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思想在日常处境中的“反观”
——简评易飞的诗《喝粥》
陈啊妮
言为心声,通过三代人对于“喝粥”不同体验的平静叙事,冷抒情中不断递进情感,突出智性的思想性在日常处境中的“反观”。看似“唠嗑式”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文中,使文本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感。诗人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用慈悲和和解的心重新布施“生活”质朴,持久的情感传承和生命赞颂。
这是一首出彩的口语化诗作,在场的感觉强烈就是“回忆”的不断倒带加剧,采用蒙太奇交替的秩序性情感抒写,让“奶奶”“母亲”和我,甚至“憎众”都有了某种必然意义上情感的融合,除此之外“憎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充当信仰,这种信仰亦是传承的一部分。同样也使得诗意的情感如潮汐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加强节奏感,突出诗人绵绵不绝的追忆和反思,这里的憎众是诗人高明的“点睛”契合,亲人的不断离开,但“喝粥”的在场就是某种情感“轮回”,生生不息又充满隐痛。
一个优秀诗人内心世界总是比常人来得细腻敏感甚至多情。一个诗人的童年经历必将深刻影响他今后的创作。如同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不仅仅是至亲的形象,亦或就是“我们”自己的“在场”,真实自然的把时间,空间凝固在一粥一饭的回忆中,而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相似的回忆和感伤。一首好诗就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就这首诗而言,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深谙智性的思维构架,大意味就自然流露了出来。
直感即“诗意”,我想诗人绝非是感性的发现,在潜心倾听生活本身蕴藏的意思,然后用具象的“在场”表达出来,因为直觉总是大于思考,这首《喝粥》的哲思意味就瞬间丰盈和深刻多了。
附:
喝粥
易飞
奶奶喜欢喝粥
喜欢轻轻地吹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然后一点一点地啜
她还喜欢数碗里的米粒
我们家的粥清汤寡水
米粒像星星沉在碗底
只有几片白菜叶子浮在上面
奶奶喝粥的时候动作优雅
不发出一点声音
而我总是咕咕嘟嘟
像屋后的池塘冒泡
母亲看我喝完,总是一言不发地走到锅边
用铲子在锅里刮
奶奶走后的一天清晨
我陪母亲到某寺听《地藏经》
方知喝粥可除饥、除渴、消食、调便、除风患
参禅者调此五事用功证悟
僧门煮粥极为讲究——用口吹
泛起波浪方为上品
于是觉得奶奶神明。再捧粥饭
如进圣餐
多年以后,母亲也走了
我独自上山
见一群僧众盛装捧钵,神情庄肃
“喝粥去!”
我听见群山和鸣,群树落满禅叶
阳光从山顶朗照
便想起奶奶有仪式感的动作
和母亲铲子与锅摩擦的声音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