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人扬尼斯·里索斯的超现实主义诗歌《我们的国家》写作背景初探

心舟


这首诗人的成名作,在社会内容上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字里行间展现了诗人对底层劳苦人困境的同情;在情感表达上蕴含着诗人深沉郁愤的情绪,体现了浓厚的忧患和人性情怀。诗歌手法,多用白描,诗风追求平淡质朴。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写作背景:一是劫后余生的希腊历史,二是劫后余生的诗人经历。
希腊经历过五年二战(1941—1945)和四年内战(1946—1949),长达十年的内外战争,导致希腊国内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了解了这段国家苦难史,我们不难理解这首诗歌中带有苦难味的诗句:“//稀少而贫瘠的田野、石块和橄榄树//”;“我们让老人的衣裳破烂成//倚着//劣质煤堆的褴褛老人的衣裳”;“横梁之上//年复一年,仍是复活节的烛泪,//细小的十字架通过复苏归来的死者//显现在那里。这土地多可爱,充满//忍耐与尊严。每晚,雕像们从枯井中//升起,审慎地爬上树枝。”
再读读诗人苦难的一生:他的父亲原是一位地主,1924年希腊军队被土耳其击败时,他父亲丧失了一切财产,又因他妻子和另一位儿子死于肺结核而发疯。1924年,里索斯来到雅典,靠抄写法律文件和做一些仆役性的工作而艰难度日。二年后,他也像他死去的兄弟一样得了肺结核,从此在疗养院度过了五年。后来,他因参加“民族解放阵线”而被捕,在集中营过了四年。1952年释放后,回到了雅典,又因加入“左翼民族联盟党”而遭到政治迫害和逮捕,并被放逐到萨摩斯岛,直到1970年。获释之后,诗人已是花甲之年,被禁的写作和作品重获自由。了解了诗人独一无二的苦难经历,我们不难理解诗人为什么选择质朴诗风的传统继承和白描技法的娴熟运用。
通读全诗,沉郁之气荡气回肠,从主题到意蕴(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困境延宕),从内容到形态(以长句自然而然地流入所有超现实的意象,既和谐又有深度),无不哀怨郁愤、充满人生悲凉感和历史苍茫感。如果单从象征、暗喻、转换和超现实的场景性折射希腊以至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角度,来断定这首诗歌,归于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恰当的。如果单从融裁历史、政治、现实生活和内心想象于一炉的史家笔法来定义它的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归属,又是失范的。这首曾经沧海的回归诗,抛弃形式主义的流派束缚,以直面人生的勇气为劫后余生的国家画像,以为我所用的艺术探索气概给这首诗歌注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附:
《我们的国家》

诗:扬尼斯·里索斯(希腊)
译:韦白

我们爬上山岗眺望国土:
稀少而贫瘠的田野、石块和橄榄树。
葡萄园面朝大海。在犁铧的旁边
蛰伏着一小团火。我们让老人的衣裳破烂成倚着
劣质煤堆的褴褛老人的衣裳。而我们的日子
正通往一小块面包和巨大的日照。
白杨树下一顶草帽闪过。
公鸡在篱笆。母牛在黄土。
我们又是如何努力地用石块砌成的双手
去梳理房舍和生活?横梁之上
年复一年,仍是复活节的烛泪,
细小的十字架通过复苏归来的死者
显现在那里。这土地多可爱,充满
忍耐与尊严。每晚,雕像们从枯井中
升起,审慎地爬上树枝。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主编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