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小镇》看诗人的精神原乡
——浅析黄清水《小镇》

文/明烛江南


诗人用反衬法,写出了小镇的迷人之处,重构了小镇的宜居之美。
这种反向的烘托手法化实为虚而又落到实处。
诗的开头即建构了一幅梦幻场景。镜头由近及远又慢慢摇回,
在读者面前展开的画面极富层次感以及情感的景深。
这里的沙滩适合种花与饮酒,暮色中,诗人与心上人静卧船上,
望灯塔之幽微,听潮声之呢喃,这完全是诗人想要的生活,
而小镇就给予了诗人这灵感的发生与成形。
这令人不禁想到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以及陶潜的桃花源,
甚至上溯到诗经的乐土,西方的伊甸园。
而这种对理想国度的同构无疑是诗歌的一个母题,
是一种精神上的还乡。
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关于故乡,人们有着不同的界定,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把自己的出生地,从小生活的地方叫故乡;
有的人把离开很久,想要回去的地方叫故乡;
还有人把自己的精神归属地,自己的追求发源地叫精神的故乡。
故乡的概念,有大小之分,它也可能是一户人家,它也可能是一个小村庄,
它也可能是一个城市,它也可能是一个国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有的是生命的故乡,有的是灵魂的故乡。
而苏轼也说过此心安处即吾乡。由此不难看出,
诗中的小镇无疑具有诗人内心中的精神家园色彩,并借此对抗生活本身,
重构内心的实有,以获得诗意的栖息,
诗人不仅要成为小镇的儿女而且要在此地繁衍生息。
通观全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
饱满的情感为我们建构了一种理想的生存模式,
以假想的虚指真实呈现了内心的最高真实,
读后使人生出无限感慨,激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奋斗的力量。
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有一种回还往复之美。


附原作———

小镇
文/黄清水

如果能有一杯酒,再有一堆篝火
所有的贝壳和沙滩都为之接近暮色
海上的船是随时可见,它们不停,我们不睡
我们就两个人,躺在海上
涨潮和退潮都要经过我们的身体
陌生的灯塔也致敬我们,最饱满的时光
我愿意将玫瑰或蔷薇种满沙滩
求爱时不要千里迢迢奔波,也不用去花店
看遍卖花人的脸色。如果这些都能成立
让潮声祝福我们,我们两人在一起时
我的嘴唇低垂在你的耳尖
不是为了说多少情话,而是恰到好处
成为小镇的儿女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首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莽 发表于 2022-7-8 16:20
诗好评也好,真乃好之又好……,欣赏受益了!

感谢牛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明烛江南 发表于 2022-7-9 06:20
感谢牛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持此清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以慰炎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