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底层众生的生命形态
——刘年诗歌 《瑟瑟》赏析
只蝶痴梦

生命是一种自我的状态;生活是一种自我的选择。
——题记
诗人刘年的这首诗《瑟瑟》,以极强的画面感,呈现出了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与生活选择。《瑟瑟》带给读者的感觉就是颤抖,就是生命的怯弱。
第一节,诗人刘年开篇就给众生画起了分界线——胆大,与胆小。而诗人不去写人,而是去写水。他以胆大的水与胆小的水的行为做比照,以胆大的水选择去大江掀起波涛,而胆小的水选择躲进芦苇而苟安一隅 ,形象地呈现出了芸芸众生泾渭分明的生命行为与生活态度。如此,一种豪迈的气概与另一种忍让求全的生命状态便形成了意象的悬崖。
“胆大的水,去了大江;胆小的水,躲进了芦苇”。
第二节,诗人继续深化着他诗意的胆大与胆小。他在第一节的铺垫之下,众生出场。胆大的人带着商船去大江,去商海扬帆;胆小的人带着胆小的人躲进了芦苇丛,他们在那里苟且偷生。由水的胆大与胆小再到众生的胆大与胆小,一幅人间世像图已历历在目。时代的弄潮儿与悲苦的草根一族又形成了人间的悬崖。
“胆大的人儿带着商船,去了大江
胆小的人儿带着胆小的人儿,躲进了芦苇”
第三节,诗人写到了底层众生的内卷。他们在自己卑微的世界里实践着底层逻辑下的丛林法则。他们依然在弱势群体里恃强凌弱,弱肉强食。
“他们住芦苇搭的屋子
捕捉更胆小的鱼虾、候鸟、螃蟹和乌龟”。
最后一节,诗人一笔写出了这个人间底层隐身的道具——芦苇。也写透了这个人间底层众生的本质。芦苇一点点风就会瑟瑟发抖。看起来阵容强大的芦苇丛,也就是看起来阵容强大的底层百姓。胆小而懦弱。我们都是芦苇,我们也都躲在芦苇之中。
“芦苇无边无际,看起来很壮美,其实一点点风
就瑟瑟发抖”
一首《瑟瑟》诗,短短数行,却写尽人间世象。力透纸背,暗含悲悯。

附:

瑟瑟
刘年

胆大的水,去了大江;胆小的水,躲进了芦苇

胆大的人儿带着商船,去了大江
胆小的人儿带着胆小的人儿,躲进了芦苇
底层

他们住芦苇搭的屋子
捕捉更胆小的鱼虾、候鸟、螃蟹和乌龟

芦苇无边无际,看起来很壮美,其实一点点风
就瑟瑟发抖
带走了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