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儿童的悲哀
————宋世平诗歌【固守儿童】赏析
诗是一枚阴阳的硬币。一面呈现美好;一面呈现苦难。
——题记
诗人宋世平的这首诗《固守儿童》,是当今这个时代留守儿童的缩影。他含蓄,冷静的笔触,揭开的是一个时代依然在流着脓血不曾有任何愈合迹象的丑陋的伤口。这首诗所呈现的是这个看似美好的人间里那尚在默默承受的村庄里苦难的孩子们。
诗人起笔的切入就是一个凄凉的场景。一个留守儿童的早餐成为晚餐的无奈叙述。这种叙述是第一人称的具有现场感的诗写。而第二行奶奶以俗语“两头挑”解读这种忍饥挨饿的处境,有着厚重的曾经的饥饿历史映射的成分。如此,一个孩子忍饥挨饿的场景被特写般地摄入了诗歌意象的镜头。同时,一位留守老人——奶奶作为配角也出现在了诗人镜头的冷叙述中。
第二节,诗人对镜头特写所有的疑问与虚空进行侧面地解答与填充。原来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已经去城市摘星星了。去做了城市高空作业的工作。而第二节第二句动静太大的诗意的转折,以及照看诗中主人公灰蒙蒙的月,都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父亲的死这一悲催事件的冷叙述。月儿之所以灰蒙蒙 ,是因了月儿悲悯主人公父亲的死以及悲悯人间的眼泪。接着,诗人黑色幽默式的诗语所呈现出的贫困,仍以孩子的思维来完成。同时,诗中主人公父亲被天堂收去,人赃俱获时星星的一贫如洗,也在为诗中主人公娘,前赴后继般继续去城市高空作业——摘星星,埋下了伏笔。
第三节,诗人所呈现的是一位留守妇女的形象。“星星摘一颗少一颗/娘很多手段都使用光了,娘/决绝地去了城市披星戴月”这三行的诗写是有深意的。留守妇女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很多手段都使用光了的叙述里,是留守妇女在贫瘠的农村出卖尊严背后的无奈。同时,也折射出太多的去城市高空作业人去无生还的悲催命运。主人公的娘决绝地去城市披星戴月的叙述里再次反映出的仍是生活在农村留守家庭极度生活窘境的呈现。接着,诗人仍以冷叙述的方式,呈现着农村的悲苦,以及农村固有的传统观念。而诗语中的“固守”“固守待援”“故意留下的悬念”这层层递进的诗语,具有着柳宗元《捕蛇者说》式的,为生存前赴后继的悲壮与凄惨。而末节的最后两句“昨晚有流星划过,是父亲摘的?/还是娘真的变成了星宿”是诗人留给读者的又一悲惨悬念。
诗题中的“固守儿童”与通常称呼中的“留守儿童”一字之差,就鲜明地呈现出了农村旧观念与旧传统传承下,农民的劣根性。一首血泪斑斑的诗,是控诉,还是唤醒?这个我很难判别。我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诗人宋世平一定是一位心系苍生,具有诗人良知,有着悲悯之心与社会责任感的伟大诗人!
附:
固守儿童
宋世平
我拥有最晚的早餐
奶奶说这叫两头挑一一
一整天的饥饿就这样扛住了
父亲在城市高空摘星星
因动静太大,弄得照看我的
月儿灰蒙蒙的,星星也许也是人吧
他们或更贫困,要不父亲也
不会被人脏具获时,交不出油水
星星摘一颗少一颗
娘很多手段都使用光了,娘
决绝地去了城里披星戴月
我作为根基,理所当然固守待命
或固守待援,或是故意留下的悬念
昨晚有流星划过,是父亲摘的?
还是娘真的变成了星宿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