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读牧野《诗三首》有感于诗歌的真情实感
文/老石城

如果说诗的标题、分行、分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真情实感定是她的灵魂和气、血了。犹如一个人,如果“瘦骨如柴”的话,风都能吹得倒,那肯定是无法“经风雨见世面”的。反之,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才是健全的人,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人。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给人一个完整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全方位的审美取向,进而给人“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审美基础。

当代的诗歌,随着时代的飞跃而飞跃发展着。“百花齐放”的方针下的诗歌“五花八门”,“流派”纷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口号虽然不那么高喊而行了,但它还是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在写作中。而有些诗歌摈弃了汉语言文学的优良传统,凭空生造“新”词,不讲究“情从心出”,不遵循语法,不讲究语言的逻辑性,“神乎其神”,“神出鬼没”,唯恐人们看得懂。这些“作品”,不用真情,更谈不上给人以实感了。不知道那些写作者写诗是为了什么?写诗是给谁看的?还是故意不想让人读懂?或者他自己也不知所云?

牧野的诗是有真情实感的。当然,真情实感并不是直抒胸臆,也需要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牧野的诗恰恰是两者兼得的。

如《纪念》,“每当纪念在我体内,发芽/躁动,即将突破我的樊笼之时/我就将纪念,化为一棵树/抑或,一首用血泪谱成的诗篇”。这是动了真情的诗句,是由内而外的“突破”“樊笼”的真情。用“发芽”、“躁动”、“突破”指代心情;用拟物的手法赋予“一棵树”、“血泪谱成的诗篇”作为对逝者的纪念。可谓是感人至深。

《柑橘树》《旧物》两诗中,不乏真情实感的例子,这里不一一赘述了。拜读欣赏。


诗三首

牧野


纪念

纪念,是一座塔,一块碑,一个牌位
是感恩,是敬仰,也是一种传承

纪念也有可能,是一种形式
是一群人的一次郊游
或是一个人的,一次历练

不善于表达的我,经常
把纪念埋藏在心中,刻在骨骼上
融入到血液里

每当纪念在我体内,发芽
躁动,即将突破我的樊笼之时
我就将纪念,化为一棵树
抑或,一首用血泪谱成的诗篇


柑橘树

我的老家,山多田少
以前,栽种着很多山林果树
自我懂事开始,就记得
我的村庄,不叫某某村
而是被命名为"括山林场"

在我家老屋前面,有一大片柑橘林
我的父亲,是护林员
这里就成为,我的童年乐园

春天,在林子上捉迷藏
夏天,在林子中抓蝉蛹
秋天,在林子下捡落果
冬天,在林子前晒太阳

长大后,常年在外谋生
也不记得是哪年哪月
"括山林场"更名为东括村
那一片片果树,已被砍光

去年回一次老家
看见父亲在新建的屋后
栽了几棵柑橘树
这片土地上,曾是他日夜守护
一望无际的,柑橘林

父亲走了之后,我在自己的房前
也栽了一棵柑橘树
也许,是因为吉祥
也许是,为了纪念


旧物

喜欢收藏的人
大多,是比较念旧的

翻一翻,泛黄的连环画
就会看到,一个少年的故事
摸一摸,字迹模糊的明信片
就会想起,一段久未联系的友情

友情,也许会随着字迹的褪色
变得,越来越淡
少年的故事,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却变得,越来越沉

很多事,想着想着就忘了
很多事,会跟着旧物品
哪怕,已是面目全非
也会一直,伴随着你我一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学习好诗好评,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2-4-11 08:54
学习好诗好评,感谢,

谢谢苍凉主编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牧野 来自手机 编辑委员 2022-4-11 11:08:59
辛苦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牧野 发表于 2022-4-11 11:08
辛苦了,谢谢!

学习欣赏您的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2-4-12 09:36:29
真情实感并不是直抒胸臆,也需要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发表于 2022-4-12 09:36
真情实感并不是直抒胸臆,也需要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

谢谢萦子老师来读!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