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鸿大师谈卞之琳与徐志摩、胡适的师生情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三位诗人深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他们合称为“汉园三诗人”,其中卞之琳影响最大。他是徐志摩的得意门生,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卞之琳的诗联想丰富,跳跃性极强,诗文注重戏剧化和哲理划,在我国诗坛影响力巨大!卞之琳的创作巅峰是其艺术最为成熟的时期,他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另辟蹊径的诗歌特色。他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我国古典文学及唐宋诗词的熏陶,又深受西方文学创作观的影响,久而久之,两者结合,形成其亲切又含蓄的个人诗风。在诗歌思想方面,卞之琳也融入了佛道两家的核心思想,让其诗文博大精深,细品后能够感受到诗文背后的文化沉淀。
1929年,卞之琳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之后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这时的卞之琳得以接触到新诗创作。
卞之琳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徐志摩的赏识。徐志摩对卞之琳还是很器重的,他曾把卞之琳的诗曾在《诗刊》上发表,甚至还请到沈从文为其写题记。卞之琳有了徐志摩的教导和帮助,很快在中国诗坛有了一席之地。
徐志摩是文坛上耀眼的一颗明珠,他的作品被人们争相阅读,而他与卞之琳的师生情缘广受关注。
1930年秋天,徐志摩得到北京大学文学院长胡适的帮助,离开上海到了北京,任教于北大。当时20岁的卞之琳是英文系学生,正开始诗歌创作。早在他念初中的时候,曾从上海新月书店邮购到一册《志摩的诗》,就觉得跟《女神》、《死水》一般,吟后有一大振奋。晚年,卞老回忆起徐志摩给他们上课的情景,仍然津津乐道:“徐志摩是才气横溢的一路诗人。他给我们在课堂上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作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1931年4月,卞之琳和同学初编《北大学生周刊》,向老师征稿,徐志摩作了小诗一首《我羡慕》,刊登在第一卷第10期上。几日后,卞之琳看到新出的《诗刊》(徐志摩主编)第二期中有老师的《两个月亮》、《山中》、《车上》等新诗,越读越喜欢,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老师谈起新诗创作的灵感说:“我自小眼睛近视,有一天在上海配了一副近视眼镜,到晚上抬头一看,发现满天星斗,那么美丽耀眼,感到无比激动,心中突然涌起了要写诗的冲动,这是我的第一次灵感……”由后,徐志摩参加过几回卞之琳和同学的创作活动。 11月19日,徐志摩罹难,消息传到北大时,卞之琳和同学正在吟诵徐志摩的《云游》诗,背诵着“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他噙着泪花对同学说:“徐先生云游去了,他留下的新诗,让我们回味无穷。”
从卞之琳诗歌创作历程来看,他是上承新月派和象征派,下启九叶诗派,将西方象征主义融入于自身,形成独特的审美观,从诗文中展现诗歌的创造力与东方民族的智慧。他的诗歌是精巧的,内容是丰富的,情感是纯真的,思想是醇厚的,为此评论界一致认为“卞之琳是30年代诗坛歌喉最动听的鸟”。
卞之琳也是胡适弟子,以胡适为代表的,提倡白话诗运动,开启了我国诗歌的新纪元,卞之琳深受影响,同时受到闻一多所提倡的新诗格律划的创作理念,在诗歌创作中,他注重诗歌的音乐美。因此,在诗坛大背景下,在新的创作理念的影响下,卞之琳的诗歌具有张力,又富含浓重的韵味,深度后耐人寻味,因此得到徐志摩与沈从文的极力推崇。与此同时,卞之琳也踏上了探寻新诗发展的道路。
4bce06c76d92cb9114a5fe4120d370b9.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