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胡须》

韩庆成


不知从哪天起
刮胡须
成了每天起床都要做的
一件事

也有忘记的时候
那张脸
便变得张牙舞爪

如今用了多少刀片
已经记不清了
感觉把刀片收集起来
可以打一把砍刀

还是希望把砍刀
分割成小小的刀片
这样就安全了
这样面孔上棘手的部分
就可以自我消灭


刀片和锋芒的对峙
——读韩庆成《胡须》

       在《胡须》一诗里,我读到了妥协。是的,我读到每一天,诗人都在挣扎中度过,而挣扎始于睁开眼睛——即起床面对镜子(不堪的现实)——对自己动手。内心的刀和外露的须,又一次碰面,诗人都不肯放弃。因为锋刃和锋芒皆诗人所爱,但必须做出决断。也许,妥些是不二的选择。为了安全,只能自我消灭!读到这里,我的悲愤已经不能自己。现实何至于此!
       这些年来,诗人用过的刀片不可胜数,像一首首诗,刮过那张张牙舞爪的脸。如果把这些诗收集起来,无疑是一把屠龙宝刀。可是总不能带一把刀出门吧,何况是一把砍刀!于是乎,诗人小心翼翼,刮起胡须。对自己下手总可以了吧,这些胡须也闹人呢!见者皆曰,不伦不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际上,诗人编撰的异类诗库完全可以证明他的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集痛苦、悲悯、勇敢、刚毅于一身的《胡须》初读时并不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尤其是第一节,平淡无奇如日常流水。即便第二节“张牙舞爪”的夸张突兀,也没有可以称之为引人入胜的地方。直到第三节对刀片的思考才恍若寒光一闪,但也仅仅是一闪,又插入刀鞘。可见,诗人的克制甚至压抑在无可奈何中水到渠成。至此,内敛的锋刃完成了从初现端倪到见光杀人的华丽蜕变。当然,这里的杀人是我作为读者的感觉——在末节的“自我消灭”中——仿佛被捅了一刀。
        一首诗诞生的灵光可能只是一闪,但统一与对立的矛盾却是永恒的存在,长期的积累。须和刀既是一体二面的写真,就如诗人的胸和背。又是合二为一的抽象,仿佛凛凛正气在一次次妥协中从未忘却“不知从哪天起”的张牙舞爪。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沽浊酒,吟烂诗,与一江芦笛踏雪去。舟自横,人未渡,引几只鸥鹭问苍茫。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第一节“妥些”为“妥协”之误。
沽浊酒,吟烂诗,与一江芦笛踏雪去。舟自横,人未渡,引几只鸥鹭问苍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