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诗 经 典《 When you are old 》翻 译 评 论(上)
又一文化景观难保《 When you are old 》在被任性拆、改、假造 —— 解 读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20. 10. 6
摘 要: 鲁班门庭亮斧,关公帐下试刀;
叶芝名诗堪译,玄在面虎论道!
一叶小诗,疑设程序:谨防翻译,尤杀汉语;
历逾百年,异采版译;文言白话,纷呈体例;
笔枉更新,墨费升级;老君丹炉,不见真谛;
而今痛辍《红楼学会》,
见义勇为,染指参与!
关键词: 珍爱人类文化遗产,STOP CALLING CHINA “拆那儿”!“拆那儿”!!“拆那儿”!!!
序
公诉代叶芝、陪审为原著:
毋我添枝生叶闭目空言有,
毋意故弄玄虚瞠目强道无;
毋固愚蒙跟风类诗人学者,
毋必过年看邻居追潮逐流;
不戏说演义滥尾开拓,
不任性渲染润饰润色,
不创新创意凭拍脑袋,
不异想投筹跟进炒作;
不勾兑搀假聘托哗众诱导,
不山寨仿古忽悠添加发酵;
不妄自菲薄过度包装加裱,
不宠洋媚外意想神化拼造;
开胸验肺融雪见尸,掐指搬趾数珠断线,
掰豆包说豆馅,抽丝剥茧追责谜底迷面。
平铺直叙亦词亦译、裸体核磁全息诊断,
短斤少两、捆绑结单已经白描送上西天;
古往睡狮拳轻不痛,今来狮睡不骂能醒?
假冒只言开铡315,亵渎片语问斩360;
史上最最智能、遥感、新款 iPhone10:
通言俗语,秒杀,快照,直迸!照直迸:
深谈纵探不练!实论大议横勘:《当你老了》—— 名著史上最最失败华文译本
二零一五年春晚后,有更多人开始关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1865.6.13-1939.1.28)原创著名诗歌《 WHEN YOU ARE OLD 》。作者藉该诗绘展一暮年寡居凡妪憩坐炉畔渐入梦乡后过目往情间驻步最爱情曲即刻,因应火瞌倾盹栽暨猝醒之际,豁然感叹有爱人生短似盹憩一瞬稍纵即逝;感叹无限眷恋既往至爱难以割舍、如影随行、挥之不去,如山外见山,辗转缠绵于怀之怅然心幕。
诗中暮恋心境通过特写老人梦中梦后两瞬间,其自身六个实义动作完成。读过其英文原本及其繁多繁多中文译本后,不难看到其中无不存有于情、于理、于原著,寓意相龃、甚至相悖之处,包括海内外各相对前茅知名译本在案。
本作就原著近悉数中文译本展卷有在之主要问题,根据目前通行翻译准则,对照原著英文原本分别逐行评论如下:
原 文
When you are old
____ Willian · Butler · Yeats (UK / 1865.6.13--1939.1.28)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在原作第一、二两行中: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take(2-4)是全诗两个重要节点之一,是作品语境已完全入梦标志,是老人梦中第一动作,是理解、翻译、欣赏该作之关键导向词。原作此处 take down this book(2-1.2.3.4)一笔(陈述语),被近悉数译者简单肤浅、草率盲目、形而上地按祈使语理解、翻译,导致原作伊始移就修辞——原著独到妙笔,在此沦为败笔——全部畸译本最致命一处败笔;使准悉数华文译本从而一错二错连三错,错译俯拾皆是,错贯通篇!致使原著各标签性亮点无一呈现。通读原著原本及译本后,略谙文学、思辨正常的读者要问:
1. 原作文字信息中,老人在梦期间,有被人要求去做“取... ...”的动作吗?
2. 译本中 "请取... ...、取... ..."是语境中老人在要求别人、还是在要求我们读者去做“取... ...”的动作?
3. 是老人自己开始梦游、开始梦呓吗?
4. 面对 “... ... 回观情感画册,复览爱的章篇 ... ...”,刍荛调头翻找、左顾右盼,文人学者呢?寻其书箱卷柜前?诗人不懂诗的语言?
在近悉数译本中"请取... ...、取... ..."这一发轫败笔、致命在完全错置原著原作语境语言坐标定位及导向,彻底搅扰原著全作语境语言线性地、行散意不散地表达、展述,直至全盘诋毁原著全作创意之深入浅出,手笔之精巧别致,致使原著全作变异成某种娓娓求讨存在感的表白,并因而使原著全作之理解、欣赏变成考究、解析一堆原本不该在时序、语序、思序上均颠三倒四、表达错乱、不伦不类、不男不女的求爱文字,抑或小品剧本多人对口或旁白续幕词。
在原作第三、四两行译文中: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有绝大多数译者把soft look ... ... once(1-1.2)译成:“柔和的眼神、神色柔和的眼波”,甚至译成:“黛影深幽、一汪秋水”,同时又把shadows deep(2-1.2)译成:“深邃的阴影、青幽的晕影、宁静倒影、柔和倒影”,几乎把所有光鲜汉语用尽来翻译这双疑似世界第一好眼睛感觉还是不够用,淘尽选尽,以至对这双眼睛的翻译太太专著,竟然舍本逐末、跑偏下道,完全不去理会:
1. 世上最糟的求爱信是否就可以不做任何铺垫,开篇就如此轻佻、俗媚地阿谀对方的眼神、眼眶、眼睫毛?
2. 一个梦境事物,什么人能想见清澈到眼神、晕影、甚至眼波之如此分辨度?
3. 千万年来、全西方人种、从早到晚、司空见惯、面面相觑的凸鼻凹眼在此浓墨渲染不突兀、不冗赘吗?不低俗、不莫名其妙吗?
4. 诗之题目“当你老了”——“当!你!老!了!”这四字暗示什么?一个步入尾声之人,入梦会梦什么?入梦即见眼波、眼晕、眼影、眼黛吗?这与全作之起承转合,这与全作中前言后语衔合吗?不像插队者吗?满席佳肴未动,先窜落苍蝇一只,协调吗?可理喻吗? 不滑稽吗?
5. 我们中国人说的“舌尖上的中国,你眼中的中国”能理解成:你生理上、自身舌上、眼里,生成长就的某种称其为“中国”的东西吗?如影随至的事物,有多少是影子?推波助澜、推助的,有多少是波澜?眼中钉、肉中刺,是眼里的钉子、肉里的刺吗?作为跨世纪专家、学者、文化人,我们尚在为伍郎玉柱?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就成了叶公好龙,当真去翻书求索千锺粟?倒卷寻觅黄金屋吗?
在原作第五、六、七这三行译文中: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有绝大绝大多数译者把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2+1)译成:“都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都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或真心或假意爱你的美丽、都出自假意或真情爱你... ... ”... ...,专家呀,学者呀,您是否考虑过:
1. 六行中的第二个love(2-4)是个搭配赠送词吗?如否,能截留暗扣吗?以“爱”去爱不重复吗?不是病句吗?
2. 英文中with(2-5)能等同与in吗?
3. 西方、西方的,绅士、绅士求爱,也是爱令智昏?怎么如此卑鄙,褒己贬人不遮不掩?这种人品,对方有安全感吗?
4. 原作六行大意(有人爱你外在观感)与:
原作七行大意(有人爱你内在心性)两者相比,原作落笔本已对照简洁、明快;而:
畸译中、六行的、有人“...或假意”爱你外在观感与七行相比,岂非画蛇添足、涂鸦赘笔于此?
5. 六行“真心或假意”之爱与:
七行真心之爱两者相比、岂非悖论、定论之比?
在原作第七、八两行译文中: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有绝大绝大多数译者把 pilgrim Soul(1-4.3)译成:“圣洁的灵魂、圣洁的心、圣洁的心灵”... ...,将其按中国式思维、望文字而生翻译,一厢认为这样很阳光、很正能量,全然不看原作之上下文,不问其篇章修辞:
1. 原作中Soul(1-3)是否大写?与 pilgrim(1-4)组合,是褒义?是贬义?是借代?是借喻?
2.与其pilgrim(1-4)译“圣洁”,孰不“圣洁”?窥一斑见全豹,诗译之真伪呢?不虑人疑一译而问全文吗?
3. 即便 pilgrim Soul(1-4.3)可以“圣洁、很高大上”, 将其与之前文(五、六两行)互文互感,有鲜明对比、反衬、侧写作用吗?读者能不联想:“像撞见一个上着西服领带、下穿小泳裤的怪人”;
4. 与紧随其后的“忧愁”(2+4)作为排比表达,能有递增、递进给力效果吗?不像中风人行,其一侧是偏瘫吗?读到畸译此处,谁不联想:“叶芝?诺贝尔?如是尔?”
5. 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不审评互感、互体写作逻辑,不审评最基本修辞法?
6. 应该公认,But(1+1)是正确、理性领会、翻译、鉴别、界定、论证、欣赏全作中闋(第 5、6、7、8 四行)之纲领作用词;其纲领作用在:
a. 当But(1+1)其前者五、六两行寓意有人真爱你的外在;
而But(1+1)其后者七、八两行寓意有人真爱你的内在;
则五、六与七、八双方对比,原作立意为里表之比,内外鲜明,通情达理。
b. 当But(1+1)其前者五、六两行寓意有人真爱或假爱你的外在;
而But(1+1)其后者七、八两行寓意有人真爱你的内在和外在;
则五、六与七、八双方对比,原作立意成悖论之比,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7. 依据逻辑法,原作中闋(第 5、6、7、8 四行)如上述 b. 立意,试想:
a. 其作者正常思维何在?
b. 原作中闋、爱与被爱双方,其届时行为与状态发生时间顺序衔合性、呼应性何在?
c. 该双方之行为、状态与尾阕双方之行为、状态发生时间顺序衔合性、呼应性何在?
d. 译文应依据的是原文实际存在的、有逻辑归属的主语、谓语词,实际存在的、有逻辑归属的句法、词法、标点、零标点,时态、语态、助动词,还是我们译者自己的希望、推测、臆想,我们译者自己的主观期许、浪漫憧憬?
在畸译原作最为卖点的第八行中,有太多太多译者让其受众怀疑其是否曾像普通学生,作业后检查过、审视过自己完成的功课:
1. 凭“静止是相对的”就可以把changing(2-2)等同于完成体译给读者吗?
2. 原作中有“皱纹、风霜”吗?有“怔忡错愕、留痕”吗?有此基础含义之相应英文在原作中有吗?
3. 特别是sorrows (2+4)一词,在原作中,属性表意而非表形,其基本、主导信息“哀愁、忧伤”与“皱纹、留痕”大相径庭,即使翻译可以支持连同其前后作用相关几词引衬表达,我们就可以任性发挥、任性捆绑销售、过度治疗、过度包装吗?我们就可以任凭创新中国式智慧、创意山寨式变通,不讲翻译规矩,随意出入原作原文字的、原本的信息理念界定吗?我们就可以肆无红灯实线?强词歪曲、甚至抹杀原作笔触之专利性风采,原作笔调之符号性夺人吗?
4. 原作中闋,五、六行与七、八行两者,其前者:
有人贪图你外在可人,其后者:
有人包容你内在忧人,But(1+1)前后两者修辞互文互体,对仗工整、精致,互为侧写、对比,顺理成章,本是原作又一亮点妙笔,然而,却又成近悉数华文译作又一污点败笔;毛公鼎、司母戊,出土斑驳陆离,一时不易看好,是否也可以拿去变现套取风潮、时尚、人见人爱的奔驰、宝马、保时捷?咳——原作天工巧夺赤兔马,畸译生搬硬套推磨驴!痛惜呀!痛惜!
的确,文艺作品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可用于写诗,写!诗,但译诗,翻译诗,翻译!诗,是写诗吗?条条路可通罗马,通的应是罗马!百花齐放,放的应是花!十盲摸象凭主观,靠想象,不客观、不实际,纵十盲十象、百盲百象也不是真象。《三国演义》为什么不直接命名“三国志”?甚至已一比一比例的“圆明新园”为什么不了当名其“圆明园”?文化产品翻译是否大可不必顾及误导受众?推崇爱之绝唱是否应另做诗章,不必请托名人叶芝剪彩装潢?
在原作第九、十两行的译文中: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有近悉数译者视而不见第九行唯一连词And(1+1)及标点逗号,急功近利,去寅吃卯粮,觊觎其后第十行之 Murmur(2+1),致使bending down(1+2.3)本该理解、翻译为刹车词属,反被当做油门词处理,致使原作语境主人公自首阕入梦起(... nodding by the fire,)至尾阕终未醒,致使看似悉数华文译本均以一纸或男或女之梦游、梦呓结束其各自谦称之拙译;也正是在此,原作中老人、感叹心声一笔——鬼斧神工一笔——珠联璧合一笔!成泥牛入海,至今无声无息!
第九行的bending down(1+2.3)是全诗两个重要节点之二,是作品梦中语境截止标志词,也是作品中老人梦中由各And连接之诸动作中最后者。然而,一经刚愎大工将其与Murmur(2+1),译成:“垂下头去... ...轻轻诉说、弯下身子... ...忧伤地低诉”,结果是,凡名人持股,必跟进跟补:“並且俯身... ...喃喃低語、俯下身... ...喃喃说、俯身.... ...嚅嗫、弯下了腰,低语着、佝偻着... ...轻轻诉说”... ...,在此,有太多太多、太太多华文译者一律不经自己人类之头去想:
1. 原作第九行首词And(1+1)是连词,是在连接哪个并列词?
2. 作为梦醒语境唯一启动装置词And(1+1),能入目无睹?能匿项结单?能短斤少两译给读者吗?
3. bending down(1+2.3)应去呼应其前之首阕中And nodding(2+1.2),还是该修饰其后之本阕中Murmur、去烂尾开发?
4. 语境中、此时老人是 not having put down her book ? 还是依然魂游梦乡?自动在游走着、在梦呓着?
5. 还是仍有他人继续在要求老人梦游?继续在要求老人梦呓?要求的行为主体是哪个单词?
6. 何为标识老人梦醒动作词?
7. 敢问:对该词的译文表达,同道们:在您自己的、谦称的拙译中是否漏译?是否有所体现,抑或您之拙译货真价实、非拙译莫属?
显然,原作各华文畸译本语境语言导航仪几乎均在此彻底失灵、死机、崩溃;各畸译本至此,诗译颓废堕落成散文译,且已毫无掩饰;各畸译本之全作几乎至此均因语境语汇言出无主而变身一驾景点所在不明、路径不畅、左剐右蹭、无暇前瞻后视、一路坎坷颠簸、直至抛锚搁浅的无属性词、句之杂烩堆砌。
在原作尾阕最后三行中: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名可名,非常名者众,因而,原著作者用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老妪一句自言自语,一句梦醒后低怨,一句彻悟性告白,宣示一种人间难以名状之爱Love(1-2 )、一种人间难以名状之情Love(1-2 ),一种宏观无、微观有之感Love(1-2 );一种暮年鳏寡老人早上醒来:发现房间里那空床位时,发现门外那再熟的声音、再熟的背影也将永远不会是那人时,发现自己又棘手、掣肘于那人举手之劳时,发现再不会有人与自己争用电脑、争用遥控器时,发现房间里许许多多、只要你不去动,它将永远放在那里,而那又曾是另一人非常喜欢、朝夕使用的物品时,... ... 油然而生的,无可向任何人倾诉的,至死在心的相恋情愫Love(1-2 ),因此,这种若即——已去,若离——在心之若即若离之爱Love(1-2 ),这种我们人类可心会难语达之常无为而无不为之爱Love(1-2 ),在老妪自言自语中,原著作者将其表现为大写Love(1-2)。
同时,在原作尾阕最后三行中,这个大写Love(1-2) 的两个谓语词fled(1-1)和paced(2+2) 之一主二谓并用,正是体现作者匠心别具地藉既互文互体、又互为反衬之修辞,平行展示人间垂暮之人心中因终身伴侣宏观离去(那人走得太快了 '' fled '')、微观在心(那人时时盘桓不去、事事如影随行 " paced ”)而生之怅然情怀所在;正是体现作者创意精巧地藉应火倾瞌盹栽( ...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 之梦醒一瞬,生动、形象、以景事,喻情理,脱颖感悟人间美好逝如斯,尽珍尽爱莫迟疑之主题宗旨所在;正是体现原著《WHEN YOU ARE OLD》全作文情并茂、相得益彰、同步升华、收官辉煌所在。
而在近悉数华文译本中,这个爱Love(1-2)的两个谓语动作词 fled(1-1)、 paced(2+2)被表现为非原著中老人心理的、妪叟两人平行并进的两个动作,而是被庸陋不堪地,小儿科、菜鸟级、俗套、酸腐地处理成一个人的、单方的、先后、单向、相继相续的示恋、失恋感的某种思念、思恋行为,以至更淡心理、更淡情感、更淡人性、直至神化的所谓爱神行为,同时又把how(1-3)十分牵强地表达为“如何、怎样”语感,致使一部世纪名篇丧魂失魄!神彩殆尽!诗人们,翻译工作者:珍珠卖成鱼目啦!死鱼!臭鱼呀!为过吗?醒醒吧!诗人们,翻译工作者:想求知的,热诚的,同好的,读者朋友们,您的后代子孙们,... ...或迟或早要质疑,要追责:
1. paced(2+2)可以强行别车fled(1-1)并线驶入And hid(3+2)出口吗?没看到fled(1-1)在正常直行、其后根本没有任何标点指示吗?
2. 连词And(3+1)接续的是 paced(2+2)和 hid(3+2)吗?怎么把读者当游客,不导游景点反绑架去购物、去看一个人的、只有一个人的铁人五项全能(忽而急奔、忽而慢踱、忽而钻山、忽而上天、最后隐陷)?此真可谓太奇异、太创意、太不可思议!
3. 英文中how(1-3),能等同与why理解吗?敢问所有译过该词所在句的同好:
a. 原作第九行中这个how(1-3),在文中属疑问副词还是连接副词?
b. 是否有被其修饰词?如有,请精准指出;
c. 该词所在句之尾,原文是否应有问号?其所在译文语境语言之行为主体是哪个单词?
d. 其译文应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该是诗句、还是剧本旁白说明词?
e. 此处,我们的译文依据的仍应是原著上下文之标点、之字、词、句,还是我们道听途说的作者轶事?我们每个人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
4. Murmur, a little sadly(1+1.2.3.4)至终,其言属原著语境主导语言本身,还是全译本中,或男或女、或他或你之朋友圈在聊天?
5. 原作题目是" When you are old ",是“当你老了”,作为全作尾阙最后一笔,是该表现一个蜷盹火边行将就木者、仍在浪漫地憧憬着什么爱的叩问吗?仍在像豆蔻少女一样、去浪漫地想象着会有什么爱正在和她玩失踪、玩拉黑吗? 人之四十不惑,古稀甚至耄耋之人还能有“如何进山、怎样上天”这样的疑惑吗?
6. 原作题目是"When you are old",是“当你老了”,这四词字里行间寓意是“当你老了——当你,老了!老了!”有这样的标题,作为原作尾阙最后一笔,要更真切、更鲜明奏响的,要与读者共鸣的主旋律该是什么?该是表现世上鳏寡孤独老人普遍的、共性存在的感伤和无奈,还是去表现一个青年时、有人恋她的眼神,中年时、有人爱她的皱纹,老年时、还有感应她的所谓爱神——这么一个世上人朽心花、巾帼特例老奇葩?
7. 原作题目是"When you are old",是“当你老了”,作为全作最后一笔,是龙应点睛、是孔雀该展屏,看了太多太多、太太多华文译本,从题目读到尾,怎么如同见了一堆葡萄粒、像见了一堆碎瓷瓦,而非一整束葡萄、一整藏亭亭玉立,精、气、神皆在的粉彩器,虽字字词词个体光鲜靓丽,整体呢?原著鲜明之主题主旨呢?怎么让人想到无头无尾、不知所云、三纸无驴?
8. 信言不美,大音希声;真诗至简,伪诗弄玄,庸诗逐绚;翻译一老妪低怨,用:“ 逡巡、斯人、云岫、踱蹀、赧颜、喁语、冥冥、吾爱... ...” 这些电脑难索之词,不装吗?不酸吗? 不糗吗? 不俗吗?这是一暮年老人自言自语吗?这是一暮年老人无奈心声吗?难道用钟鼎文、用甲骨文才够高雅、才信达雅吗?
9. 纵观诸多畸译,回览其译本中:晕影妩媚,秋水青幽,雍容娇窈,灵魂皱纹,变幻佝偻,踽踽韶光,错愕神伤,嚅嗫隐陷,踱步巅峦,遁入星光,... ... ,外其身、搬趾想,有如此靓词之译本,其题目该是:当你老了,还是:当你疯了?
威廉 · 巴特勒 · 叶芝作品《WHEN YOU ARE OLD》反映着社会的一些现象,其作品的翻译同样也反映着社会的一些现象,打上社会的烙印。若天下皆指鹿为马,斯无马邪?非也;天行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让我们共同努力,行动起来,重拳诗苑南郭李鬼,粪土译园好龙叶公;珍重中华文明素养,珍视世界文萃传承,珍爱人类文化遗产,STOP CALLING CHINA “ 拆那儿” ! “ 拆那儿 ” ! ! “ 拆那儿 ”! ! !
跋
字如其面,文同其人;诗者,功夫在诗外;诗者,勿依其冠冕,勿据其论说,但观其实作;诗者,德、才、品,三山之峰;大德居巅,小德居间,无德居川,不德落涧;诗者,大德大诗,小德小诗,无德无诗,不德殃诗、害诗、毁诗,古今中西,盖无例外,译者亦同。
李白,非其嗜酒诗言酒,叶芝,非其私情成叶芝;多维、全息、豹观众诗人,在高瞻其诸作之宏观性、广义性、其社会张力同时,当深瞩其为时代之产品、时代之镜子。
争者不明,
明者不争;
世纪埃定,
孰不厌兵?
------------------------ ------- ------------------------
附一
参考文献 (官媒/互联网)
1.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
3.参考文献
4.参考文献
5.参考文献
6.参考文献
7.参考文献
8.参考文献
9.参考文献
0.参考文献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