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中的牵挂
——读似水流华的诗《磕牙石》
◎ DBAI.红与黑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充满悬念与牵挂的乡村景象。
诗的开头,“黄昏的食欲旺盛。它吞噬落日/山峰、行人,及远近高低的鸟鸣/而不吐出半块骨头,或脚步声”,将黄昏拟人化,赋予其强大的“吞噬”力量,形象地展现出黄昏来临时那种迅速而不可阻挡的态势,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带有压抑的氛围。
“小道像一根鱼刺,卡在黄昏的喉咙”,这里的小道被比作鱼刺,生动地表现出小道在黄昏中的突兀和不协调,仿佛给黄昏带来了阻碍。
“摘棉花的母亲还没有归来”,这一句揭示了诗中的牵挂所在,母亲未归让人心生担忧。
最后“庄子里,那扇亮着灯的窗口/像一颗坚硬的磕牙石,硌得小村生疼”,亮着灯的窗口本应是温暖的象征,但在此处却被形容为“磕牙石”,“硌得小村生疼”,强烈地表达出母亲未归所带来的不安和焦虑,这种不安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整个村庄共同的感受,凸显出母亲在村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她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等待与牵挂,以及黄昏时分那种静谧中夹杂着不安的氛围。
附:
磕牙石 / 似水流华
黄昏的食欲旺盛。它吞噬落日
山峰、行人,及远近高低的鸟鸣
而不吐出半块骨头,或脚步声
小道像一根鱼刺,卡在黄昏的喉咙
摘棉花的母亲还没有归来
庄子里,那扇亮着灯的窗口
像一颗坚硬的磕牙石,硌得小村生疼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