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朴素情怀中彰显诗意的尊严
――赏析阎世才诗作《风起时》有感
风起时
文‖阎世才
风起时
我想搀妈妈
去她从未去过的海边坐坐
生怕妈妈辛酸的佐料
加重本就苦咸的海水味道
无奈
我只好扶着妈妈
去一处背风的山坳
让她歇歇脚
哪承想
踩疼了的小草
尖叫着
顶破妈妈的头皮
没日没夜地呼号
就像那次
骤然弥天的沙尘暴
我放学走失
妈妈,几次三番地跌倒在逆风里
哭天抢地地嚎啕
诗歌创作,在客观意义上讲,特别凸显着作者的个体生命体验,自觉去悟性生活,运筹感性思维去构筑诗心,在朴素的情怀中彰显诗意的尊严,完成一首诗的文学艺术的文本魅力,实为可贵,值得学习,借鉴。
有幸拜读了阎世才诗人的现代诗,顺着悦读,品味,赏析的必然途径,也就顺理成章地收获了部分创作心得,拙笔成书,以飨诗友,奔着互学互补,共励前行的心愿,牵手时空,诗意人生。
在《风起时》这首诗中,诗人通达自己的念母之心,凭借“风”这一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很巧妙的充分运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不去用浓厚的笔墨,深厚的感触,渲染念思情怀,而将诗笔的尖锋定位在“风起时/我想搀妈妈/去她从未去过的海边坐坐”。开篇坦诚,自然表达,简约朴素,
亲情饱满,令人感动,孝心至上,灼灼其华,
夙愿纯清,开启出一首诗在阅读美意上的导航力量,好心快语,不知不觉中已经着力打通读者先睹为乐的心理渴望定力。非常的含而浅露,天衣无缝,起笔艺术,诗意拓展,辽阔深远,没有华丽装饰,尽显朴素情怀,深入人心。掌控出一个形象的动词“搀”,合情合理,逼真中感受动态性的诗情画意,微妙微肖,诗心的语言张力,穿透纸背,彰显诗意的尊严。
诗人朴素释怀,“生怕妈妈辛酸的佐料/加重本就苦咸的海水味道”,神来之笔,画龙点睛,为整篇诗意,设置情怀悬崖,诗意的尊严,聚合而来,闪烁在字里行间。
紧接着“无奈/我只好扶着妈妈/去一处背风的山坳/让她歇歇脚”。在一搀一扶的动感地带,构筑画面清晰,以逼真的动词“搀”“扶”,更加迎合了诗作题目《风起时》的核心内涵,母亲老了,风起时,该要搀扶搀扶,而每一次的“搀”,每一次的“扶”,尽显人间真情,朴素演绎,朴素出彩,而这里的“无奈”,让人心生怜悯,不可阻挡,却也疼痛接受,极为朴素,简约的“无奈”,隐喻着诗人非常难言的心理承载,含量无穷,只可想象,不可言状,朴素的心灵中,储藏着诗意信息,沉稳有力,饱满热烈。
继而“哪承想/踩疼了小草/尖叫着/顶破妈妈的头皮/没日没夜的呼号”。此时此刻,诗人的抒情达至高峰,充分应用夸张的笔法,汹涌心中激情,也是整篇诗意的分水岭,“哪承想”,构建起思维创作,承上启下,余味犹存,高端朴素,朴素诗心。品读时,仿佛有种让读者窒息的感受,特别厉害。
尾段“就像那次/骤然弥天的沙尘暴/我放学走失/妈妈,几次三番地跌倒在逆风里/哭天抢地嚎啕”。诗人的心绪,终于从激昂中平静了下来,通过穿越时空的回忆,打捞出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的博大,真切,朴素呈现,跃然屏面,天地动容,诗意尊严。
诚然。写诗可贵,读诗也然。每一个人的赏读存在主观意义上的差别,以此拙作,分享出来,只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儿,顺便问好世才老师,期待“更好更高”的作品。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