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世界诗歌运动
国际诗歌论坛
BBS
国际诗人专栏
批评家专栏
翻译家专栏
诗歌圈
Group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国际频道
国内频道
国际诗赛
世界期刊
注册须知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国际诗歌论坛
›
原创作品
›
评论comment
›
查看内容
发布主题
只蝶痴梦
频道主编
意象错觉中的反思 ——招小波诗歌《这两株木棉一定认识我的父亲》赏析
©
只蝶痴梦
频道主编
/ 2020-10-17 07:41 /
165 浏览
版权:
保留作者信息
意象错觉中的反思
——招小波诗歌《这两株木棉一定认识我的父亲》赏析
文/只蝶痴梦
生命是时代潮流中的浮木,在信仰里沉浮。
——————题记
诗人招小波的一首《这两株木棉一定认识我的父亲》属于历史反思性的诗歌。他通过对广州六榕寺中的两株木棉六十年风雨 和它们对历史变迁的见证,通过对广州六榕塔及延安宝塔的对照,以一位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父亲”的驻马,引发了对六十年前的那场狂热给六榕寺带来的灾难与伤痛。这是对那个畸形年代的人们的真实写照。被毁的寺院,打砸抢的红卫兵的狂热。但诗人的笔触是隐忍的,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以忧郁的目光轻轻扫过那个狂热年代的一角。仅仅是那惊鸿一瞥,却已令时空倒转。而诗人诗中那种肯定的语气,说两株木棉树一定见过“我”的父亲,令诗中“我”的父亲有了当时大众的面孔。两株木棉树在一个甲子的磨难里,挺了过来,它们像两个见证历史的老人,一个“挺”字,在无形之中,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我在广州六榕寺久久伫立
仰望两株一脸沧桑的木棉
六祖身边的这两株树
一定见过我的父亲
一个甲子的磨难
它们挺了过来
像两个历史老人”
诗人在第二节表象在说广州的六榕塔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都没有坍塌,实则是在是在以象征的方式述说当今之世佛教信仰与革命信仰两种信仰的并存。那些穿着道袍在木棉树下诵着经文的信众,映衬出六榕寺已恢复了曾经的宁静与安详。仿佛回到了那十年动乱以前那个安静祥和的时空,诗人在这里令读者对诗歌意象有了一种时空转换的错觉。
“广州的六榕塔
和延安的宝塔
都是父亲驻马的地方
它们都没有坍塌
今天,很多善信穿着道袍
在木棉树下诵着经文”
最后一节,诗人诗歌意象的突兀以及他设定的木棉树对他身份产生的错觉,如一把软刀,刺痛了读者的心,也刺痛了历史。那朵降落在诗人怀中的木棉花, 是佛的教化?还是历史的提醒?
整首诗歌,格调沉郁。诗人通过一个代指的典型的“我”与父亲在木棉树眼中产生的时空错觉,完成了诗歌意象含而不露的伤痕文学般的叙述与对接,这种诗歌意象错觉中对历史的反思,这种删繁就简的呈现,体现出诗人笔力深湛的举重若轻。
附:这两株木棉一定认识我的父亲
文/招小波
我在广州六榕寺久久伫立
仰望两株一脸沧桑的木棉
六祖身边的这两株树
一定见过我的父亲
一个甲子的磨难
它们挺了过来
像两个历史老人
广州的六榕塔
和延安的宝塔
都是父亲驻马的地方
它们都没有坍塌
今天,很多善信穿着道袍
在木棉树下诵着经文
忽然,一朵木棉花
降落到我的怀里
啊,这两株木棉树
一定把我
错认为我的父亲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苍凉
频道主编
2020-10-17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悦读,欣赏。谢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10-17 14: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谢谢苍凉老师雅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0-10-18 1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删繁就简的呈现,体现出诗人笔力深湛的举重若轻。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10-18 1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5
#
谢谢萦之老师雅赏。问好,遥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幽林石子
高级会员
2020-10-19 1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6
#
提读蝶兄佳评,问好。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10-19 2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7
#
谢谢石子老师雅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