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故乡之歌
                            □季振邦
  
崇明县作家协会组织、主编一套县内诗人的诗歌丛书,值得为之高兴。就像生产谷物是农民阐述自己的方式一样,催生作品,也是作协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上海相关的诗歌协会、学会、社团不少,能这么做的,好像并不多见。虽然崇明作协成立较晚,但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前头。

  出这么一套诗歌丛书,是要面临诸多问题的。比如人员要确定、选题要策划、经济要筹措、出版要联络等。这些都是麻烦事、辛苦事、劳累事,要有富有牺牲精神的人热心地负责任地去办。当然,还要有相当数量的诗人和相当规模的作品。这同样十分重要,否则,就成了一座只有一个孔明、三四个老卒的空城。

  崇明的诸葛亮不唱这出戏,那里多的是诗歌界的精兵强将。可以不谦虚地说,崇明除了特产有名外,还有因为诗人众多而产生的诗名,这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对崇明文化含金量的提升和传播也不无小补。当然,崇明也有写小说、散文以及其它文学样式的作家,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从规模效应来说,诗歌肯定要胜出一筹。

  崇明为什么诗人较多?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答案也许不止一个,但追根溯源,非常根本的一点,我认为应该是水土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知道一点崇明历史的人都明白,最早的崇明是座荒岛,是先民们把它开拓了出来。这种开拓不容易,在思想上墨守成规、在行动上畏首畏尾者,连来岛上“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即使勇敢、坚强、勤奋的人,也不够条件,他们还必须怀揣一个明确、坚定的奋斗坐标:白手起家,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个坐标无比重要。重要到可以套用现在中国梦的说法,是一个指引方向、激励斗志的“崇明梦”。

  为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崇明最早的开拓者,都是梦想家?或者,竟可以这样认定:这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的基因。于是,一代代崇明人因此而或多或少具备了梦想的素质。

  这样的基因是很了不起的,任何业绩的创造、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她。其中包括了我们现在讲的诗歌。诗歌从本质上说,是梦想的产物。杜甫的梦想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子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古到今,在一部诗歌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不断惊奇地发现,有些诗人甚至就是在梦中写出好诗来的。过于现实的人当不了诗人,这是诗的绕不过去的宿命。于是,有梦想基因的崇明,诗人比较多,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理想总是丰满的,而现实却很骨感,因此,大凡开拓者都是敢于并善于啃硬骨头的心灵手巧的人。墨子说,志不坚者智不达。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志坚者智达的意思。智达很关键。榆木脑袋、笨手笨脚,是要被长江之浪淘汰的。一个环洞舍都搭不出来的人,怎么栖居最初的人生?一个芦席都编不好的人,怎么晾晒以后的生活?曾经的崇明人要穿衣服,必须从最原始的一朵棉花做起(这句话套用崇明县作协主席顾晓东语),历经纺纱、织布、染色、裁剪、缝纫等所有工序。这过程,简直如同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其中有些需要技术有些迹近艺术。技术属于手巧,艺术则来自心灵。而后者正与诗歌创作的要求相契合。写诗不受理念的排布,只受心灵的支配。崇明人的心自古就灵动,这就成了崇明多诗人的第二个原因。顺便说一句,当今社会上那些浮躁的心态、激烈的生理反应,只是“内分泌”,和真正的心灵无缘,是折腾不出好诗来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崇明人比较耐得寂寞。长久以来崇明四面环水、孤悬江海,交通十分不便,要热闹也难。这且不说。往深里想,恐怕主要也是先民的遗传。当年,开荒是急不得的,盐碱地变成良田需要时间。沧海桑田,谈何容易!付出劳动,会有报酬,但报酬并不就在眼前。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功、利俱失。这不仅是一个认识,更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而耐得寂寞,也是当前诗人的一种不能回避的生存状态。其实,诗人自古就是寂寞的,就是喜欢“佯狂诗酒、抱膝高吟”的那一派,模样看上去很享受,其内心也并非如此。特别是现在,文学边缘化,诗是文学中的文学,也就成了边缘中的边缘。双重的边缘自然有双重的寂寞。对此崇明人耐受度比较高,诗歌也就分外钟情于崇明人了。

  凡此种种,我以为应是崇明多诗人的原因。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我这里只讲了一个潜在的原因。前面说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怎么养?养什么?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字:基因。

  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有些勉强,有些冒被人撇嘴的危险。可能。凡事皆有可能。然而既然凡事皆有可能,那么,我的这个说法为什么就没有可能呢?反正,不管怎么样,崇明多诗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套丛书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蒙崇明作协领导的厚爱,要我写个总序。我高兴地答应了,一是为了崇明诗人的这个成果,二是因为写总序相对容易一点。这套丛书的作品,有的厚重、有的飘逸、有的睿智、有的深情,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当然也有参差,但作为丛书,也正常得很,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在一篇小文章里对这些做十分具体的评说,很难到位。而总序就可以有所回避,偷个懒了。再说,这套丛书中,有的是成仙得道之人,无需由我来说封神榜。于是干脆抽象一点,抽象成现在这个样子。作拈花微笑状,虽然谁也没有讲到,其实谁也没有漏网。而在这同时,我又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挚爱。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以为这话讲得很对,因为我也深爱着故乡这片产生诗歌的土地。(本文为作者为《绿岛诗歌丛书》所作序)


——摘自2014年06月18日 《崇明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自提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点亮推荐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老师的旧作,值得诗人们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曹卫东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10-5 15:50:03
拜读老师作品,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欣赏,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宝元 发表于 2020-10-5 09:11
1、点亮推荐阅读!

谢谢倪老师点亮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缘圆阁主 发表于 2020-10-5 21:25
拜读欣赏,节日快乐。

谢谢阁主老师来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曹卫东 发表于 2020-10-5 15:50
拜读老师作品,学习问好!

谢谢曹老师来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