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面对衣柜的自我反省
——秦时月《天凉了》赏析
李汉超

《论语》中曾子说过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德国诗人海涅也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他们的说法虽有不同,但大意都是说人要通过反省来修炼自己,提高修为,使自己少犯错误。心理学告诉我们,反省是对自身已往心理活动的回忆,指向对内部心理事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的回忆、提取和再现。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心理的知识是直接的,因此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观察,而只有借助于自我观察,才能洞察意识这个内部世界。”这里的自我观察就是反省。人是需要反省的,只有在不断反省中,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诗人秦时月是一位具有自觉反省意识的人,站在衣柜前,他开始了自我反省。
秦时月,本名张友琴,男,湖北蕲春人,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潮》《诗林》《诗歌月刊》等多家报刊。作品入选《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湖北诗歌现场》《新世纪诗选》《中国当代诗歌赏析》等多种选本和文集,并有多篇诗文获奖。现居武汉。
全诗只有8行,分为三小节。诗人不用深奥晦涩的语言来加深诗味,而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来表现诗意,正是他写诗的功力所在。这首诗,在自我反省上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反省意识强烈。一个人的反省意识的强弱,常常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他能不能时时处处扪心自问。人在睡觉前、醒来后、做事中,都可以反省自己。“天凉了”,诗人要加件衣服,于是“打开那排倚墙而立的衣柜”,衣柜里摆满了薄的、厚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的衣服;“我看到若干个我”,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自己,“横陈其间”,充斥在衣柜里,展现在自己面前。季节的转换,衣服的增减,给诗人提供了反省的契机和节点。面对衣柜里各种不同的衣服,诗人看到的是表现不一的自己,反省就在拉开衣柜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个反省意识强烈的人,绝不会是平庸之人。
二是反省角度新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我们看到的景色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诗人在表现事物时,往往会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切入,从而成就一首诗歌;秦时月自省时,找到了一个巧妙而新颖的切入点,那就是以衣代人,以不同的衣服代指自己不同时间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审视、检查、反省自己的“人模狗样”。现代社会中,由于生存或生活的压力,不少人的人格是分裂的,表里不一,言行有异,虚张声势,畏琐不堪。诗人从打开柜门的角度,审视每一件衣服曾经装饰过的自己,并保持高度警醒。他的心中有一面镜子,照一照,便能醒悟人生。
三是反省手法简明。诗人的诗意表达总是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法的,手法不存在好坏高低,适合就好,恰当就高。本诗主要借助铺陈借代、反语嘲讽的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既简单明了,又恰如其分。第二节都是铺陈,但借代明显:“光着膀子”代指放肆的自己,“耷拉着袖子”代指畏缩的自己,“竖着领子”代指高傲的自己,“伸着脖子”代指乞怜的自己。“那里面散发着樟脑丸和香囊的味道/也许还留有我未曾洗尽的汗渍”,代指自己有虚伪的气息,也有真实的味道。第三节是反问与反语,却是自我嘲讽:“我就是这样招摇过市混迹人间的吗/瞧我那副人模狗样,此时已是一览无遗”。这样的嘲讽,酣畅淋漓,入木三分,体无完肤。
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情真意切,是诗歌的生命所在;诗歌是语言的珍珠,通俗蕴藉,是诗歌的不懈追求。诗人秦时月深谙此道,所以,他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撷取平常小事,发掘其意义,将诗写得感情真挚,又明白畅达,并营造出特别的诗意,看似无难度,实则有高度。 诗人洋滔说过,秦时月诗歌的炉火纯青和诗人如火如荼的情感隐藏在他明白如话的字里行间。秦时月认为,诗歌是一种形而上的生活方式与形而下的自然书写的完美结合,因此,他自觉摒弃花哨、晦涩、油滑的诗歌语言,而追求平实语言的个性和蕴含。他说,诗人“应以平实而有特点并富有个性的语言入诗,并努力从平实的语言当中发掘提炼出诗歌的深厚意蕴,从而给读者至情至美至思的感悟和享受”。他是这样说的,也始终是这样做的。

附:
天凉了
秦时月

天凉了,我打开那排倚墙而立的衣柜
我看到若干个我,横陈其间

他们有光着膀子的,也有耷拉着袖子的
有竖着领子的,也有伸着脖子的
那里面散发着樟脑丸和香囊的味道
也许还留有我未曾洗尽的汗渍

我就是这样招摇过市混迹人间的吗
瞧我那副人模狗样,此时已是一览无遗
(选自中国诗歌网湖北频道)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