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人进入佛系状态的相由心生

空灵部落

万物自有天命,但诗人总是对自然景况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人生要义里走。人是什么角色?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白。人们往往活在琐事的铺展与席卷之中,日复一日地忙碌,抬着自己的一付骨架寻找归属之地。诗人汪抒则不然,他以其高产的诗歌对这个世界作了不同维度与层面的注释,从观察到体验,从怀疑到佛系,其《独自默诵》大抵呈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

汪抒的诗已读了十多年,他的第一本诗集黑皮的《堕落的果子》也曾赠阅与我。他主持的民刊《抵达》也刊发过我的诗与诗评。他那独特视角与陌生化的表达方式是贴了汪抒标签的,在纸刊与网络上出现的频率甚高,他活跃于文本而不参与交流,但他酒力超人,也许那才是他交流的前置条件。如今这首《独自默诵》文本的特质与其风格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完全进入了佛系的状态,是被自然之道所征服,并将自我圆融在天地之间,成为无我的那一部分。我惊讶于诗人原初对人世沧桑的积极介入,到彻悟之中的退出,不是戏剧性的变化,而正如诗中的场景,在别人享受午后阳光下的牌局之乐时,诗人却独自“在院门外的木椅上长坐/草地开阔/仿佛无边无际”,长时间的端坐就有了王维“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此处的“草地开阔”已经不是实景而是心景,自然是无边无际的。再眺望远处,青山孤独,而近观,“此刻有人冒着孤独/开车曲折地向湖边驶去”。诗人的孤傲,也在其各自的孤独中自省:孤独只是万物的个体元素,彼此在阳光下显现了阴影而获得了存在感。

值此,诗歌进入哲学思辨的领域:“生命没有多少真相/凡是目睹的/都不真实”。这是诗人生命体验的结果,他坚信之于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人们所见的只是表象和外衣,内核永远在硬壳之中不见天日。那么,山的孤独与人的孤独便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万物互联的整体,都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人由此心动,有愧于对这个世界的话语介入与干预过多,于是自愿放弃以“让万物在此刻/独自默诵”。此处妙在“默诵”而将自然万物的无声胜有声活灵活现了。风在诵,浪在诵,万物之静是在默默诵经。这便是佛系的相由心生。

当然,活在当下,诗人并非宿命论者。所谓天命即是自然之命运。人要顺从于自然规律,乐于在事物永恒的变化之中寻找诗人生命的无以穷尽的可能性。死亡故然是生命终结之果,但阻塞与弯曲通往死亡的道路,让其密林丛生,披星戴月,你便会在这条生命之道上乐此不疲。写诗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2020.11.5

附诗:

独自默诵

◎汪抒

那是一个真实的午后
别人在院子里的遮阳伞下打牌
我在院门外的木椅上长坐
草地开阔
仿佛无边无际

青山慵懒,在并不显著的日光下
微微辗转反侧

林木掩映的路上
此刻有人冒着孤独
开车曲折地向湖边驶去

生命没有多少真相
凡是目睹的
都不真实

我愿收回此生以来说过的所有话语
让万物在此刻
独自默诵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精彩。感谢美文美诗。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0-11-11 07:45:47
人要顺从于自然规律,乐于在事物永恒的变化之中寻找诗人生命的无以穷尽的可能性。死亡故然是生命终结之果,但阻塞与弯曲通往死亡的道路,让其密林丛生,披星戴月,你便会在这条生命之道上乐此不疲。写诗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愿收回此生以来说过的所有话语
让万物在此刻
独自默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