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来源于:诗耳朵  诗神诗刊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alpK8-8GNhru_SbtY8SqXA

编者按丨非渔

“诗功课三人行”特刊采取诗神诗刊诗版图形式,经过诗和人的双重遴选而产生,在瞩目文本的同时,也着眼作者的整体实力与创作潜力。这些作者都来自于诗功课“训练营”,此前均已在“诗功课”或“诗功课特刊”亮相,这次入选既是一段过往的多维度呈现,也是某种未来的变奏式序章。这些作者大多是沉潜的“寂寞的歌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诗作不具备直击人心的力量,或抵达存在的可能。作者们真诚邀约,自由组合,三人成行;互相品鉴,互相砥砺,互相激荡。点评老师基于对作者诗歌创作乃至诗歌人生的总体把握,结合入选文本的表征与特质,进行深度赏析和精到品评。我们试图通过这种多元互鉴的方式,在客观呈现“草根”原生诗歌样本的同时,也真实呈现“物与象”、“眼与心”的多重映射。



杨 明 杰 诗 选

杨明杰.jpg

作者简介:杨明杰,笔名胡杨树,甘肃天水三阳川樊枣村人,一面漂泊,一面写作,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刊见《天津日报》、《天水晚报》、《中国民间短诗》,《潞河》、《世界作家文集》、《菊野文化传媒》《天津劳动保护报》等媒体。


[大漠胡杨]

用骨头写诗
用身躯作画
倒下,也咬紧牙关
躯体,做成指南针
向着大漠的最深处

声声驼铃响过之后
眼泪,化成热血
昭示着远方的天空
身躯,覆盖荒漠的苍凉

大漠,恢复往日的宁静
一幅悲壮的画面
顿时,让人屏住呼吸


[补心]

离家的时候,
把心撕成碎片抛向天空,

让心在空中盘旋游荡,
寻找自己的栖息地。

归来的时候,
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里,
有没有心的碎片,
一块一块拣起来缝合,
让伤痕不再疼痛,
让心不再滴血!


[从脚手架上滑落的农民工兄弟]


你生在温暖的春天
却像秋叶一样在风中悄然飘落
用血在天空勾画了一个惊叹号
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甚至姓名
只留下工友的叹息和儿女的哭声
你是我上铺的兄弟
我知道你家里还有老母读研的女儿和上高中的儿子
我已没有眼泪
只狠命的喝着昨晚和你喝剩的半瓶老村长
象一头寻找猎物的狼
两眼凶狠放着红光
问了问老板
他的赔偿金到位了没有?

杨明杰诗观:

       简洁。简朴的语言形式下创造语义的最高境界。
      直觉。诗歌的直觉能触及和探索人类存在陌生而深奥的部分。同时,用规范的汉语言和异质的语句造型来说出它们。
      人性。诗歌要说人话。对人类生存的痛楚和悲悯在深切关注是我诗歌主题的永恒的方向。

杨明杰诗功课学习体会:

      漂泊久了,心也就累了,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既然生活亦是一首诗,就应该找一个温馨的避风港得到歇息和补给。我们的诗神诗功课,就是这样一个港湾,因为它很务实,丝毫没有造作和炫耀,默默地为诗友们奉献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诗友们很勤奋,老师很谦和近人,正像江汉老师对我讲的,关于诗歌的问题随时可以与他交流,话语入心,不管多晚每一次请教都是耐心解答。一种精神,会成为所有诗友前进的功力,让更多的诗友从我们这里起飞。感谢生活,感谢述一、江汉、非渔、荒原、胡琦等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所有老师和诗友。



任 卫 东 诗 选

任卫东.jpg

作者简介:任卫东,【贤(闲)人帮主】,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并获奖。

[寂静]

一直在心里生长
每个夜晚,都听到
拔节的声音
一只猫,也竖起了耳朵

尘世的喧哗,难以遮挡
一直戴着面纱,像个羞怯的新娘
嫁给远方的辽阔
悄无声息,住进了另一个人的心里

全世界都在偷听
夏夜的门扉轻掩
星光坠地,荷花的歌吟
飘落水面,婉约了
少女的心思
     

[在我们中间]

月光清澈,我心宁静
风停下脚步,倾听一夜的雨声和蛙鸣
我已昏睡,无梦相扰

于午后醒来,赶紧泡一杯绿茶
在茶香里偷窥春天的模样,风的脚步轻轻
我们中间,隔着一朵花的距离

阳光敞开心扉
蜜蜂忙着采摘甜点
只有小鸟悠闲地对着梳妆的早晨
站在树梢上唱情歌

我们中间,隔着一阵风的距离
却不敢跨越,这从头再来的一天
   

[置换]

一个男人
像风中站立的老树
脸上的褶皱,矮下去的背影
在我的记忆里重叠起伏
他用甜酒和蜜语
引诱一朵梅花,盛开
冬天的第一场雪

雪地上,走过一个女人
她是那么喜欢男人吹牛
静静地看着他发脾气
她胆子很小,又充满可怜的幻想
卑微、高贵、浪漫
喜欢穿火红的风衣
更喜欢做一只扑火的飞蛾

他们时常在我心里
争吵不休,摔盘子扔碗
我只好将他们分开
一个左心房,一个右心室

如果有谁耐不住寂寞
我就将他们重新调换
直到他们永久的静默


任卫东诗观:
      近年来,一直在读诗与写诗之间徘徊,停留、思考,甚至曾一度中止诗歌的写作。
      如何把不同的人生境遇以及现实生活的种种琐碎,一一还原成诗,尽量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诗意,是我一直思考并注重的。写诗和读诗,都是同样在寻找。读诗,在寻找好诗;写诗,在寻找语言。像我,精心选择的语言,必须经过再加工,再提炼,甚至反复修改和随时修改,努力做到千锤百炼。这样,一行又一行,才能激发出诗的活力。
很欣赏这句话:“诗必须出自个人经验,小说出自他人经验。”诗歌,永远与爱结盟。爱,永远是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主题。
     一个诗写者,必须通过诗歌来体验,感悟、理解生命和生活。由此,也启发自己走向成熟,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充满悲悯意识和独立的情怀。读诗,会直接与诗人碰撞交流,诗人是碎片的描述者,读者是最好的倾听者。他们有时不分彼此,都同时沉迷于想象中,共同来完成一首诗的再度创作。写诗渐入佳境时,感觉自己可以与生者对话,也可以与逝者交谈。最终,甚至还可以与世界和时间对话,直到宇宙中充满自己空灵缥缈的回声。
      在读诗与写诗之间,自己成了自己的上帝,主宰所有可瞬间捕捉的意象。一个诗写者,必须拥有强劲而丰饶的想象,以及对细节的展现,再展现!只有这样,才会有现实生活的诗意完美呈现并绽放在自己的诗里,也驻留在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中。一个真正的诗写者,才会有写出好诗的无限可能。


任卫东诗功课学习体会:
       我们大家一直信任并推崇的诗功课,既是严肃文明,尊师敬长的大课堂,又是师(诗)友们互相关注交流,彼此了解,取长补短,加深感情的,温馨和睦的大家庭。所有老师们对诗歌写作的态度,都是严格要求,认真负责。让群里每个操练诗歌的朋友都心存敬畏,当然,我指的是对诗歌的神圣所产生的敬畏。
      我是个生性懒散疏淡的人,写诗全在心情和一时的冲动,也就是三分钟的热血吧。有时,一口气可连写十几首;有时,连续几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所写出来的习作难免眼高手低,质量有好有坏,诗技的提高和进步,诚如江汉老师所说,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可能是自己的笔力和才力不够吧。
      正是诗功课的各位老师的悉心指教和点拔,使我端正了学诗写诗的态度,也使愚钝的我有了一点进步和微不足道的成绩。正因为这些老师对诗歌的执着与付出,才能够催开我内心的诗意和灵感,在诗功课的百花园里自由生长和绽放。
     在此,对诗神诗功课的全体老师说一句:辛苦了,老师!感谢指教!感恩遇见!
     最后,套用一位名人的话作为结束语:“不管我写了多少首,我能写出来的好诗,永远是下一首!”




郑 国 辉 诗 选

郑国辉.jpg

作者简介:郑国辉,网名微雨诗路,1960年出生,高中文化。自幼受父亲影响,舞文弄墨是自己的偏爱!年轻时,由于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制约,虽偶有小作品发表,但基本弃笔荒芜了!自几年前微信闯入了我的生活,才与笔亲吻,才与文热恋,才把我整个的身心投入到我爱的海洋之中。秀得点滴绿,醉我一寸心,呕出丹肝血,映我九天霞!


[漂浮]

在苍茫的自然界里
我看到许多
漂浮的微尘

它们就这样
游荡着
根本就不知道
自己半斤八两

我也在漂浮
是陆地上所谓的高级动物
我的重量
和一片稻壳相同
和一朵风干的花瓣相仿


[又一天的落日]


飘来飘去的尘
又恢复了处女的静

此刻落日的余晖
收缩了手臂矮去了身段

打开的卧室门
进来的风直撩眼毛

像所有个落日一样
活着的人在寻着美好

而我则紧张的捡着
不断掉地上的头发


[微诗]

(一)云
我看云,飘逸浪漫
我羡慕它
但不想学它,毫无定向

(二)花
我看花,醉人芳香
我欣赏它
但不想学它,经不住严寒

(三)石
我看石,朴实厚重
我喜欢它
但不想学它,铁似心肠

(四)锅
我看锅,包公形象
我敬仰它
但不想学它,冷热无常

(五)门
我看门,忠诚无比
我崇拜它
但不想学它,门里门外的作派

(六)村道
村道
硬实的人,不再走了
病弱的人,走不了了

(七)炊烟
农舍的炊烟,粗了又粗
却粗不过,入眠的农家人
酒足饭饱后的,呼噜

(八)  我
有雨的时候,我愿意滋润
有风的时候,我愿意逆行
你来的时候,我愿意满眼装着你

(九)忘
忘记一顿饭,我不会再乎
忘记一班车,我不会懊悔没坐上
忘记路上牵你的手,我会自愧自责

(十)名
每天的一首诗,天天写自己的名
唯独突然写你名时,握笔的手热


郑国辉诗观:

       用情写诗,用心血去浇灌每首诗。找到人性的美,事物的真,内涵的纯,以自己的笔写出不愧于良心的作品,慰自己,令他人快乐,说出诗人想说的话,让在水一方的彼此共享真善美!

郑国辉诗功课学习体会:

      不可否认的事实,自进入到《诗神》四群后,在众多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不但创作热情高了,且诗作的质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是我写诗六年来未曾有过的事。我发自心中的感恩导师们,愿在导师们的帮助下快乐成长,更加充实幸福!


            诗人之品

杨明杰眼中的任卫东:

任卫东的《置换》所写的平常家庭里的凡人小亊,就像生活里的你我她。在我们的生活里,不是缺少诗,而是缺少发现,作者用质朴的笔调,真实的生活感悟,独特复杂的个人情感巧妙的把诗溶入生活当中,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任何一首好诗都是情与景融合的产物:“一个男人 / 像风中站立的老树 / 脸上的皱纹,矮下去的背影 / 在我的记忆里重叠起伏/他曾用甜酒和密语 / 引诱一朵梅花盛开 / 冬天的第一场雪”,作者用丰富想象,流畅的语言,有节奏很自然的穿插了一段往事,让人欲罢不能,不知不觉陷入深深的思考,诗意,固名思义,诗是有意境的,有了意境融入情感就自然成了好诗,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努力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模样,却没能活成自己,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如何过,都充满遗憾和悲凉,而人与人之间悲喜并不相同,来一次置换。

杨明杰眼中的郑国辉:


郑国辉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在我们诗神诗功课群里很活跃,他的几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中见大,作者用极其独特的触角朴实的笔调,用一件小事物为切入点,来告诉读者一个大哲理,生活夲身就是一首诗,每个人都是诗里的微尘,不知轻重的飘浮,但人亦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和情感:“我也飘浮 / 是陆地上的高级动物 / 我的重量 / 和一颗稻壳相同 / 和一朵风干的花瓣相仿”,作者用简明朴实的语言通过诗意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思考。作者生活基础厚实,语言感染力强:“我看云 / 飘逸浪漫 / 我羡慕她 / 但不想学她 / 毫无定向”,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朴实的笔调,给人感悟,发人深思。诗品即人品,愿国辉的诗像自己的《落日》一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任卫东眼中的杨明杰:


读胡杨树诗兄的诗,基本上就读懂了他的人:豪放、热情、正直、仗义。颇有古侠士之风。我想:有一天,他突然来到我跟前,我会从人群中一眼认出他来。仅凭这些想象中的样子,他就和我这个刚直,豪爽的东北人投缘。《大漠胡杨》,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一个热情洋溢而又倔强的西北汉子,就像这桀骜不驯,向死而生的大漠胡杨。胡杨树诗兄的诗句有着岩石般的粗糙和质感,他在诗中把大漠胡杨描绘成一幅悲壮又静默的画图!
他的另一首佳作《从脚手架上滑落的农民工兄弟》,开头就令人震撼:“你生在温暖的冬天 / 却向秋叶一样在风中悄然飘落 / 用血在天空勾画了一个惊叹号 / 你什么都没留下 / 甚至姓名……”整首诗悲泣如诉,让人触摸到一颗滚烫的心,感受到诗人的仗义执言,还有字里行间的愤怒,同情、悲悯和无奈。
深夜的灯火里,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个来自大西北的诗人形象:其诗如人,粗犷、豪放、热血、仗义。他像个大漠边关的侠客,独自行走在诗的江湖,漂泊于苍茫的天地间……

任卫东眼中的郑国辉:

郑国辉诗兄是一位高产优质的诗人。我和郑兄同是东北人,在群里的日常交流中,他从不多说一句话。但,我已感受到他的成熟,沉稳、机敏、老辣。他在群里也十分活跃,经常有佳作展示,令诗友们交口称赞。他写出的诗接近口语化,余味深长,颇具高手风范。
且看他的佳作《漂浮》:“我也在漂浮 / 是陆地上所谓的高级动物 / 我的重量 / 和一片稻壳相同 / 和一朵风干的花瓣相仿”。这首小诗语言虽浅白,但意蕴深厚。通过观照与自省,具有一种强烈的反讽与批判意识。再品读他的《又一天的落日》,诗中写道:“……此刻落日的余晖/收缩了手臂矮去了身段……象所有个落日一样 / 活着的人在寻找美好……”。精短的几句,写出了诗人心中的真诚,在真诚中寻求生活的美好。
还因为我也喜欢微型诗写作的缘故,所以特别留意郑国辉诗兄的微诗佳作。他的《微诗系列》别具一格,语言精炼,托物寄情,感悟尤深。这些,都值得我学习和欣赏。


郑国辉眼中的杨明杰:




胡杨树的这三首诗,总体都是特别震撼的话题。第一首《大漠胡杨》:“用骨头写诗 /用身躯作画 / 倒下也咬紧牙关 / 身躯作成指南针”,这一句句扣动人心的诗语,那驼铃响过,眼泪成血,身躯覆盖着荒漠的苍凉,就这样,“一幅悲壮的画面 / 顿时 / 让人屏住呼吸”。这是生活积累所至,不然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第二首的《补心》:“离家的时候 / 把心撕成碎片抛向天空”,就一句话垫定了该诗的乾坤,把读者的心紧紧抓住,又以雪花片片的妙想,缝合疼痛,“让心不再滴血”,想象奇特,令人心酸,令人动容。第三首诗的《从脚手架上滑落的农民工兄弟》写道:“你什么也没有留下 / 甚至姓名 / 只留下了工友的叹息和儿女的哭声”。此时的读者和诗者的心一样沉重。你看作者接着写道:“我已没有眼泪了 / 只狠命的喝着昨晚和你喝剩的半瓶老村长”,让人荡气回肠,不能不触碰到酸楚的神经。最后那句(我想)“问问老板 / 他的赔偿金到位了没有”!话锋高出八度,一个讲情谊,仗意直怀的人物瞬间就立起来了!

郑国辉眼中的任卫东:


《在我们中间》是一首很有嚼头的小诗。第一个小节,“月光清澈 / 我心宁静”,表现了作者悠哉游哉的夜晚生活,那种恬静而快乐的样子。第二小节,“在茶香里偷窥春天的模样 / 风的脚步轻轻”,是很形象的描写。第三小节,更具有诗情画意了:“蜜蜂忙着采摘 / 只有小鸟悠闲地对着梳妆的早晨”。最后一小节,“我们中间 / 隔着一阵风的距离 / 却不敢超越 / 这从头再来的一天”,既扣主题又耐人寻味。《寂静》一诗较好的体现出夜里人的思维,也很委婉的表达了一种深情。什么样的心思像拔节的不断生长呢?连猫也竖起了耳朵在听,原来是“像一位羞怯的新娘 / 悄无声息的 / 住进一个人的心里 / 全世界都在听”,这些语言特有画面感。《置换》这是有关锅碗瓢盆的故事。“一个男人 / 像风中站立的老树 / 脸上的褶皱 / 矮下去的背影 / 一个女人 / 喜欢穿火红的风衣”,她愿意看他发脾气,愿意看他摔东西,也愿意听他吹牛,她的一生则胆小怕事,忍辱负重,就这样的两个人,作者只能把他们分开,“一个在左心房 / 一个在右心室”,很有趣的从生活之海里掬出一朵浪花!



编后记丨非渔



这一期我们推出杨明杰、任卫东、郑国辉三位诗人。

Vol.1 杨明杰:悲怆的变调

杨明杰的诗作,颇有悲怆感。这首先与他的选材分不开。大漠胡杨、破碎的心、从脚手架上滑落的农民兄弟,这些物事自带痛感进入胡杨树的诗行,直接地触动读者的心弦。诗人所见正是诗人所经历的,但经历只有内化为生命体验才能转化为艺术品为读者所见。在这方面,胡杨树是成功的。在诗歌的生成方式上,作者相信直觉,依赖直觉,他说:“诗歌的直觉能触及和探索人类存在陌生而深奥的部分。同时,用规范的汉语言和异质的语句造型来说出它们。”作者把写意和叙事有机结合起来,“用骨头写诗 / 用身躯作画 / 倒下,也咬紧牙关 / 躯体,做成指南针 / 向着大漠的最深处”,“离家的时候,/ 把心撕成碎片抛向天空”,这些富有画面感的诗行,叙事就是写意,就是抒情,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从脚手架上滑落的农民工兄弟》开头几行也是这样:“你生在温暖的春天 / 却像秋叶一样在风中悄然飘落 / 用血在天空勾画了一个惊叹号”,但在现实的残酷和生存的沉痛面前,即使这样伤心惨目的抒情也显得浮泛并难以为继。是以诗人在后面彻底抛弃了美的规训,“我已没有眼泪 / 只狠命的喝着昨晚和你喝剩的半瓶老村长 / 象一头寻找猎物的狼 / 两眼凶狠放着红光 / 问了问老板 / 他的赔偿金到位了没有?”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说过:“从长期来看,作家是由他们所发现的人类处境的真相以及他们表达那些真相的艺术性来衡量的。”引用这段话,希望既能表达对胡杨树此类诗作的敬意,也对诗人有所启示。

Vol.2 任卫东:婉约的互悖


任卫东的《寂静》完全由一组想象的画面呈现诗意:寂静生长,在夜晚拔节,猫竖起耳朵,戴着面纱的新娘,嫁给远方的辽阔,星光坠地,荷花的歌吟,少女的心思……忽远忽近的镜头,渐渐拉伸寂静的时空幅度和心灵的冥思深度。他轻灵的诗笔凌波微步般掠过这些物事,把寂静写得活色生香。从艺术辩证法来看,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都是以动写静。诗人的表达是婉约的。《在我们中间》也是这样,欲说还休的喜悦与遗憾,无法言明的距离与牵挂,半是明媚半是忧伤:“我们中间,隔着一阵风的距离/却不敢跨越,这从头再来的一天”。诗人似乎特别钟情这样的并置与互悖。《置换》一诗,作者自己说最初是写爱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状态,既相互依恋又不堪日常琐碎的争吵,既有对当下爱情与婚姻的观察和感触,也有对父母婚姻生活的追忆和慨叹。但当读者面对这样的诗句:“他们时常在我心里 / 争吵不休,摔盘子扔碗 / 我只好将他们分开 / 一个左心房,一个右心室 // 如果有谁耐不住寂寞 / 我就将他们重新调换 / 直到他们永久的静默”,恐怕会想到更多。而多出的部分,恰恰构成了这首诗隽永的意味。正如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所言:“在诗歌中,我们只是停留在即将离开的地方,我们只是创造与之疏远的东西,我们只有消灭时间,才能获得长久的时间。”任卫东这些带有互悖意味的诗作,与其婉约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双重互悖,给人相当不错的阅读体验。

Vol.3 郑国辉:老辣的惊奇


儿童的眼里满是惊奇。每一次惊奇都是一首诗。成人后,惊奇越来越少,诗意也与日俱减。诗人的情形要好一点。有一种人素有诗心,年轻时忙东忙西,无暇习诗作诗。到了某个阶段,生活安定了,诗心复萌,诗眼顿开,满眼都是惊奇,因为岁月的沉淀,种种惊奇颇有老辣的味道,出手自是不凡。这种人是有福的。郑国辉就是这样的一个福者。“在苍茫的自然界里 / 我看到许多 / 漂浮的微尘”(《漂浮》),微尘不惊奇,惊奇在于“它们就这样 / 游荡着 / 根本就不知道 / 自己半斤八两”,作者的惊奇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也在漂浮 / 是陆地上所谓的高级动物 / 我的重量/和一片稻壳相同 / 和一朵风干的花瓣相仿”。始于观察,兴于惊奇,终于感喟,相当老到。诗人创作了大量即景会心的微诗,或许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诗人穿透性的抵达。“我看石,朴实厚重 / 我喜欢它 / 但不想学它,铁似心肠”(《石》),与其说这是发现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投射出来的。但当这种投射扑入读者的眼帘,瞬间又造成了惊奇的效果。罗马尼亚作家、诗人、哲学家卢齐安·布拉加说:“诗人是词语医院里的一位献血者。”郑国辉似乎有这样的野心,通过词语给他眼见的每一个寻常物事献血,从而赋予它们异样的光彩。“每天的一首诗,天天写自己的名/唯独突然写你名时,握笔的手热”,这首《名》,不单单是惊奇,也不纯然是投射,而是内外交感的产物。这种情感的温度,与作者大量冷峻的诗写相比,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09:56:49
首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09:57:10
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编者按丨非渔

“诗功课三人行”特刊采取诗神诗刊诗版图形式,经过诗和人的双重遴选而产生,在瞩目文本的同时,也着眼作者的整体实力与创作潜力。这些作者都来自于诗功课“训练营”,此前均已在“诗功课”或“诗功课特刊”亮相,这次入选既是一段过往的多维度呈现,也是某种未来的变奏式序章。这些作者大多是沉潜的“寂寞的歌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诗作不具备直击人心的力量,或抵达存在的可能。作者们真诚邀约,自由组合,三人成行;互相品鉴,互相砥砺,互相激荡。点评老师基于对作者诗歌创作乃至诗歌人生的总体把握,结合入选文本的表征与特质,进行深度赏析和精到品评。我们试图通过这种多元互鉴的方式,在客观呈现“草根”原生诗歌样本的同时,也真实呈现“物与象”、“眼与心”的多重映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渔老师厉害!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渔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0-10-16 10:32:42
向燕子飞主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10:38:55
写诗和读诗,都是同样在寻找。读诗,在寻找好诗;写诗,在寻找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10:44:34
农民工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10:44:58
飘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艳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16 10:45:14
置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