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的诗
简评:黄钺/陈一默
题记:刘年的诗,多用“辞”“歌”“记”“曲”“谣”“颂”“调”……在同质化被诟病的今天,这是一种旁逸斜出还是另一种继续深入?总之,一个我们不得不另眼相看的独特存在。而其作多为短章,即使稍长,也是“节”的延伸,且尽力横向生长。只是,我始终弄不清,那些珍珠一样散落其中的精品,到底是历经了无数练习达到的高度,还是正因为它们的精彩,而让人不知不觉的忽略了其它的作品?我们知道,好的作品的出现,常常不是人能控制的,更多时候往往只能交给偶然性。翻阅其《世间所有的秘密》,我就那样“不可告人”地,选出了其中的十首……(黄钺)
青藏高原
喇嘛们做早课,做晚祷,隔三岔五地辨经
枯死多年的榆蜡树,因此长出了木耳
钟鸣安抚群山
落日赶在夜幕降临之前,给大地披上紫红的袈裟
简评:青藏高原耸立在大地的头顶之上。它既相对于海拔,也相对于人类的仰望。而作者首先把镜头对准的是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红衣喇嘛,早课、晚祷、辨经,皆为其日常行为。“枯死多年的榆蜡树,因此长出了木耳”,看似不经意的平常的描摹,却因为“木耳”一词的被化用,而意趣顿生。
“钟鸣安抚群山”,“安抚”二字,则化静为动,音域与奥义向着辽远与博大,无尽扩展;静止的群山,也因此而获得了意外的生命力。整句诗格局宏大,并与前后的“喇嘛”和“紫红的袈裟”互相呼应,让整体性更加浑然,并因此而愈显庄重、磅礴……(黄钺)
汪家庄的白杨
起风了
水柳在摇,樁树在摇,棠棣在摇,板栗树也在摇
有鸟窝的白杨,摇动幅度最小
简评:诗短,两行,39个字。就只是抓住了一个场景:起风,几种树在摇动。就这么简单,似乎很轻很平常。但透过白杨树上的一个鸟窝,一阵沉甸甸的重力随之扑来,我们的关注点,或者是诗歌的着力点,也就轻巧的落在中轴线上。有时真的是,诗歌不需要太斑驳的面目,找准鼓点和基点,也就能拨动菩萨一样的心肠。(陈一默)
渔歌子
快递员骑着摩托,几经周折,到达了收件地址
白鹭有几十只,灰鹭有两只,人却没有半个
等不起你,我们到青溪收卡来了
渔娘在手机里说:“包裹挂在第三棵乌桕树上就行。”
简评:题目是古代的,内容却是当代的,一种穿越感便扑面而来。紧接着,作者大胆地跳跃,甚至脱节。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稍一接通,新鲜感又扑面而至。
有些吃惊的是,“白鹭”“灰鹭”“渔娘”“收卡”“乌桕树”等等,作者竟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而“第三棵”“就行”,又多么的随意与诗性,那样的处所,不正是你我久违的理想国么?
回到题目,“渔歌子”竟然不是古代的,十足的一幅当代渔民生活写意图也。(黄钺)
风溪
女人在上游洗尿布,老和尚在下游洗袈裟
女人端起塑料盆,要去下游
老和尚阻止了:“尿布,是小一点的袈装。”
他们走后,来了一群麻鸭,洗脚,洗嘴,洗翅膀
简评:道在最低处。道在屎溺。道亦在苍生。应该诗人是深谙此中真意的。女人和小孩,和尚和尿布,人间和麻鸭。基于此,这几种事物就那么合理而又生趣的凑在一起。令人拍掌。(陈一默)
拥抱
她张开双臂的那一刹那
你想到了十字架,想到了救世主
你有了赴死的心
简评:《拥抱》短短三行,细读,竟然是作者整部诗集中不可多见的爱情诗:直接,像形,神性,并触目惊心。
当然,这是一部成人片,但你得承认,只有刘年这样的机灵鬼,才能成为其合格的导演。
我们这些俗人啊,如果也写诗,得学一学刘年的胡作非为才行。(黄钺)
大象穿过城市
才进人峨山市区,昆明就感到了震动
不要怕,我们不会要你们的城市,贫瘠而难看的城市
不管交警,不管红绿灯,不管电子眼
我们听妈妈的,妈妈听老祖母的
老祖母说,带我们去她老祖母的老家看看
看见没,这才是好的团体,弱小的始终在中央,不让掉队
这才是正确的速度,你们,每个人都超速了
简评:辛丑年,云南大象迁徙事件曾引起亿万网友的关注。由此掀起的一波波诗歌热点,亦在持续发酵中。众声喧哗,在这背景下,诗人刘年,轻轻地把“最弱小”——这三个字拎到了我们中间。我们再一次聆听见了诗者刘年的处世胸怀和悲悯风范。(陈一默)
驼背
朋友说,你能不能挺起来
像没做过亏心事一样
我试过,可做不到
就像弓,无法拒绝弯曲
就像稻子到了秋天
无法阻止自己一点一点接近大地
简评:“驼背”是个悲剧,但作者把它弄成了喜剧。
诗歌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个“高”字,就藏在其中。
而“我”,驼背者也。作者故意弄了个急转弯,或耍了个小手段,才让这首小诗,不至于太直白,“艺高”,人才能胆大吧。(黄钺)
银河颂
我们的银河系有两千亿恒星、一万亿行星
人均三十颗恒星、一百颗行星
如果分到户,我会得到
一百三十颗星辰。想想都开心
谁对我好,就送一颗行星
如果谁对我非常非常的好,就送一颗恒星
简评:非常有趣可爱的一首。简单,明了,清澈,深情。从已有的,简简单单的事件入手,像蝴蝶,只需扇动一下,就有了动人的诗章。去繁从简,润物无声。常年行走在尘世,一摩托一人,刘年其实早已了悟诗歌人生。(陈一默)
雕塑
雕塑家出了车祸
受害最深的
除了老年痴呆的母亲
还有那块大理石
作为一块石头,它已经不完整
但又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勇士
于是,草坪上,总有一个人形的东西
在石头里挣扎
简评:一件尚未完成但已具人形的雕塑,因为雕者出了车祸……不往深处想,“损失”最大的当然是雕者及其家人,但诗人多事,不但往深处想,更往深渊处着笔:“总有一个人形的东西/在石头里挣扎”,作者仅仅是调了个方向,或“换位思考”了一回,一首颇具科幻感,也充满了生命痛感的“惊世”之作,便破壳而出……(黄钺)
序:祈祷辞
愿屋檐保佑燕窝
愿青苔保佑石头
愿苍天保佑大地
愿大地保佑根
愿锈保佑铁
愿白纸保佑黑字
简评:这首《祈祷辞》曾被很多诗人转载,它言说的与其说是一种精神,与文字有关,毋宁说,是一种普适价值之中的“底子”。“屋檐,青苔,苍天,大地,锈,白纸”,似乎都是高高在上的,大的,用来覆盖的事物。在这里,它却有了保护,包容,怜悯的底色。德国作家叔本华曾说过:“怜悯是一切道德的基准”,我们希望,诗人眼里的世界,不但是美的世界,也是有爱的精神的,值得活下去的世界。(陈一默)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