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小鸽的《一束光》
初读马小鸽的诗,就像走入了一个语言迷宫。这让我对我们母语表达的千变万化多了一分敬畏。诗人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不断创新的语言。
如果让你表达你内心渴望的那种爱,你会怎样表达?你会怎样说出他或她在你心里引起的那种感觉?“一道光”就是马小鸽对那种感觉的描述。
马小鸽这种感觉或许是早晨照进阳台的第一缕阳光给予的启示。这一缕阳光与她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一道光发生了共振,这便是《一道光》这首诗产生的源头。
这首诗起句便以一个让人绝望的判断呈现出一种低沉的情绪,“从未遇到的一道光//终究是很难遇上的”。这个绝望的声音似乎把人的情绪一下子推入谷底。这种坠落并不是真的让你坠落,而是为了让你漂浮。继而,诗人将这属于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的最独特的“一道光”的感觉尾尾道来,那束光便由开始的绝望,到在不同的地方时隐时现,再到用心聆听、感受、辨认,再到熟悉、迷恋、享受他,进而形成内心那个轮廓清晰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慕的形象。这样的一道光,便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让人潸然泪下的如甘饴般滋润生命的那个存在!
这样的一道光,如果在你我的生命中出现,我们会不会也“如饮一杯甘霖//在漏雨的眼帘在他的伞骨之下”?
这首诗隐含的情绪线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在马小鸽的叙述中却充满一种神秘感,这恰恰是因为这种感觉自身的神秘使然。马小鸽将光的视觉性巧妙转换成听觉去感受,恰恰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真实。这种听更加符合了一个人在孤独中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需求声音的细微体察。因而听比视更能准确描述那种感觉。
马小鸽善于给闯入脑海中的那些主要意象加上神秘的定语,就像巫术中的神秘呓语。这是她的诗的神秘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给“清泉”加上“心思缜密”的定语,给“喉结”加上“对人类负责”的定语。这些定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搭配的可能性,使语言自身变得新鲜而神秘。而这样的搭配并不是毫无逻辑的,反而是对内心那些细腻的情绪逻辑中主要意象的捕捉。“喉结”和“责任感”显然是男性特征的。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伞骨”这个词并不是很清楚,但却能感觉到一种“庇护”的存在。在阅读几遍后,脑海里便生成“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伞,一个女人在他的伞下流着幸福的热泪”的形象。
如果这道光存在,它只存在于内心深处。“从未遇到的一道光//终究是很难遇上的”。或许我们一辈子都难以真正遇上它,但它始终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
人生的绝望要靠希望去喂养!
2020.7.14日红力于北京
附马小鸽的诗
一道光
从未遇到的一道光
终究是很难遇上的
有时扶着墙角倾斜的木梯
有时照着阳台潮湿的砂浆
从未见过的一道光
我会从声音辨认他
那是一泓心思缜密的清泉
通过一个对人类负责的喉结
声音过滤的一道光
留给我一生感动的轮廓——
如饮一杯甘霖
在漏雨的眼帘在他的伞骨之下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