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宫白云 编辑委员   /  2020-8-20 22:08  /   289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晴朗李寒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  

世界上最美的日出,  

而在另一册书里,嗅到了  

鲜花怒放时芬芳的气息。我也曾  

在懵懂无知的岁月,从一本书里  

知道了世间最浪漫的爱情。  



我曾沿着一本本书,走了很远,很远,  

在文字的丛林中迷路,  

也曾在文字卷起的巨浪中,被呛了  

一肚子咸涩的苦水。

  

在寒夜,我从书里读到火,  

而炎热的夏日,我在书里找到了  

最沁人心脾的荫凉。  



有时,一天天我把自己关进一本书里,  

闭合的纸页,将我与世界隔绝,  

我在其中安眠,冥想,  

做着不为人知的梦。

  

多年后,当我厌倦了人世,我希望  

让一本书接纳我的骨灰。  

我希望最后的归宿——那只小小的木匣,  

也有书的形状。  

 

 

宫白云赏读:高贵的精神流向与神圣感的照耀



诗歌怎么写,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与风格,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内涵与境界,思想的、情感的、哲学的、生活的、精神的等等,诗写出来,不是为了这首诗好看,而是为了一种精神提升或灵魂赋形,经常读诗人晴朗李寒的诗就是因为他的诗正是具有这样的品质。一接触他的诗,立刻就会感到暖暖的生活滋味流过来,他的诗绝不是硬做出来的,而是最自然的流出,缓缓的,不急不徐,不藏心机,泉水一样清澈着你,并触及你内心潜藏最深的柔软或疼痛。他的诗特别具有自己的语言个性,或如油画,或如雕塑,他不是无为地去写生活和自然中的客观形象,而是深层次地去挖掘或解悟人生的内在。如他的这首《书》,不仅完美地表达了他理想状态的心迹,更为他难以名状的生活找到物化的寄托,在心灵与书的水乳交融中突破生存的苦闷。书成为诗人生命的陪伴,成为诗人对抗不完美现实的坦途,书让诗人与美好相随,与心灵相守,他在书中“看到/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嗅到了/鲜花怒放时芬芳的气息”;“知道了世间最浪漫的爱情。”他与书彼此进入,融溶一体,“在其中安眠,冥想,/做着不为人知的梦。”与其说他以书为生,不如说他以书为命,书彷佛就是他的灵魂所在,他至死都要与书成为一体:“让一本书接纳我的骨灰。/我希望最后的归宿——那只小小的木匣,/也有书的形状。”至此,书进入了诗人生命中至高的境界,成为诗人生命的终极方式,这种完全的交付除了体现诗人高贵的精神流向外也让我们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感的照耀之中。



  

和喜阳之《生活隐喻》  



郭力家  



请说出清晨的不言而喻  

博大与辽远着看你  

说出夜晚隐瞒了多少童年的双眼  

月色出水芙蓉  

谁的星辰反复沦陷你的镜子  

季节在八月  

大地水落石出  

天使身不由己  

走向大海  

大海赤身露体爬上窗前  

涛声新鲜  

爱的前面我们习惯当孩子  

潮汐醒来  

蚂蚁忙忙碌碌  

从来没找到感情的出路  

时间是爹娘的  

也是我们这些独门暗器的  

归根到底是上帝的  



每一天散步在这著名的朝代  

看看谁替我反复献身诗意人生观  

上半生盲目长大了  

下半生像寻人启事  

从早到晚一件事  

寻找童年  

虚拟的祖国  

把我彻底落实在一张身份证上  

我和兄弟姐妹们动机不明的  

一边喝茶  

一边对生活上了瘾  

现在,八月蓝蒿已经用尽了思念  

弯下腰  

把能接回家的接回家吧  

放下剑  

做我的秋天  

放下如果  

做我的从前  

放下天空  

像八月这样和我相伴





宫白云赏读:抵达生活隐喻的深层



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这个圆圈里打转,而诗人却是那个寻求“生活隐喻”的人,上至清晨下至夜晚,乃至上半生与下半生,敞开的、动态的结构呈现出一种人生与人性本质的思考,生活本身是一种充满冲突与困顿的存在,对于诗人来说,挖掘它深层的隐喻,给生命以启示,为不完善的人生提供得以完善的方式才是他的心之所系,因此才有“爱的前面我们习惯当孩子”;“把能接回家的接回家吧”这样的思索;这不仅是心灵与人性的真善,它应当还包括了人生与情感的一些自省的东西,感觉极其的可贵,既可激起人们情感的强烈共鸣,又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弹性和张力。睿智的构思,质朴的语言,丰富的诗意内涵,都非常值得嚼味,略为忧郁的笔调让走过的生活之路布满起伏不平的气息与内心柔软的透露,特别结尾的三个“放下”不动声色间便抵达生活隐喻的深层。





忘记我,就是忘记我的村庄



潘加红  



忘了我,就是从密集的杨树林里将我删除  

在稻草人下人间蒸发,  

槐花和鸟语里失踪  



忘了我,就是在东南的废坡地  

又立了新碑,多了守林的。多了一个  

把怀表埋在土里的人



忘了我,就是推土机下我的名字将被一一拆卸  

顽固的尖锐的部分将使用  

看不见的钝器。包括消失和遁形

  

你实在无法将我和这里分开——

包括我写诗,微笑,或莫名的哭泣  

都有它盐碱的颗粒和深深的咸味  





宫白云赏读:有的放矢的曲折回旋



潘加红的这首《忘记我,就是忘记我的村庄》舍弃直面的揭露,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内心的忧患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呈现。对破坏自然环境的痛心疾首是在对村庄的诸多美好的失去中显露出来,他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一颗赤子之心。对诗人来说,“我”代表的就是曾经的“村庄”,正是在这样的构建中,才使得“我”与“村庄”结为一体,因此“我”痛它痛,“我”死它死,“我”伤它伤。诗人以这样契入的方式来成全自己的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或者说,以切肤感来增大对身处其中的现实的痛彻与绝望。这种“有意味”的安顿,折射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层批判。它剔除了一般写现实诗歌的直白气,曲折回旋,而又有的放矢,正是这种不“因循守旧”的活力,使诗人得以把“我”的内心与那些现象糅合起来,其中“删除”、“蒸发”、“失踪”、“新碑”、“推土机”、“拆卸”这些现实感强烈的词语,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并给人一种深切的悲壮感。诗人完全摒弃了一些直面揭露与批判或选择大词揭示与概念性的俗套现实诗作的写法,另辟蹊径,从内心出发,小处着眼,同样开拓出了揭示与批判的力量,也同时显示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的功力。





胡须  



韩庆成  



不知从哪天起  

刮胡须  

成了每天起床都要做的  

一件事



也有忘记的时候  

那张脸  

便变得张牙舞爪  



如今用了多少刀片  

已经记不清了  

感觉把刀片收集起来  

可以打一把砍刀



还是希望把砍刀  

分割成小小的刀片  

这样就安全了  

这样面孔上棘手的部分  

就可以自我消灭  



 宫白云赏读:高超的“语言谋略”



  韩庆成的诗总是与时事的干预发生紧密的关联,这是他一贯的诗歌主张,这首《胡须》我在《诗歌周刊》读到时就被诗中的“变形力”与巧妙的“隐喻”所打动。在物欲的当下,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的心态都处于宏大范围的“变形”之中,许许多多“棘手”、“面子”的问题就像胡须一样刮了又长,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诗人特别巧妙地利用了“刮胡须”这一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日常行为切入当下,让它在一个现实的语境中凸现全新的意义,这种语境赋予了“胡须”这个词以有效的变形力,也就是结尾出现的“安全”、“棘手”等词,这样的词肯定与日常刮胡须的行为无关但肯定与当下的时事有关。诗人不断地去“刮”,当然就意味着不断地去“干预”。诗人的努力就是要把“面孔上棘手的部分”“自我消灭”,这是他的“希望”,他不断地去“刮”,“如今用了多少刀片/已经记不清了/感觉把刀片收集起来/可以打一把砍刀”,但诗人还是不希望用“砍刀”去刮“胡须”,换言之,就是希望社会的“阴暗”或者“不安全”的因素越小越好,最好能“自我消灭”。诗人把这样深刻的隐喻藏在语言的背面,不去解释,不去分辨,让语言自身碰撞,随物赋形,刀影绰绰,紧贴皮肤,发出刀锋的寒光,荡出隐喻的向度。使这首诗折射出多方位的现实指向和反讽意味。写得诚实硬朗,既有形象又有内质,而清醒的现实感具在。沿续的依然是他“用时评的视角写诗”的风格,只是语言与建构更加地不动声色。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谋略”。


   独自走远

  

  林雪

  

  祖国,在半岛的一个无名早晨

  我——一个无名者内心

  无名的热爱。你波浪的动力

  混合着怯懦

  我多爱你的矛和盾

  爱你的古老和新意。爱你

  那剑矢一样的伟大

  和障碍一样的猥琐

  爱你早霞一样自净的清白

  和你黑夜一样深重的过失

  

  当这首诗像一个徒步的漫游者

  独自走远。路过的人

  你看到了什么?

  一枚深陷泥土中的浆果的核?

  一张在风中飘动的糖纸?

  多像灵魂松开了自身

  一半在灰烬中永世遗忘

  一半在天空中永世生长

  

  

      宫白云赏析:“诗情”的力量

 

  读诗人林雪的诗往往会不经意间就被她诗中所传达的某种意绪或情感击中,她的这种“诗情”的力量靠的是深厚的人文素养,忠实于内心的爱憎,敏锐的思想力与人性关怀。就如这首《独自走远》,饱含了诗人对祖国又爱又痛的深切情感,热爱与痛楚的味道就像是用锋刃划开身体上的一道久未愈合的伤口,血与脓都在那里,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一个无名者内心/无名的热爱”混杂了正反两极鲜明的对照,当诗人一颗热爱祖国为祖国忧患的高尚的赤子之心化为“这首诗”的时候,此时的“这首诗”就代表了诗人的灵魂所在,诗人让它“像一个徒步的漫游者/独自走远。”而我们这些“路过的人”看到的是一个退出肉体的灵魂像一枚“浆果的核”在泥土中深陷,像一张“糖纸”“在风中飘动”,“灵魂松开了自身/一半在灰烬中永世遗忘/一半在天空中永世生长”,肉体适时而止,灵魂独自漫游,还有什么把祖国深深根植于灵魂之中更加容易获得祖国。


肉欲厨房  



王妃  



充斥素味的厨房,不会因为儿子的嫌恶  

而让我困倦。

  

我裹着素色的围裙  

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从清水里一一将它们提取  

儿子的必需  

先生的必需



至于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我的肉欲、我的挣扎,都藏在甘蓝的卷心里  

而久违的泪水,正从辣椒和洋葱的爆炸里  

飞溅  



宫白云赏析:

王妃是一位认真、勤于思考的诗人,她对诗歌有独特的敏感,善于从普遍的生活提取诗意,注重于生活给她的感觉。她的这首《肉欲厨房》就是如此,具有很特别的情感力量,构思巧妙,转承自然,句子的结构、排列恰到好处,精确的语言对应精确的情感。读这样的诗不知不觉就会为她的语言方式和情感方式着迷。她以一颗善感的心和诗人的明睿,写下她的温暖、隐忍、痛感与期许。特别运词的巧妙与机智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我裹着素色的围裙”,如此的语言色彩传递着一种别样的诗歌趣味;“从清水里”“提取/儿子的必需/先生的必需”,写得温存而动人。最让人触动的是这一句:“至于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一句“忽略不计”饱含了多少为母为妻的奉献与酸楚。特别结尾“肉欲”的暗喻扩充了这首诗的“生命体验”与内部含量,而“挣扎”、“泪水”与“甘蓝”、“辣椒”“洋葱”的奇妙混融,让多少悲欢落入切肤的痛感里。许多时候面对“肉欲”的现实,生之艰难,我们都难以承当而急于排遣,偏偏人生诸多的不尽如人意。读这首诗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与人性背后的透视,诗人有多少爱、多少温暖,就有多少欲望、多少挣扎,它们有多强烈,其隐忍、克制力就有多强大。诗人通过“厨房”这一特定的环境把这些情绪或者说爱与痛抒发出来。写的饱满而不灰暗,淋漓而不绝望。




旷野

     

王妃



火车呼啸着向北。

整齐划一的道行树、静默的青山、在风中摇晃的水……

生活中庸常的所见,在快速地登场、退场



天气变幻莫测。

车身披挂着那么多的雨水

在山西的境内再次还给了天空



旷野也是飘忽不定的

仿佛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

成熟的油菜杆有秩序地倒伏着

风吹来,小麦和稻禾交替舞起了绿绸



几乎看不见麻雀、鹧鸪和燕子的影子

三两只高脚的白鹭,或飞或立,点缀着

更大面积的荒芜



躬身其间的农人越来越少了

我是火车带走的一个



宫白云赏析:



   王妃的诗一直都在读,她的诗有内容,有内蕴,有内心的悲悯,有对生活与命运的砥砺与担当,有深厚的精神空间与深刻的思索,有对人性的期待与情感的温暖,令人许多的感同身受。她的审美风格,语感和节奏,语言的干净和简练都显示了异于别人的才气。她的诗大都控制在20行之间,意尽则止,绝不拖泥带水,而诗歌内在的意义或精神格局却往往很大。如她的这首《旷野》,诗人的“车窗视野”对应着大地上不可遏止的改变,对应着内心渐行渐远的返璞归真。这时候的“旷野”所触碰到的就不单单是大地本身“更大面积的荒芜”,更是关涉到对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社会属性上的“荒芜”,它是对现实与存在真相的检视与思索。诗人不是单纯地看到了什么就写下什么,而是写下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发生。

 
定数



西娃



瓷器口和女贞树

配合着你的指令

和我,遗留于路上的脚气

耗掉我

仅剩的火种,口粮,失去正面的纪念币

只有你

留守在我身边,比寂寞更忠实

放任我桃花,空亡,碎嘴

善于躲藏。把自己修炼成鱼

进入捕杀者的领域



结局,让我独吞

却不让我预知,更改,和提前看见



宫白云评荐:寂然不动的内质

“定数”代表着天命或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写这样复杂、神秘、象征性的诗,很容易落入武断与大而无当中,而西娃却把它写的风生水起,其难以形容的颠覆性语言,不动声色的陈述,高度凝炼的象征,不可穷尽的情感,对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都以一种寂然不动的内质方式在这首只有12行的诗里呈现。诗的切入点出乎意表地玄妙而且机敏智慧,“瓷器口和女贞树”都是有来历和出处的,代表着一种“天命”,西娃以这样不凡的起笔,波澜不惊,静水流深地将读者很自然地导向深层,而“脚气”是生命个体散发的一种气息,“火种,口粮,失去正面的纪念币”与“桃花,空亡,碎嘴”都象征着生命的不可或缺,它们与“我”的人生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互相渗透,而“耗掉我”与“放任我”又包含了生命中多少的酸楚与和解。既然命运不可“预知,更改,和提前看见”,那么承受一切,淡定从容地对待命运的起起落落、变幻莫测恰恰是对命运最好的注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但要紧的是你是不是在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这是西娃这首诗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位女子在火车站梳头  



李之平

  

公交车上人很少  

清晨扫过秋天的凉意



窗外,一位刚下火车的女人  

在用梳子梳头  

她一手抓着头发,一手拿着梳子  

向后梳一下,那只手就  

抓一下梳好的部分

  

她一下一下专心梳着  

不理会她的男人在旁边絮叨  

她仔细把头发梳拢,梳通  

绑成一个马尾  



我看呆了,  

我也曾这样  

这么认真梳头过?  



我仿佛看到家乡的早晨  

刚升起的炉灶的青烟下  

我在院子里梳头  



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各自忙着  

头发的撕扯和  

家里的吵闹声,斥责声撞击  

在阳光升起的过程中  

下一刻的美妙在等待  



  宫白云评荐:生命中的纯美



  读李之平的诗总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并沉入其中,她本身批评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让她对诗的拿捏总有一种洞悉之后的娴熟与从容。她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诗与生活的相切点,在寻求与体悟中获得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谐和,这首《一位女子在火车站梳头》,其实是对曾经失去的纯真的一种再度追求,它把某种最纯朴、最美好的东西,通过清晨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一位女子在火车站梳头”这样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有机地结合,在电影镜头般的呈现中梳理了自己的记忆,完成了对青春某一时刻的追溯,现实与回忆的巧妙结合,漫不经心就重新创造了一种生命中的纯美,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自由伸展,使诗人与读者都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契合,在岁月的潮汐之间再三的流连。



   

当我成为历史

  

秋水  



常说历史没有真相  

可你看,秋天一到叶子就落了  

春天一来,到处的溪流  

如乳汁般涨满



历史也一样  

她只是,将真相和虚假  

照单全收  

像最仁慈的母亲  

她拥有一条幽狭的通道  

睿智或蠢钝,都是她囊中之物  

每分每秒  

时光像找到了终点  

滑向她——她就是“宇宙”



这样想着,我便不再过于焦虑  

她的宽容远超乎人类想象  

即便我终以一颗尘埃的形式消散  

历史仍会  

备好一处安静的罅隙  

某些明媚的午后  

一个或一些灵魂翻阅并进入我  

爱上我散发出的古玩味道  

相见恨晚  



 宫白云评荐:与无蔽的心灵相遇



  秋水的写诗与读诗总是能够与一些无蔽的心灵相遇,她总能开放性地抵达相通之人的心灵之境,她有自己独特的对待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或启示的或感性的,看似没有路径,不经意间或柳暗花明或峰回路转地便穿越了那片荒野,这是秋水的智慧与勇气,也是她最具魅力的地方。这首《当我成为历史》便是如此,它清晰地演绎了一种身体力行的生命意识,她仿佛是一个追寻生命意义的精神漫游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自己的两种生命(此在与此后)进行深度的互省,使追寻历史的真相演绎为追寻生命的真相,对自我历史的认知与对生命终极真相的认知,形成这首诗独特的感悟和哲思,其深邃的灵思与生命哲学的情调构成了此诗超凡脱俗的诗性魅力。





最后一件翠衣



湮雨朦朦



这是一只越狱的瓜,在伊索预言的街道

放下一枚春天,这春因了半升草莓

因了生不逢时的雨水,因了一腔澎湃的烈焰

喋血。

这是一只做梦的瓜,有个罕见的姓

却不知沐浴土地的阳光与它背道而驰,

它的祖先曾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走过春秋,只遗落一件翠衣。

这是一粒光滑的籽,襁褓是五斤笑容

它的母亲是一截枯枝,乳汁全散在七月的骄阳里

没落的家族,几只犬的眼睛

生生剥离。

这是最后的翠衣,蜻蜓们是表弟

它们从水草里飞起,它们与莲重建一个夏季

它们沉默,像鹰一样朝着闪电

搏击



   宫白云评荐:对底层小人物的深切同情与对现状的深度忧患。



这首诗的隐喻性与开放性堪称典范,“最后一件翠衣”显然具有严重的警示性作用。诗人采用的是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一开始就把“瓜”与现实并置,强调“这是一只越狱的瓜”,“越狱”两字的现实性与开放性很是意味深长,它是对残酷现实的抗拒,而“伊索预言”的引入更让其获得了警示的象征意义,这只“越狱的瓜”让春天充满了“喋血”的味道。而接下来“做梦的瓜”的进一步引申,让祖祖辈辈土地的梦想到了现实面前“只遗落一件翠衣”,它的“背道而驰”,只能使“母亲”枯萎,“家族”没落。诗人所选的修辞,布满了本源性的含义,“几只犬”显然是事件的制造者,正是他们把“母体”生生的剥离,让国家机器丧失公信力。而结尾的“蜻蜓”象征则意味着以弱小搏击强大的无力感,但重建完整可靠的社会秩序依然是诗人强烈的渴望。全诗从“瓜”说起,层层递进,层层暗示,深入隐喻的内部,挖掘现实的喻指,用一个现实的恶性存在暗示了整个社会的没落以及恶劣人性的不可逆转。给予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底层小人物以深切的同情和对现状的深度忧患。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但要紧的是你是不是在做属于自己的事情。

好诗好评,收藏,慢慢欣赏。致敬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好评!
向各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发表于 2020-8-21 07:2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但要紧的是你是不是在做属于自己的事情。

好诗好评,收藏,慢慢欣赏。致敬白云。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范恪劼 版主 2020-8-21 22:02:44
准确,通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范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楼上的朋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先收藏,再慢学。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人11首11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