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谷禾诗二首

1.日知录
我只要坐下来,
把一支纸烟,慢慢地抽完。
我只要从久坐的黑暗里起身,一抬手揿亮世界的开关,
并且清晰地
听见“啪”的一声脆响。

2.静安先生在1927年☆
我有小人物的无知、悲凉、惶惑、苍茫
我有咬碎的牙齿往肚子里吞咽
我有失魂的杜鹃在骨髓里一声声啼血不已
我有一个王朝的辫子拖在脑后
我穿过午后的颐和园平静地把自己交给湖水下起舞的鱼藻
我把生身之诗托付给了这崩溃的汉语共和国。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我”与历史的观照和汇聚
                                                                                                                      朱建业

       谷禾的诗歌,有深刻的历史观照和哲学思考,以及由这种历史观照和哲学思考体现出来的“我”与世界、我与历史、我与本我的关系,似乎是经验、思想和观察和对“我”的洞察所汇聚。同时,在“我”的世界的探索中,我们读到一种孤独的尖锐和痛感,一种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如短诗《日知录》。《日知录》是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是作者积三十余年心力编写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而此诗也取名《日知录》,很值得玩味。在我看来,诗人场景化的表达是个体生存体验与现实经验的互动与传递,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去关注、思考、呈现现实生活中他所感知和探索的一切。这首诗不是简单的对现状的描摹,一个坐着抽完烟和站起来揿亮“世界的开关”,两个连续的场景动作,从抽烟思考良久到行动,揿亮“世界的开关”时,清晰“听见“啪”的一声脆响”,冷峻尖锐的孤独感,豁然开朗的思维跳跃,“啪”的一声世界瞬间明亮,“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种心路历程跃然纸上而又意犹未尽。这种透过生活中日常场景的呈现,细节的刻画,映照历史上的《日知录》,我们可以挖掘出生命中更真实,更隐秘、更深刻的含义。
      诗歌《静安先生在1927年》更能体现“我”对历史和现实的观照和对应。静安先生即王国维,王国维先生学术成就举世皆知,其身世更令人唏嘘,其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丧妻,中年丧子;生性忧郁,体弱多病;时局动荡,老友交恶……一生悲苦交加,最后于1927年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湖自尽,年仅50岁。抚今追昔,更像是诗人与静安先生在进行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与融合。命运的休戚与共,面对的时代带来的精神之痛,“我”即静安,静安即“我”。诗人在颐和园昆明湖徜徉片刻,对静安先生精神世界的观照和自我经历的冥思,产生出一种时空交错又令人震撼的张力,“我有一个王朝的辫子拖在脑后”,“我把生身之诗托付给了这崩溃的汉语共和国。”虚实相生,现实的细节与想象的细节互相交替、融合,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位诗人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痛楚,也感受到诗人殉道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决绝和勇敢。短短的几行诗,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回味无穷。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朱建业 来自手机 中级会员 2020-8-30 09:49:07
审核很快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