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汤养宗《有问题的复述》一诗,不得要领,因此对其头疼。不懂,便景仰;难懂,便崇拜;若懂,便恍然。这是网络流行中的通病,也是诗界的通病。先看原文,不长,只有六句,分为两段。
“照镜子的盲人,是终于得到镜中真相的人。”昨天
我终于把这句话又说了一遍。而最早
它不属于这种表述:“照镜子的盲人
是那面镜子所要的镜子。”去年,我其实
曾将它改动过:
“照镜子的盲人,是镜子所要的最完美的人。”
难懂是没有入门,不懂是没有掌握关键的钥匙。这首诗实际上认真读一读,还是可以搞懂的。其实,我们将简单化,它只说了三层意思,我们按其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1、照镜子的盲人/是那面镜子所要的镜子
2、照镜子的盲人,是镜子所要的最完美的人
3、照镜子的盲人,是终于得到镜中真相的人
第一句话,按主谓宾略为,盲人是镜子。客观世界是不真实的,那么反映客观世界的所有方式方法(镜子)也是不真实的,只有盲人凭那一份不被污染的感知官能才能最真实地反映情况。所以,诗人坚称,“照镜子的盲人/是那面镜子所要的镜子”。这里揭示了一个真相,处于尘世中的人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所累,看问题被蒙蔽了双眼,往往总是浮于表相,接触不到真实。但诗人却说,“而最早/它不属于这种表述”,否定之否定,最初诗人也没有这样的认识,即他也认为“照镜子的盲人,不是那面镜子”,也即他看到的世界就认定是世界的本相,后来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才有了转变。这里绕了几个弯。
第二句话,缩略为,盲人是最完美的人。世界是扭曲变形的,人们所谓健康的、完美的东西,包括人自己,其实都丑陋不堪,只有盲人才是最完美的,它的完美不在于其机体(从机体来讲,他是残缺的,丑陋的),而在于其官能,他的纯粹与天真,他的灵魂和感知。 他才是最完美的客观世界的反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盲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真实不虚。
第三句话,同理缩略为,盲人是得到真相的人。世人都被自己或他人所局限和蒙蔽,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只有盲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相,这看似一个悖论,实际上是真实的存在。多少明眼人都不如瞎子,不然,算命、摸骨为何都找瞎子。这是人类世界天大的反讽,又是真实的存在。
短短的几句话,绕来绕去,将人绕进了迷宫。诗人以娴熟的技巧,朴实的语言(真理都是朴实的),将哲理告诉了我们,而且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不那么容易地接收下来。
是的,这首诗不那么容易弄明白,就在于作者加入了镜子这个中介。但是,如果我们把镜子作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那么,这首诗是不难理解的。诚如有的论家所说,作者在这里有点过于技巧化,在文字上耍了点小把戏,这是当前诗风的通病,不耍一下,人们怎么知道你的高级呢?网络粉丝大部分都是这样收获来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