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严观 论坛元老   /  2025-3-7 18:45  /   153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序章:三星堆


青铜神树正在发芽,
十二道枝桠穿透岩层,
铜叶裹着三星堆的泥土。
太阳神鸟振翅掠过
锦官城的屋檐,
青铜纵目人像的眼窝里,
沉淀着整个长江流域的星图。

羊皮与龟甲展开平原的
万座神殿,
七千年前岩画里的火把突然明亮,
牦牛驮着彩陶穿越城门
金杖丈量的北纬三十度——
世界屋脊上的木雅贡嘎的冰雪,
月光下结晶为金字塔的尖顶。

九寨沟的瑶池泛起涟漪,
女娲补天的彩石仍在漩涡蛰伏。
祭司站在冰蚀崖上,
用赭石在云层刻下河图洛书。
喜马拉雅的季风吹向东方,
岷山升起缕缕文明曙光。

神农尝百草的竹简漂浮在岷江,
城垛门堞的远方,
龙门山的裂缝吞吐洪荒,
大禹的耒耜呼应镇水铜牛的哞声。
玉璋上蜿蜒铭记的纹饰——
十二道堰口锁住天神的怒吼。

帝王陵寝朝向这颗悬浮的
翡翠印章,“地之中”的玄奥,
都江堰的鱼嘴处露出秦汉竹简。
熊山洞窟中的东方雄狮苏醒,
轩辕剑柄的饕餮同构西羌冬不拉。

骨笛发酵成经与诗的韵脚,
金面罩倒映着洛河月色。
丝绸之路的驼铃通过纵目,
望远镜般穿透时空的迷雾。
昆仑——先民对故乡最深情的命名,
最高的祭奠在冬雪消融处,
岩羊蹄印里生长着人类第一部史诗。

江水冲刷着卵石,
镌刻着人类代码的北斗七星,
再次悬挂瓦屋山之巅。
天地经纬交织的永恒祭坛上,
源自文明源头的五色醴泉足以共饮。


                       第一章:文明的元素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万年遗址群,
三皇五帝的传说,
大禹治水。

天文历法和易学,
道家和中医药,
青城山、峨眉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酒的文化,
杜康、五粮液。

蒙顶山的茶马古道,
陆羽的《茶经》,
治水文化,
都江堰的建设。

诗文歌赋的李白、杜甫,
桑蚕丝织,
蜀锦,
织女,
丝绸之路。

昆仑,
母性强势文化。

《山海经》和《诗经》中的动植物,
熊猫、竹子、杜鹃花。
金沙江。

盐资源和天然气,
自贡,
长江、岷江、沱江,
24节气。

铜、铁、玉矿,
平原、丘陵、山地,
各种鸟类和植物。

无坝引水术缝补大地的伤口,
漫漶的岷江从宝瓶口涌出大水,
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绣出
阡陌交错的蜀锦。
茅檐滴落唐诗宋词的雨水,
浣花溪的水里游动着
李白搁浅的诗句,
还有他未完成的剑谱。

青铜大立人的手托起太阳轮,
神坛上祭器盛满黍稷,
通往昆仑的密道,
十桥遗址的陶罐里,
发酵着五千年的酒香,
象牙在时光中褪色成
博物馆玻璃展柜里的标本。

茶马古道上飘散茶萃孢子,
蒙顶山的茶树在云雾中结出翠玉,
陆羽的《茶经》研成粉末,
顺着青藏高原的罡风。

竹叶书写太极图的道家符咒,
天府之国以神话原浆封印
自贡的盐井串串倒插的晶柱,
卤水在竹筒里吟唱着歌谣,
燊海井的蒸汽,恐龙时代的月亮。

化石在盐岩层下发出低吼,
天然气储层的地火
在千米之下酝酿着能源革命。

跨时空的对话通过大熊猫
的黑色斑毛,在川剧变脸的脸谱上,
立春时节以燕群掠过神殿的姿势,
随雨水挟裹惊蛰的雷声,
震醒地底的生态根系。

河床与自然保持的平衡提醒人类,
神鸟衔来的氧化层里,
沉淀着可持续发展的
大地的轻柔呼吸。
万年遗址之上的群星,
等待晨曦照临神话之地。

炎黄子孙的根脉深植于此,
尧舜禹曾踏过山川与平原,
夏商的铜鼎铸就的传奇,
还在山林间以华夏神祇的名义
低语,云雾中,太行的影子依稀。


                    第二章 回溯·盘古开天


盘古悄然醒来,
与黑暗紧紧黏连的身躯,
涌起一股莫名的愤慨,
心中决心打破禁锢,
让混沌成为世界,世界里充溢光彩。

他感到力量在体内澎湃,
双手握拳,骨骼发出咔咔的声响,
用力伸展,要将天地撑开。

头顶是坚硬的混沌顶
脚下是黏稠的混沌底,
盘古怒吼一声,气势震天,
继续发力,将这混沌彻底撕裂。

他的双手化作擎天的巨柱,
撑住那沉重的混沌不让它合拢。
双腿如巍峨的山峰稳稳站立,
汗水如雨,洒落在这片混沌之中。

随着他的努力,裂缝开始出现,
一丝微光,如希望的种子闪现。
盘古看到曙光,心中充满信念,
加倍用力,要让光明洒满人间。

裂缝越来越大,光明逐渐蔓延,
清气上升,化作高远的蓝天。
浊气下沉,凝聚成厚实的大地。
天地初分,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

盘古疲惫不堪,但仍坚守着,
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天地。
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太阳炽热,照亮白天的道路。
月亮温柔,洒下夜晚的银霜。

他的血液,流淌成奔腾的江河,
黑龙江、珠江,在大地上蜿蜒。
灌溉着土地,滋养着万物生长,
他的毛发,化为茂密的森林和草原。

他的呼吸,变成了轻柔的风,
吹过山川,吹过田野,带来生机。
他的声音,化作隆隆的雷声,
在天空中回响,唤醒沉睡的大地。

他的骨骼,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支撑着大地,让山川更加稳固。
他的肌肉,成为肥沃的土壤,
孕育着生命,绽放出五彩的花朵。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盘古含笑倒下,
他的身躯,融入了每一寸土地。
他的精神,成为这片土地的灵魂,
激励着生命,勇敢地生存和前行。

《山海经》的奇幻,《诗经》的风雅,
巴山蜀水间编织出古老的诗意。
天文的源起,易学的卦象,
道家的仙乡。
中医药的灵草,酒文化的醇香,
茶文化的雅韵,桑蚕丝的柔光。

母性的力量,孕育了土地,
盐与气的富足,滋养万代。
蜀道艰险,英雄的壮歌从未停歇,
鸿蒙的密语飘荡于云中,
江的血脉,蜿蜒流淌。

遗址群静静沉睡,
古老的智者守护着时光的秘密,
面具的洞眼凝视着未知的天际,
金箔的圣鹰黑暗中展翅欲飞。

炎黄的战歌,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尧舜禹的德政,滋润着亘古常新的土壤。
夏商的传奇,在民间口口传唱,
神仙,从文字中走来,
在岷沱流域留下了永恒的足迹。

草木的力量,治愈着人间的疾苦,
小范围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杰作,
文明的摇篮,历史的宝库。

石斧切开时 蚌壳里涌出青铜的黏液
鱼形陶罐游过地层褶皱
那些瞳孔嵌在岩层深处的先民
正用骨针缝合星图与盐脉

蚕的星相学在桑叶上游走着
二十八宿,每一匹绸缎都裹着
未破茧的夏至。地下河从卤水中
浮起,游出雾瘴的鱼在朱提银矿
深处受孕。玉垒山下的每道河湾,
用雪山乳汁在冲积扇上写下《连山》,
盘古的脑髓升起紫微垣成的《归藏》。

银河的倾斜度显影为熔炉的离堆,
《水经注》的核心论证逻辑
隐于下述意象链——
存在隐喻李冰剖开的创世神话,
分流的深淘滩不是江水而是纪年,
九宫的能量守恒实为观天的浑仪。

生态基质的冲积扇藏先天八卦,
离卦方位对应彗星半夜的可见度,
花椒沸腾,麻辣鲜香的琥珀里
每个气泡未破译的混沌深海
黑暗如墨,浓稠地将一切掩埋。


                 第三章  女娲·补天造人


山川静默,大地沉睡,
一片静谧。女娲,
从云雾中走来,身姿轻盈,
仿若天际的云霞。
眼眸的星辰与慈爱,
满是对世间的思索与期待。

山川环绕的大地,荒芜寂寥,
不见生命的踪影。风声呼啸,
流水潺潺,女娲漫步独行,
心中涌起莫名的温情。

她走过青衣江畔,波光粼粼
倒映着她的身影,如梦如幻。
她俯身,捧起一抔湿润的泥土,
细腻的触感,似是命运的召唤。

她将泥土在手中反复揉捏,
心中构思着生命的模样轮廓。
仿照自己的身形,精雕细琢,
一个小小的泥人,渐渐鲜活。

她轻轻吹一口气,注入灵气,
泥人有了呼吸,眼睛闪烁着生机。
迈开稚嫩的脚步,发出清脆的笑语,
女娲看着,心中满是欢喜与慰藉。

一个又一个泥人,在她手中诞生,
有的强壮,有的娇弱,各有不同。
他们在盆地中奔跑、嬉戏、劳动,
生命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萌动。

然而,创造的过程并不轻松,
长时间弯腰,让女娲疲惫酸痛。
望着这些泥人,涌出的爱无穷无尽,
思索着如何让创造更加高效轻松。

她折下一根长长的藤蔓,
将其浸入泥浆,用力挥舞甩动。
泥浆飞溅,落地化作无数生灵,
瞬间,盆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女娲看着这热闹的景象,
心中是满足与幸福的荡漾。
她为这些生命取名为“人”,
赋予他们语言、思想和梦想。

在传说里,人是幸运儿,
女娲的慈爱,是温暖的庇护所。
他们在盆地中繁衍、成长、开拓,
文明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闪烁。

人学会了耕种,让田野充满收获,
学会了建造房屋,抵御风雨的吹落,
学会了编织衣物,遮体保暖生活,
学会了交流,传递着爱与欢乐。

女娲看着人类的进步,欣慰颔首,
她教导人类,敬畏自然,心怀善念。
要相互关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人类铭记教诲,在大地书写新篇。

爱的创造,生命的礼赞,
女娲造人的故事代代流传。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布满天空
人们仰望,感恩女娲的恩泽无穷。

神树在三星堆的废墟中,
高耸入云,
九枝栖鸟,
《山海经》里建木的化身。

那众神上下往来的天梯,
古蜀人用双手铸造,
通向天穹的顶端,
九日环绕。
太阳崇拜的火焰,
异兽与信仰投射的巴蛇,
蛇形器物中金沙的太阳神鸟,
四鸟绕日,
汤谷扶桑
面具的凸目,
窥探通灵的世界。

地理与族群,
西南之极,
巫咸国的巫风,
盐业遗址中祭祀坑中的海贝,
盐贸易的凭证,
族群记忆的编码。

宝墩古城的水稻,
与后稷的神话交织,
三星堆城墙的木骨泥墙,
轩辕之台的根基。

操蛇之神化身青铜大立人,
神树上的烛龙,
抽象的信仰,
转化为三维的祭器。

十二芒的时空法则,
呼应纵目面具的瞳孔,
映照着岷山,
和自然的符号。

神权高耸,
资源汇聚向祭祀。
“绝地天通”,
神权体系崩溃,
上古口传神话留存观念的输出。
早期人类用有限技术
探索无限的精神,
是比任何外星猜想,
更具震撼力的丰碑。

铅同位素,
指向云南的矿山,
而非天外陨石。
金杖上的箭簇与鱼鸟,
是古蜀渔猎文明的图腾。
没有小麦,没有战车,
没有楔形文字,
这些“文明的标配”的缺席,
证明三星堆的本土性。

祛魅与重构,
排除外星的遗迹,
神权国家的运转逻辑,
象牙堆砌的通天神道,
焚烧、砸毁、掩埋完成祭祀闭环。

商朝的月亮沉没时,
古蜀人熔炼自己的太阳:
青铜浇铸成通天的阶梯,
用象牙铺就登神长阶。
当周人在镐京分封诸侯,
三星堆的祭司已学会
将整个文明折叠进八座土坑,
像一封未贴邮票的遗书。

地层里的陶片突然开口——
饥饿时代对奇迹的暴饮暴食,
异界通道用骨卜灼烧另一种焦虑。
青铜鸟驮着所有可能的解释学,
却拒绝降落在任意一种主义。

高瞻远瞩时眼力伸展,
纵目吞下整片星空。
都广之野特产的朱砂云重现土层,
在记忆中刻下拯救:天空。

忽然间,天地动荡,
灾祸如恶魔般疯狂。
天空似破碎的画卷,
大地如崩裂的棋盘。

烈火熊熊,烧不尽苍生的绝望,
洪水滔滔,卷不走苦难的哀伤。
猛兽横行,撕裂了宁静的希望,
人类在深渊,等待着救赎的曙光。

女娲,从岷山的云雾中走来,
带着慈悲,带着爱。
她的目光,如温暖的阳光,
照亮了黑暗,给予了力量。

她走进龙门山的矿脉,
寻找那五色的神石。
赤如丹砂,是生命的炽热,
青若碧玉,是生机的蓬勃,
黄似金沙,是希望的闪烁,
白像冰雪,是纯净的寄托,
黑如玄铁,是坚定的气魄。

在三星堆的祭台,
神火熊熊燃烧起来。
神石在火中熔化为浆,
那是希望的光芒在流淌。

女娲用这石浆,
修补着天空的创伤。
每一次涂抹,都是爱的力量,
每一道痕迹,都是希望的勋章。

她又来到青衣江畔,
斩下神龟的四足。
神龟的力量,支撑起天地的四角,
让大地重归安稳,不再飘摇。

接着,她奔赴嘉陵江,
斩杀作恶的黑龙。
黑龙的血,染红了江水,
却也洗净了世间的罪恶。

最后,她收集芦草,
在成都平原烧成灰。
芦灰填堵了洪水的缝隙,
让家园重归安宁,不再恐惧。

当一切平息,
大地重归宁静。
四川盆地,再次焕发生机,
人类在这片土地,延续着文明。


                    第四章 后羿射日


后羿的弓弦从龙角生长,
箭镞在银河的中心漩涡中淬火。
每一支箭穿过云层时,
都带走一个太阳的金红光斑。

当后羿再次再次地拉满弓弦时,
后坐力震颤着撕裂地层。
箭尖的凹槽镌刻着射日的密码,
苍狼的图腾在箭羽上燃烧成火焰。
第二支箭穿透日蚀的瞳孔,
射落的是烧焦田禾的骄纵金乌。

第三支箭刺穿玉仗的云雷纹,
在水车的巨轮上烙下黑曜石的伤疤。
第四支箭击碎青铜甗的饕餮纹,
让共工的怒吼化作祭器的锈斑。

第五个太阳坠落在岷江平原,
化作后世点亮屋宇的玻璃内钨丝。
第六个太阳藏在动漫的游戏里,
被愤怒的小鸟啄碎猪仔的鼻孔。

第七个太阳被穿透闪光的鳞片,
飞速堕下击中第八个太阳,
射日者终将成为被射落的天,
清理了第九个蔫蔫的如坠的太阳。

天地玄黄,银河星图显影于九时,
秦岭的云雾仍在弥漫创世的残影。
后羿的弓弦仍在盆地的龙角中震颤,
天朗气清,唯一的一个太阳带来黎明。


                   第五章 嫦娥奔月


不周山沉入汶川的瓦砾地底,
嫦娥的裙裾缀满蚕丝清拂的铃铛,
她怀中的玉兔绒毛雪白,双瞳微红,
她美丽的倒影正在铜镜上飞舞。

铜的矿石暂未熔化,蟾蜍纹冷却
的铜绿像苔藓浮在表面,桂树上
深绿的叶脉之肉结着清甜的糖霜,
广寒宫的墙壁生长着刚裂的棉桃。

她在月背留下的不死药脚印,
陪着捣药的杵臼里沉淀着不赊的库存,
月宫深处矗立着倒置的七杈神树,
十二条果穗垂落银色纱衣的绳结。

月岩里封存着嫦娥常饮的桂花酿,
月面辐射的远古祭祀歌谣嘴中涌出。
有人说她留在月亮背面,
有人说看见她的背影。

月壤与环形山特有的晶格耳环结构,
可以培育夜云的蘑菇,孢子飘落,
地球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雕像氧化,
月亮永不西沉,愿意仰望星空的神话。

于盆地的村落中,嫦娥身姿轻盈,
似山间的流霞。后羿,
英勇的神箭手,威名远播,
他曾射落九日,拯救苍生。

嫦娥与后羿,相遇在月光下,
爱意如繁花,悄然绽放。
茅屋中许下相伴的誓言,
日子简单,却满是幸福。

昆仑山西侧有不死的神药,
是西王母,赐予的希望。
据说服下,能超脱生死,
去往永恒的仙境。

后羿带着神药,满心欢喜归乡,
想与嫦娥,共享这长生的时光。
却不知,逢蒙,那贪婪的恶徒,
心中的邪念,如暗夜的魔障。

一日,后羿外出,狩猎于山林。
逢蒙趁机,闯入他们的家门。
手持利刃,逼迫嫦娥交出神药,
狰狞的面容,如恶鬼般阴森。

嫦娥心慌,不愿神药落入恶人手,
她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涌起念头。
为了守护正义,为了不让后羿失望,
毅然吞下神药,刹那光芒满室流走。

她的身体,变得轻盈如羽,
缓缓飘向天际,朝着月亮飞去。
风在耳边呼啸,大地在脚下远去,
她的泪,洒在蜀地的山川里。

后羿归来,只见空屋寂静,
悲痛欲绝,仰天发出悲戚的呼喊。
他望着月亮,那清冷的玉盘,
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泛滥。

月亮是神秘的异乡,
桂树,玉兔,无尽的荒凉。
嫦娥在月宫中,独自徘徊,
思念故地的山川,后羿的脸庞。

吴刚,被罚砍伐那永远不倒的桂树,
斧头落下,碎屑纷飞,
玉兔捣药,捣出寂寞哀伤,
清冷的月宫,时光漫长又迷茫。

月光洒在田野村庄,
人们望着月亮,讲述着嫦娥的故事。
那是爱的遗憾,是命运的跌宕,
象征着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的向往。

每一颗星星,都是思念的眼眸,
银河的波光,是泪在流淌。
嫦娥的奔月,是一场孤独的远行,
却在汉地的传说里,永远闪亮。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不停,
嫦娥的思念,从未有过安宁。
她在月宫中,守望着蜀地的方向,
回忆着点点滴滴,那温暖的曾经。

蜀地的人们,在中秋团圆,
对着明月,寄托心中的思念。
月饼,象征着团圆,藏着分离的愁绪,
就像嫦娥与后羿,被命运分隔两边。


                  第六章 精卫填海


瓦屋山的熔岩在残卷里沸腾,
共工撞碎的“不周山”
化作岷江十二峰俯冲。

蚕丛国仰望北斗七星,
神鸟的翅膀上鳞晶烁闪,
江底的每个气泡都携带狼烟。

黑暗中熔解的液态火焰低燃,
乌云凝固的天穹雷霆闪电,
鱼凫族的图腾在斧刃上跳跃。

精卫的鸟喙在面具上缩小,
每衔起一粒石子,
她翅膀扇动的轨迹
在金沙流域就画下星图密码。

她将西山的草木投入江心,
遮天蔽日的神树根系便从地底生长。
每根枝桠刻录着涿鹿之战,
箭镞与黍稷的茧房蛰伏着虫卵。

她的倒影正在地底凝结云雾,
高山湖泊映照出精卫衔石的永恒剪影。
羽翼的凹槽中识别出“以石止水”,
“衔石者终将成为文明的基因”。

云雾萦绕着群山,江水滔滔,
阳光洒在沃野,种子悄悄发苗。
一个少女,名叫金精卫,
炎帝的爱女,烂漫又活泼。

穿梭在中央的街巷与村落,
听长辈讲古老传说,
心中满是探索的热望,
眼中闪烁着对世界无尽的向往。

生活宁静,却困不住她的梦,
她渴望去远方,追逐那未知的风。
听闻东海波澜壮阔,心被好奇填满,
瞒着家人,踏上向东的旅程。

一路之上,山川景色如诗如画,
她穿越茂密丛林,路过奇异的人家。
长着九尾的灵狐,会唱歌的神鸦,
新奇的事物,让她的眼神更加明亮。

终于,来到了东海之滨,
海浪翻涌,似在诉说古老的秘辛。
那磅礴的气势,让她心生敬畏,
勇敢的女娃,毫不畏惧,只想亲近。

她踏上小船,驶向大海的深处,
海风呼啸,扬起她的发丝与衣袂。
海水湛蓝,藏着无数神秘的梦,
她不知危险,沉醉在这浩瀚的美。

然而,命运的风暴突然降临,
狂风大作,海浪如狰狞的兽群。
小船剧烈摇晃,随时可能沉沦,
女娃惊恐,却无力抵抗这汹涌。

船被巨浪打翻,她坠入冰冷的海水,
挣扎呼喊,声音被海浪无情吞噬。
生命在这一刻,如风中残烛般脆弱,
她的灵魂,不甘消散,执念涌起。

化作一只精卫鸟,羽毛闪耀着微光,
啼叫着,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刚强。
她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决心填平东海,让悲剧不再重放。

从蜀地的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
飞越千山万水,不惧路途的遥迢。
每一次往返,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每一次投下,都是希望的宣告。

石子落入海中,激起微小的涟漪,
海水嘲笑她的渺小,波涛依旧不息。
但精卫从未放弃,心中的信念如磐,
不屈不挠,天地间留下倔强的痕迹。

后世的人们,传颂着她的故事,
这是勇气与坚韧的传奇史诗。
在岁月长河中,永不被遗忘,
激励着后人,面对困境,永不言弃。

每一声啼叫,都是对命运的抗争,
每一次飞翔,都是对希望的追寻。
她虽渺小,却有撼动天地的力量,
在山海间,书写着执着的篇章。

太阳升起又落下,时光悄然流转,
精卫填海的身影,从未停歇。
她的精神,如山川般永恒,
成为文明中,闪耀的精神火焰。

当夜幕降临,繁星布满天空,
人们仰望,仿佛看到精卫的英勇。
那是对梦想的坚守,对正义的执着,
在历史的天空,永远闪耀,永远鲜活。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青铜神树正在发芽,
十二道枝桠穿透岩层,
铜叶裹着三星堆的泥土。
太阳神鸟振翅掠过
锦官城的屋檐,
青铜纵目人像的眼窝里,
沉淀着整个长江流域的星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汤胜林 发表于 2025-3-7 20:08
青铜神树正在发芽,
十二道枝桠穿透岩层,
铜叶裹着三星堆的泥土。

有些高大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