶了。”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诗中的“她”和“他”之间的关系,其实也诗人所迷茫的人生观念,全诗似乎没有一处刻意的“落脚点”,但全诗却又以一种无法取舍的主线相牵制着,在诗人不断地加强中,那种让人沉思,让人深悟的人生哲理尽含其中。



附:
诗三首

鲁侠客


该买新茶了  

养了多年的那盆茉莉花
照旧开
但他已闻不到香味

窗外的春雪大部已化
一些化不了的
死死拽紧树的根部
不撒手

喝茶,他用玻璃杯
她用精致紫砂杯

还是上好龙井
还是开水沏茶
从杀口,到乏味
一壶茶
冲泡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望着窗外失神地说
春天又来了
他接了一句,该买新茶了  


冥想

我站立山巅,或云层肩膀上
绿如墨玉的草尖上,凉风拂过
暑气顿消,我看见夏日暮色
摊开一页页无字经书,群山远遁
炊烟,曲折升起做着晚祷
一枚坠落的松针,直击大地的穴位
湖水痉挛着,通过一串串涟漪
把对岸的路灯,一盏盏点亮


寒露

是你所能想到
一切的瘦身

一滴枝头将要
坠落的晨露
快要腰斩

医院
刺鼻的来苏味道
捆绑着鼻翼
白色的床单上
空无一人

是杜拉
斯滚烫的双乳上
不再
分泌甜蜜的泉水

是一棵枯草
誓死不从
拽紧着大地
被疾风斩首

是什么?
什么都不是……

只有冷,凉的脚步声
缓缓逼近

被我贪婪嗅着的旷野
白茫茫一片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好多啊.一一读来,各有春秋,评与诗相得益彰,学习,受益,感谢了.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好诗好评,冬安!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