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朱砂梅的唇语》

——读王荷玲诗集《岁月无痕》有感

                         华子

  在当下纯文学论坛里,几乎很少看到王荷玲的身影。第一次邂逅,是缘于五月悦读天下文学论坛,在临朐举办的“第17个世界读书日笔会暨首届悦读天下网络文学大奖赛”颁奖典礼上。虽然笔会只有短短三天,但就是在这文友雅集的短暂时光里,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活泼开朗,有着典型江南烟雨气质的女诗人。
  
两个多月过去了,几天前突然接到荷玲的短信,说是要出版一本诗集《岁月无痕》,并让我说几句有关诗歌的话。我诚惶诚恐,怕说不好,有负朋友的厚爱。说心里话,和大多数诗歌爱好者一样,我也正处于尝试和摸索之中,从没有写过诗评,更怕没有这个能力写好它。

于是,在某个安静的黄昏,我沉浸在那些或忧伤或哲思,或清丽或绵醇的诗行里。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荷玲的诗作,喜欢上了她活泼的外表下那份冷静的思考,细腻的情感,和独具个性的创作。
  
写一首分行的长短句容易,但是要想写好一首诗,并能在当今诗坛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却并非易事。如果没有深刻的阅历,和对生活的挚爱,是很难做到的。一个诗人,可以是人们熟知的;而熟知的诗人,不一定作品就是一流的。在我的理念里,诗歌的优劣,不仅要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情境的设置要宽阔、空灵。说到底,一首诗歌能感动读者,让人过目不忘,这是诗人心灵的表述,节制的书写,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当然,诗歌的表达方式涵盖了诸多因素,譬如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的精准和作者选取的素材、构架、气韵、技巧等等。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诗人付出百倍的辛劳。
  
读王荷玲的诗,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就是能从文字所描绘的情愫里,看到诗人内在的纯美。“透过门环/迷醉在那熟悉的/不能穷尽的童话世界/飞舞的山峦间/飘飘欲仙。 即使是封锁着/也将漫山的洁白渲染;不经意的一场雪/让我来到你的身边/......《寻找朱砂梅》。相对于这首诗,诗人把某些情愫诉诸于灵动的语言,以期达到灵魂的释放。朱砂梅代表爱情的坚贞,透过门环代表了和纯真爱情(童话)之间的距离,而洁白的雪,或许代表了诗人内心爱的冰清玉洁,在寻找的途中,通过虚幻的手法还原以爱情的真实与托付。

这是对爱情的歌唱,也是接近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在另一首《青丝》里,女诗人细腻如水的情感,和在文字里流淌的美丽忧伤则更为凸显。

似你琴弦般的皱纹里  我的哭泣
是什么
莫名地浸润我心灵

阶前已苔痕菁菁
雨的声息里我不怕
那白发过早地替代了青丝

写一曲无尾的诗
仿佛你已恋恋地走出了桥尾
而仍依依地徘徊于华林里

我依偎在昨日的小窗里
痴痴凝望
盼早些  你能归航

于是你笑了
再也没有一种美丽
敌得过 皱纹里温暖的含意

透过这首轻灵婉约的小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内心贞静的江南女子,青丝在光阴的催促中老去,离人在刻骨铭心的叮咛与回望中渐渐清晰。“白发过早地代替了青丝”,“仿佛你恋恋走出了桥尾,”“我依旧依偎在昨日的小屋”,“盼早些,你能归航。”这是有关爱的雕像的重塑,这是诗人透过漫长的岁月对恋人间痴迷的书写。也许,更深层的意蕴,是在诉说在喧嚣的尘世,只有宁静的守望,无论“青丝过早地代替了白发”,也还有“皱纹里温暖的暖意”在温暖我们濒临冰封的灵魂。

中国新诗的历程大约已有百年,其间,有关新诗的探索从未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销声匿迹。朦胧派,九叶诗派,甚至下半身写作此消彼长,唯独在新诗中嵌入中国古代诗词底蕴的作品少之又少。而王荷玲的《望月》,一首小诗虽然精短,却分明看见一份古典的情怀,清隽,简约,彰显出作者很深的传统文学积淀,

你说
找不到你时
可以望月

我知道现在还是白天
思念化为淡淡的云烟
飘过你窗前

你定然望见那抹色彩
飘来又隐退
褪去了妩媚与炽热的情怀

几点秋雨拍打我肩
轻轻叮咛
嘎然轻叹

我再也找不到你
只能站在斑驳的廊檐下
望月

这首诗开篇写实,即给人留下悬念。只有夜晚才有的月亮,诗人却笔锋一转,却写出了白天的场景。那一缕“淡淡的云烟”,本身就意味着愁肠,远方的你定然也看见——虚实结合,张力到位,内在的结构,紧紧相连。“几点秋雨”“轻轻叮咛”,而“我再也找不到你,只能在斑驳的廊檐下,望月”。其实秋雨里哪有月亮呢,只是虚幻,只是诗人的幻想罢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或许只有读懂这句古诗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意图,才能明了诗人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记忆是美好的,它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那份曾经的美好。在我看来,王荷玲的诗无论是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抒发,诗意的提炼,都具备了作为一个诗人应有的素质。

于是,带着一种个人情感的回顾,我悄然走进了《九月清修》。这是一首抒情长诗,更是诗人一次心路历程的喃喃絮语,诗歌通篇采用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贯穿了白描、点染、重叠、反复、呼应等各种技巧,诗歌意蕴的体现,通过思想上的物化和情感上的升华一览无遗。古井前的苔痕/油油地笼罩着/层层绿光。轻燕低啄着菩提的残骸/鸣咽在塔庵上;龙潭/也在绸缎帘子下隐藏。....你问我,是想写诗/还是想/听听宋王的传奇故事/我笑而不语......在这里,苔痕,轻燕,龙潭这些被物化了的心灵语言,唤醒了千年的古樟。继而,诗人却笑而不语。笼罩,低啄,呜咽,隐藏,通过一系列动态的描写,蕴涵了一份特有的宁静,既远离喧嚣而难得的清修。可一切并非如此,诗人在接下来的描绘中又一句“谁能参透九月美丽的禅语?”让人堕入清修外那生生不息的生活当中,回映了开篇“岁月的勾芡将天边的云彩染灰”。全诗以一缕悲悯的情怀贯穿始终,直击生命的流逝蜕变。由此《岁月无痕》却深深有痕,凸显了整部诗集的主题。
  
正是这些蕴含了作者独特体验的诗歌,青年诗人王荷玲给了我们一片纯净的天空,安然内在的疼痛美。这不得不让我想起“疼痛学”的创始人龙克。疼痛,既是生命过程和生命体验形而上精神性的根性存在,也是世俗生存和人生本相形而下的经验事实。前者往往并无具体的、实存的疼痛对象和痛穴,却挥之不去,萦绕、笼罩终生,而具有一种不可言说,或难以言说的绝对、深陷的困惑和迷茫。这本身同时就是一种哲学、诗意的空间和状态。
  
因此,“疼痛或疼痛诗学,无疑是对生命,一种辽阔而深刻的诗性追问和思考”(扬远宏)。龙克说:疼痛是一种内在的觉醒,觉悟,自在,自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认可的必然,是对极权与生命自身冲突的观照。由此,我把荷玲目前的创作归纳此类,或圈定为隐逸一派,实属强拉硬拽,个人行为。

荷玲用真心来写诗,亦当用真心来体会。她的诗歌让我看到了一颗不安于现状,又欲在当下一展风采的灵魂。飞翔的翅膀总有一天会更加坚强,也会飞得更远。相信有一天,荷玲会走出自我的天地,会让我们看到一个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书写人间常道的魅力女诗人。

简介:王荷玲,笔名: 那荷。红尘一诗意女子,1976年出生,浙江台州人。喜写诗,爱朗诵,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山海诵读会会员、台州市作协会员,诗作被收入第二届“野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相聚新千年》。另有诗作被收入《中国诗萃》、《2010中国诗歌九人年选》、《诗岛》、《红崖》、《新世纪文学作品选》、《向阳湖》、《文学芳草地》等诗歌选萃及多种诗歌报刊。著有诗集《岁月无痕》。

简介:华子,原名:冯金华,常用笔名:江苏阿华,华子。诗歌爱好者,江苏镇江人。作品发表《绿风》《星星诗刊》《金山》杂志、《诗潮》《山东文学》《华语诗刊》《核桃源》《黄海文学》《大风》《长江诗歌》《青春诗刊》等。主要获奖:首届“英派生物”全球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首届“牡丹诗歌奖”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5年中国大别山诗刊十佳诗人,《辽源日报》《关东诗人》“恋曲.2016爱情诗大赛一等奖,2018第二届四川理塘诗歌节征文三等奖,2019首届“新时代歌咏”全国闻捷诗歌奖三等奖,常州“运河情,故乡情”散文、诗歌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2020年首届“华威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20年首届“大汖杯”全国主题征文一等奖,2021年第四届平乡好人杯全国新诗大奖赛优秀奖,2021首届“中国海门-卞之琳”诗歌奖等。《苏北小院》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及《大风十年诗选》《中国诗歌》选本。自辑诗集《每一个村庄都会哭》《那山,那水,在人间慢些走》两部。诗观: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寻找生命的密码.现暂住四川达州市。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说心里话,和大多数诗歌爱好者一样,我也正处于尝试和摸索之中,从没有写过诗评,更怕没有这个能力写好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发表于 2022-7-17 14:50
拜读,学习,问好!

谢谢只蝶痴梦主编,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