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铿锵的声音,从文字里传来
——品读车延高的诗
文/孙明亮


在一篇文章里,我看见这样一段文字,对诗人的综合评价,他说“笃守信仰,修行灵悟,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拥有几近神经质且不可理喻的个性,孤绝的审美艺术视觉与直觉,善于制造多感官场景,骨端气翔,胸襟宽阔,敢于担当,学养深厚的人,拥有纯净、简单又幼稚心境的人。”如果都具备了这样的品性,那么你已经具备了写出一首好诗的潜力和禀赋。在我读了车延高的诗以后,更坚定了这样的看法,与诗歌对话,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提升。一个真正的诗人一般来讲,是与时代和主流疏离的,真正的文学永远是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引领的使命的,有着特殊的气质。车延高的作品中有思乡的惆怅与怀念,对亲人的追思与伤疼,人生的苦难与纠结,故乡之爱、国家之爱、生活之爱、自然之爱、工作之爱,题材十分广泛,写得游刃有余。
诗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布满了韵律和跳跃的生活方式,它会用一种奇妙的张力和吸引力,为我们写下生命的意义和真谛。诗歌是诗意历史的塑造和见证,若干年以后,再打开每一段文字,每一行诗句,都像一种岁月的遗存,铭刻着历史的脚印,作为现实的参照物,存放在自然的博物馆里。读车延高的诗,我们就是在寻着诗人的脚印,听诗人说那过去的事情,走进诗人心灵深处,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抒情和哲思的世界。
诗是从生活的本源而来,因而情感是真切的,实在的,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创造,它是生物有机体的特有功能,也是社会意义中有机体所遭遇的,在有了发现和洞悟之后,在心灵的感应与情趣的捕捉下,诗歌里那鲜活可感的生命意识得以体现,散发着体温和肌肤的气息。诗歌《盐工》,那种坚实有分量的文字,把一群盐工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再现,发自真情、自然、纯碎、确切而完美。无所顾忌的真诚袒露,无遮无掩的赤裸表达最动人心魄。

看海,才知道
被太阳暴晒的是盐工

盐是太阳的汗滴,从他们黝黑的脸颊上滚落
又一粒一粒从海底打捞起来

眼睛已经熬出盐
不哭,泪也会喊痛

盐工习惯了,把心里那片苦海藏着,不让人看见
脊背躬着

上面是一片沉重的天
被云彩缝补过无数次

——诗歌《盐工》

一种直接性的诉说,一种心态的娓娓道来,以及喃喃自语,都与诗人的性格、尊严、精神气度与情感有关。你只要到过海边,看见过这样的场面,才知道被太阳暴晒的是盐工,在诗人的叙述中,其语调是低沉的,是现实与感觉、感受的描述,是通过眼睛的抵达,心灵最柔软处的诗行,从他们黝黑的脸颊上滚落,眼睛已经熬出盐,把心里那片苦海藏着,不让人看见,这里没有响亮的音节,却有着经得起审视和耐读的情感,语言直抵事物的本质,直接表达对盐工的理解,揭示自己独有的感受,对心灵有着直接的穿透力,读后,让我们对盐工的生活状态有了了解和认识。但是诗歌并没有到此结束,最后,诗人告诉我们,上面是一片沉重的天,被云彩缝补过无数次,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打垮他们的意志,顽强不屈是他们应有的品格,云彩就是心中的希望。悲悯情怀里赋予对生活的期望,这是车延高的诗歌里,听出来的铿锵的声音,也是激励的声音,延绵不绝。
我们读诗歌《石鼓》,好像与我们相离甚远,不像一种东西让人触摸后有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语言是抽象的,却又好像让人看后体味到什么,这种浪漫与虚无,游离与缥缈的创作手法,构成了诗歌的筋骨与血脉。

书院里存放的思想越多
石鼓越沉默

静,是思维自选的面壁
可以放大一只蛐蛐的吟唱
让翻书的手,碰醒一颗心

听见屈原投水的一声心跳
听见汉字为诗歌移行挪位的脚步
听见月亮和星星在远处说话
听见囚禁在书里的知识劝文字一起越狱

当嘈杂在沉淀中明心辩识
一根针落下
石鼓,也能准确找出试图藏匿破绽的颤音

在鼓面上打坐的时间一动不动
远近
皆是天籁之音

——诗歌《石鼓》

石鼓是用花岗岩制成的,它虽然不能敲打传音,但因它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扬古今,是故宫收藏的“国之重器”,有着“中华第一古物”之称。石鼓在这里可以当做是一面镜子,可以察看历史,可以明辨是非,可以指明未来,其看似是抽象的语言,但是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具体,你看,书院里存放的思想越多,石鼓越沉默,将石鼓看做是历史的老人,经历了风沙,对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沉默是金,让翻书的手,碰醒一颗心,准确找出试图藏匿破绽的颤音,远近,皆是天籁之音。这种思想,我们读了,肯定会有什么启发,从中得到什么认识,其凸显出来的哲理,比自然山水更加旖旎和多彩。

读诗歌《蒙古马》,在现实的基础上,注入唯美、跳跃和灵动色彩的诗句,让整首诗有一种基于现实之上勾勒出来的诗意的画面感和审美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是另一种风,被骄傲的马蹄吹动
在草尖上追风
驰骋,蹄音裂帛
 
在静观其变的戈壁石上拓展疆土
烽火剿灭了狼烟
累死过马厩,驿站,古道
藐视挣断时间的速度,大漠孤烟
只是一根缰绳
 
黄沙百战,铠甲卧血,锈色里开出无名的花

长河落日,多像一粒种子
长成村庄,部落、城郭
 
后来,岁月把蒙古马拴在草根上
去远方的路不休息,蹄音
就在马头琴的琴弦上

——诗歌《蒙古马》

     是历史也是现实,一代蒙古人创造了奇迹,被骄傲的马蹄吹动,在草尖上追风,驰骋,蹄音裂帛,依稀还能听到那厮杀的声音,奔跑的声音,强悍,勇武,驿站,古道,黄沙百战,铠甲卧血,锈色里开出无名的花。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再现的过程。后来,岁月把蒙古马拴在草根上,但是他们的远方依然,蹄音就在马头琴的琴弦上,对未来的蒙古充满了信心,予以了希望。

     我们读车延高的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是一种心灵与大地的感应,与大自然的对话,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与生活的一点一滴对话,对话所产生的效应,就是这些被称为分行文字的诗歌,诗人通过情感的宣泄和表露,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升华,并且在跳跃激荡的文字组合中,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做到完整与精粹的统一,每写下的一首诗歌,都是照亮前方的一盏灯。车延高的每一首诗,都换发着一种感动的力量,并合盘托出他深刻的人生体悟,从中读出一个真正诗人的品格。

2022年4月14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老师,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